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04期

社论

坚定打赢反腐败这场持久战的如磐恒心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仍然”的重大判断
——深入学习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充分认识“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特稿

省委书记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

专题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在深入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上走在最前列当好排头兵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

一步不停歇  半步不退让  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准确把握形势  保持战略定力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新春走基层

春风送暖入万家

无人驾驶的新春“智”行

古街非遗唱响时代“新声”

盐碱地开出致富花

暖屋暖心过暖年

一袭华裳织就“双循环”

诗圣故里“点亮”千万诗心

木鼓敲响幸福来

新楼新家新生活

图说纪事

为有源头碧水来

纪检监察学

纪检监察学的基本特征与学理内涵

书记说纪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以案开路”深挖水利“硕鼠”

“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正风反腐在身边

河南信阳   不让学生“平安符”变成“摇钱树”

化“险”为夷记

“一减一增”治“险”象

助力探索“普惠式”学平险新模式

实招集萃

剑指“三资”顽疾  严惩“蝇贪蚁腐”

监督下沉落地 守护群众获得感

惩治防齐发力 看好村集体家底

名城话廉

韶关  丹山碧水蕴廉脉

实证纪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何根据《条例》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行为进行分类处置

如何根据《条例》理解把握领导干部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放任不管行为

如何从主观要件入手认定以借为名型受贿

走进展览

赤子丹心铸忠诚
——探寻哈军工纪念馆中的红色密码

西子湖畔泛“清”舟
——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看士大夫的廉洁风骨

监察史话

从“戊午科场案”看晚清监察制度之弊

知行话题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三)

评论

着力解决风腐交织突出问题

河北黄骅 

盐碱地开出致富花 

本刊记者  史梦宇

1

  临近蛇年春节,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的食品加工厂里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和面、发酵、揉面、蒸制、点头彩……历经18道工序的一屉屉黄骅特产面花在工人灵巧的手下新鲜出炉。“过去一年粮食丰收,面花订单源源不断。”工厂负责人张敏笑着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靠着种地和销售面花,已然走上致富之路。身为沧州老乡,记者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暗生好奇:黄骅地处渤海湾畔,耕地大多受盐碱化影响,粮食产量较低,印象中的“不毛之地”如今为何都能通过农业致富了?春节期间,记者来到黄骅市探寻其中的答案。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工作,多次深入盐碱地区域实地考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骅考察时再一次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实际,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沧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盐碱地综合利用相关工作的张书林介绍。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获批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支持的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以来,黄骅市在河北省、沧州市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因地制宜全面开展盐碱地综合整治,通过“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用科学治理唤醒沉睡的盐碱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以地适种,就是通过挖沟排盐、修台田降盐、秸秆还田、施加有机肥等方式,给土壤补充养分,激发生产活力。以种适地,则是坚持自主创新,培育适合盐碱地种植的抗旱耐盐新品种,如今后仙庄村种植的‘捷麦19’和‘捷麦20’就是这几年粮食丰产的重要密码。”中捷产业园区农务局农科所所长张卫军解释道。改地和优种“双向奔赴”,再辅以更科学的耕作方式以及农艺技术,科研成果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盐碱地里产出了更多中国粮。数据显示,2024年黄骅全市132.4万亩盐碱地已有117万亩实现耕种,盐碱地利用率较10年前提升了30%以上,全市旱碱麦收获面积达到83万亩,亩产达240.5公斤。

  以旱碱麦面粉为原料制作的黄骅特产面花麦香浓郁、软绵筋道,走俏春节年货市场。王浩宾/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白花花”的盐碱地上长出“大粮仓”,这一“蝶变”的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保障。2023年以来,沧州市、黄骅市两级纪委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骅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职能职责强化政治监督,紧扣河北省、沧州市盐碱地综合改造方案要求,组建项目化监督专班,对标对表建立专项监督台账,重点项目建设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从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立项开始,我们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监督,聚焦土地资源开发、配套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体制机制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督促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形成盐碱地改造合力,最大限度降低廉洁风险,确保有关资金、政策落地落细落到实处。”黄骅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邢洪旺表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以前种地是看天吃饭,有时一年下来白忙活,好多地都撂了荒。现在地肥种好,种地有机械,年纪大也不怕。”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告诉记者。从只能靠天吃饭到智慧种田,刘玉锁口中“白忙活”的日子一去不返,而改变不止于此。盐碱地虽然不易生长作物,但土壤矿物质含量高,一旦作物能长出来,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破“碱”而生的旱碱麦就因富含钙、钾、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国标等优良品质,在精深加工领域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思路一变天地宽,盐碱地变成“金银滩”,开出特色农业的致富花。“在政策支持下,我们深挖旱碱麦品质特性,着力提升产业附加值,全市形成了集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小麦产业,许多加工厂就建在村里,村民在种地之外,还能有更多的收入来源。”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工作人员赵明告诉记者,2024年银海、地升等7家旱碱麦龙头加工企业与各地大型商超、电商开展深入合作,年总加工能力超过20万吨,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盐碱地综合利用效果逐步显现,撂荒土地越来越少,农村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村居面貌焕然一新。现在的后仙庄村道路平坦、环境怡人,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面花非遗制作工坊、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更是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盐碱地里的奋斗步伐不会停歇。在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下,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盐碱地成为“希望的田野”,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书写新的奇迹。采访当日,黄骅下了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待到冬去春来,这片盐碱地上又将涌动起一派勃勃生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