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04期

社论

坚定打赢反腐败这场持久战的如磐恒心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仍然”的重大判断
——深入学习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充分认识“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特稿

省委书记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

专题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在深入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上走在最前列当好排头兵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

一步不停歇  半步不退让  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准确把握形势  保持战略定力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新春走基层

春风送暖入万家

无人驾驶的新春“智”行

古街非遗唱响时代“新声”

盐碱地开出致富花

暖屋暖心过暖年

一袭华裳织就“双循环”

诗圣故里“点亮”千万诗心

木鼓敲响幸福来

新楼新家新生活

图说纪事

为有源头碧水来

纪检监察学

纪检监察学的基本特征与学理内涵

书记说纪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以案开路”深挖水利“硕鼠”

“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正风反腐在身边

河南信阳   不让学生“平安符”变成“摇钱树”

化“险”为夷记

“一减一增”治“险”象

助力探索“普惠式”学平险新模式

实招集萃

剑指“三资”顽疾  严惩“蝇贪蚁腐”

监督下沉落地 守护群众获得感

惩治防齐发力 看好村集体家底

名城话廉

韶关  丹山碧水蕴廉脉

实证纪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何根据《条例》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行为进行分类处置

如何根据《条例》理解把握领导干部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放任不管行为

如何从主观要件入手认定以借为名型受贿

走进展览

赤子丹心铸忠诚
——探寻哈军工纪念馆中的红色密码

西子湖畔泛“清”舟
——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看士大夫的廉洁风骨

监察史话

从“戊午科场案”看晚清监察制度之弊

知行话题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三)

评论

着力解决风腐交织突出问题

西子湖畔泛“清”舟 

——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看士大夫的廉洁风骨  

本刊记者  徐莹莹  通讯员  赵梦蝶

1

  浙江省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国家一级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是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及标本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遗存、良渚文化玉器及历代书画和金石拓本等,都极具地域特色及学术价值。

  走进位于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三楼的宋韵文化馆,随着序厅的灯光亮起,岳飞、王安石、苏轼、米芾等人们所熟知的宋代历史人物名字和他们的代表诗句、影响后世的思想,逐一出现在浅色形象墙上,宋代的时空之门恍若被缓缓推开。定格的那刻,散落在历史长河里的星星点点凝结成大大的“宋·韵”二字,巧妙的设计令观赏者流连。宋代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时代,陈寅恪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浙江作为南宋腹心之地,是宋文化盛极之时的集大成区域,更是两宋文化遗存的富集之地。

  位于宋韵文化馆的风波亭展柜

  宋代文化纷繁多元,然而最能代表其内核的无疑是饱含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的爱国主义精神。步入展厅第二单元“满江红·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很多人在“风波亭”展柜岳飞像拓片轴前停下脚步。拓片轴下方,岳飞书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岳母刺字的典故很多人自儿时起便耳熟能详。事实上,岳飞不仅战功赫赫、威名远扬,更以严于律己、严以治军闻名于世。岳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融为一体,从20岁起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所向披靡、支撑南宋半壁河山的著名将帅,离不开岳飞本人谋略出众、作战勇敢,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他培育了一支军纪严明、深得民心的军队。岳飞将自己的治军理念概括为“用兵者无他,仁、信、智、勇、严五事,不可不用也”,并禁止军队骚扰百姓,规定“有践民稼,伤农功,市物售直不如民欲之类,其死不贷”,意为有践踏损害百姓庄稼、劳动果实以及与百姓买卖交易不公平等,一经查出立即斩首,绝不姑息迁就。在驻扎之地,岳飞常常亲自带领十几名骑兵到军营附近各处巡视,检查是否有军士违反军纪。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岳家军中逐渐形成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作风。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举手加额,感慕至泣”,军队上下同心,形成了极强的战斗力,敌人都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观众在宋韵文化馆内沉浸式观展。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展厅内岳飞草书满江红拓片气势恢宏,对家国的热烈情感振聋发聩。“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风雅宋韵中的筋骨与气节在岳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岳飞生活节俭,不置资产,所得的赏赐都用来犒赏将士,兵食不够,就用自家的粮食。而岳飞自己奉身俭薄,粗茶淡饭。有一次,他吃到一种名叫“酸馅”(类似包子的面食)的食物,这是官员们看来很普通的东西,他觉得味道不错,于是让人把吃剩的打包回家晚上吃,以免浪费。岳飞对自己严厉,对家人同样严格要求。岳家的孩子除了读书,还要耕作,不许饮酒。岳飞常常教导孩子们说:“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平日他穿的只有粗麻衣服,有次他看见妻子李娃穿了缯帛,长叹道:“我听说被掳掠去北方的皇后、妃子们都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与我同甘共苦,又怎么能这么奢侈呢?”李娃深受教育,从此终身不穿绫罗绸缎。

  在岳飞的戎马生涯中,曾写过一首《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后来人于谦用自己一生给出了答案。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晚明朱履楷书《于谦遗事》册中记述于谦去世时“无长物,惟钦赐盔甲袍带、银二铤而已”,读之无人不动容。生长于杭州的明代廉臣于谦深受岳家军忠义廉洁的事迹熏陶,心有戚戚,在诗中写下“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于谦无愧于年少时所做的这首诗,始终清正廉明,兴利除弊,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时,官场贪赃纳贿的风气大行其道,外吏入觐时,常常从百姓手中搜刮当地特产作为礼物,赠送给朝中要员。而于谦每次回京城议事,从不曾带任何礼物,有人私下劝他“识时务”,要“遵循惯例”,于谦爽朗一笑,指着自己的袖口说:“吾唯有清风耳。”他写了《入京》一诗明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用一身骨气硬气正气书写着传奇的一生。遭诬陷被冤斩前,他依然神色不变,留下辞世诗一章。前去抄家的锦衣卫发现这位朝廷大员竟然家无余财,在多次搜寻之后终于发现一间屋子房门紧锁,以为是藏宝之地,打开却发现只有御赐的蟒袍、剑器。

  宋岳鄂王抄手式端砚砚身的于谦题赞

  玻璃展柜内,宋岳鄂王抄手式端砚在柔和的灯光下静静伫立。不细细了解,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方砚台底部镌刻着岳飞亲书的“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行草铭文。这八个字取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为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薄;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在砚台的天地四壁有多个朝代名家的题赞,其中一处内容为“持坚守白人臣职,不磷不缁人臣德,谦愿人臣师其式。于谦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