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15期

社论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要闻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李希在新疆调研时强调
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时代  新指南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在守正创新中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
在教育整顿中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坚定意志明方向 把握规律强本领

天津 做实“后半篇文章”引导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

湖南 在教育整顿中深化政治监督

河南 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打虎拍蝇”实效

铁军风采

用义举托起生命的曙光——记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纪检干部赵振明勇救落水儿童

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落实在行动上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天津:让监督有形有效覆盖基层

完善基层监督体系 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整合力量资源——构建全覆盖基层监督网络

强化科技赋能——大数据助推监督提质增效

写好民心答卷——以高质量监督维护好群众利益

村情“全报告”让群众心里亮堂堂

我所感受的基层监督

把基层监督做深做实

特稿

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历史内涵与时代意义

廉洁文化

丰富廉洁教育载体  擦亮“清廉贵州”品牌
让廉洁文化“走新”更“走心”

青岛持续擦亮“清廉之岛”城市名片
激发廉洁文化建设内生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树立崇廉尚洁校园清风

学术研究

科学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从“保持革命精神”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书记说纪

坚持风腐同查同治

“以案看风”找准“活情况”

深挖“风”后之“腐”

以同查促同治

实证纪法

如何区分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

如何准确认定处理“隔空送礼”行为 

严声嘹亮

南阳市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为了清水永续北送监督跟进从严

护航一泓清水

铁纪铁军筑铁堤

绝不让一滴污染水流入丹江口水库

阳光问廉解愁盼

实招集萃

以严查严治促营商环境好转等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明德风苑

王晓棠  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战士

女厂长的养成与坚守

一得之见

以监督“硬约束”助力优化营商“软环境”

评论 

年轻干部要学会“自找苦吃”


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历史内涵与时代意义

卜宪群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那么,“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有什么时代意义?这是我们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时所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深化对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重要思想的认识。

  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明观”

  了解中华文明发展规律首先要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中国人对“文明”的看法。一般来说,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是学术界公认的五大文明起源地,她们分别孕育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周边地区及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世界上各国各民族尽管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千差万别,但如果追寻其历史,往往都与这些古老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这些古老文明所蕴含的宝贵遗产,仍然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但是,诞生于这些地区的文明,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华文明,这既是中华文明发展规律中一个最显著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是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最典型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性中最突出的主题。但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典型特征不是对一系列前后相继历史现象简单堆积归纳,而是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文明客观历史过程的科学总结。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文明就是指人类脱离野蛮时代进入国家后的历史。世界上各国各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和标志各不相同,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但对文明内涵的理解大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即文明应包含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历时20多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考古实证揭示出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揭示出中华文明是具有开放性的原生性文明,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丰富世界文明起源研究理论作出了中国贡献。[1]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仅有考古学上的实证,还具有中国式的人文内涵,这就是中国人独特的“文明观”。中国人很早就有自己对“文明”的理解。产生于先秦的《周易》一书中,就有多处出现“文明”一词,例如《乾卦》中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以“文明”表示天下光明、万物萌生;《同人卦·彖辞》中有“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以“文明”象征君子的纯正品格;《贲卦·彖辞》中有“文明以止,人文也”,以“文明”教导人应当遵循伦理道德和自然规律,等等。《尚书·舜典》中有“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的记载,以“文明”表示舜因为深邃的智慧、诚信笃实的人品而被尧授予官位。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在《舜典》中注释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将“文明”作为改造自然、驱离愚昧的实践活动。总之,中国人传统的文明观虽然与考古学上的“文明”含义不尽相同,但中国人赋予“文明”一词光明、智慧、品德、规范等精神思想与实践活动内涵,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与今天对“文明”的理解有很多相通之处,是一种体现历史进步的文明观。

  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是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是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规律。中华文明的整体性是指自五千多年前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所谓“没有中断地延续”,是指中华民族历经时间、空间、王朝、社会性质等等变化,但文明形态没有断裂,文明底蕴没有改变,而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始终以国家形态传承发展着中华文明,有力维护了文明的统一性。中华文明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华文明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孕育产生出顺应不同阶段客观历史发展需要的文明新形态,不断丰富发展着中华文明的内涵。

  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整体性寓于中华文明的阶段性发展之中。中华文明具有典型的原创性。夏商周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华文明在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上前后相继、因革损益,不断走向鼎盛,创造了灿烂的礼乐文明,并在春秋战国时代转型,成功铺设了通向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道路。中华民族从这个时期开始就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民族风格、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的文明之路。文明发展与制度载体不可分开。秦汉化多元为一体,从政治形态上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很多核心制度都是在秦汉时期形成的。这些核心制度也开启了中国走向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的大一统历史传统,构建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文明发展与文明交流不可分开。魏晋南北朝的国家分裂给中华文明带来很多挫折,但文明的发展往往又是在历史的曲折中前行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融合,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空前加快,这都为隋唐再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文明发展与文明继承不可分开。隋唐的大一统,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文明遗产,完善大一统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开放交流,兼收并蓄,多元并包,远播世界,将中华文明推向了新的高峰。文明发展与文明创新不可分开。宋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创新时期,多民族政权的相继与并列极大丰富了制度文明的内涵。宋元物质文明创新发展空前活跃,中国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完善推广。宋元精神文明构造发生深刻变化,为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继续占据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学理支撑。文明发展与文明转型不可分开。没有一个文明是不变的,也没有一个文明发展是一帆风顺的。明清是中华文明重大转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但又面临列强入侵与主权沦丧的险境。传统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在向近代转化,但又面临西方殖民势力和封建专制统治的双重压迫。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但是,文明没有断,民族没有散,中华民族以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强不息、奋起抗争,开启了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文明发展与文明引领不可分开。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担当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文明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文明。古往今来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为总结这一历史规律做出过很多贡献,但能够科学深刻把握这个规律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是我们党的又一次思想解放。

  把握中华民族发展规律的时代意义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是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需要。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土壤,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现代文明。这一文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是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特性重要意义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中华文明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我们必须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各方面借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首席专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