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我的工作岗位进行了三次调整。每一次角色的变化,不仅是工作内容本身的改变,对监督的认识理解也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
由“被动接受监督”到“主动接受监督”,贵在转变思想认识。2019年底,我被组织选派到滨海新区中塘镇担任副镇长一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对于镇纪委的监督提醒,一开始还觉得“小题大做”,有些不适应。实践证明,严在日常、督在经常,关键时候能防止出问题。分析农业补贴过程中各易发高发风险环节后,我们借助无人机测绘确定了全镇24个村的实际农业种植面积,再与各村上报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个别村虚报种植面积骗取农业补贴。镇纪委了解情况后跟进提示,督促我们严肃处理、消除了风险隐患。监督看上去是一种束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
由“被人监督”到“监督别人”,重在增强履职本领。2021年7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担任中塘镇纪委书记。不久后,滨海新区纪委监委部署开展土地管理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专项整治,我负责处置监督中发现的5个相关问题线索。从初核立案到审查调查,再到最后提请镇党委下达处分决定,我第一次全方位接触谈话、外查、文书制作等多个环节工作。虽然事先有所准备,但业务技能不熟、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还是暴露了出来。为尽快熟悉工作,我对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展开了“恶补”。在学用结合中,我的履职本领得到增强,开展监督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由“开展基层监督”到“统筹基层监督”,要在强化守正创新。2023年初,我的岗位调整到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从镇到区一级,既有更大的平台,也面临更复杂的工作局面。近年来,基层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日趋隐蔽、手段花样翻新,为此,滨海新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大数据+基层监督”工作模式,借助数据“千里眼”延伸监督触角,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有效性。与此同时,我们发扬“大脚板”作风,定期直奔田间地头听民意、察实情。做好基层监督,既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监督方法,又推进监督方式迭代升级,才能在真发现问题、真解决问题中实现工作质效的提升。(田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