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来临,闻雨而动。6月11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当地生态环境分局立即安排专人准备赴石门水库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投放药物净化水质,保障下游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
这样的情景不止发生在西峡,也不止发生在水库。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护好一库碧水”的重要指示,紧盯“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要求,全方位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以高质量政治监督推动各地各部门做好生态环保等工作,护航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执纪全面从严,“有事捂事”变成“没事找事”
一次普通暴雨黄色预警就让生态环境西峡分局准备启动应急响应,与此前一件突发事件有关。
2021年11月,石门水库所在老灌河的上游地区持续强降雨,一些无主尾矿里的矿渣渗出,导致上游支流卢氏县境内的五里川河重金属超标。“老灌河是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支流,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水库,后果不堪设想。”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方剑介绍,当时沿线各地都开展了应急处置,一方面层层分段筑坝拦污,投放药物消降污染,另一方面紧急置换水源解决沿线群众饮水供应,淅川县处于老灌河下游地区,又是核心水源区,县委书记亲自任指挥长,昼夜值守,全力全速应急处置,很快就控制了风险,没让超标水进入丹江口水库。方剑讲道,“这次应急响应因为反应迅速、处置得力,被生态环境部总结为‘南阳模式’予以表彰推广。”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之一,做好生态环保工作对南阳来说格外重要。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并作出“守护好一库碧水”等重要指示后,南阳市委迅速出台文件细化为10类256项任务,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监督,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这256项任务中,有18项涉及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刚接到任务时,生态环境局觉得有些压力,但更有底气。”方剑介绍,底气之一来自此前开展的生态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专项治理之前,南阳市的污染防治工作一度排名全省靠后,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甚至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究其原因,既有一些地方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履责不力问题,也有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作风问题,还有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的腐败问题。为此,南阳市纪委监委自2019年9月起开展专项治理,聚焦违规审批、利益勾结等腐败问题以及虚假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对全市生态环境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起底。南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李欣介绍,专项治理共处置问题线索689件,立案183件,党纪政务处分404人,组织处理1019人,移交司法机关12人。
“这次专项治理在南阳产生了强烈反响,在生态环境领域形成了有力震慑。”李欣介绍,专项治理之前,当地有的党员干部对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视而不见,有的抓整改敷衍塞责,有的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保护伞”。比如丹江口水库所在的淅川县曾开展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整治,为此成立了3个工作专班。在生态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发现2个专班班长在打击非法采砂工作中存在问题,有的放任监管,有的为非法采砂提供便利条件,均受到严肃惩处。
惩处只是手段,治理才是目的。通过专项治理,全市生态环保工作明显向善向好,2019年污染防治工作甩掉全省倒数第一帽子,2020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跃升全省第4名,2021年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各项考核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序列。
“我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一些县区有事捂着盖着,现在则是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拿前年开展的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图斑治理工作来说,效果就非常明显。”方剑介绍,2021年6月,南水北调公司移交南阳14562个疑似风险图斑,各地逐一排查后确定104个属于问题图斑。年底时各地报告整改到位,市生态环境局认真作了检查,派驻纪检监察组也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进行再监督抽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工作质量上去后,我们的工作标准也提高了。现在组里不仅大力抓整改,要求各地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同时要求举一反三找问题,对照其他地方的漏洞找自己的短板。个别干部一开始不太适应,讲我们在‘没事找事’,后来慢慢都习惯了。有了这个状态,落实市里的18项任务就有底气了。”
监督就在身边,推动既解决问题更清除隐患
7月3日,西峡生态环境分局发布招标公告,拟采购855万元药物,以备老灌河上游出现污染时应急之需。石门水库闸边,工作人员指着10多个巨型药桶介绍,2021年锑污染事件处置结束后,因上游污染源面广量大一时难以彻底清除,如遇持续强降雨仍可能影响水质,因此这些投药点保留了下来,去年以来已2次启动3级应急响应,做到了“不让一滴受污染的水进入丹江口水库”。
南阳下辖的13个县市区里,4个位于水库水源地,8个位于干渠沿线。经过多年治理,已经解决了影响南水北调水质的突出问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阳作为矿产资源大市、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遗留大量生态问题需要修复,水源地百万亩耕地需要管控化肥、农药用量,生活污水和垃圾等也是重要污染源。此外,水库和干渠所在的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容易形成水涝灾害,一些水毁项目亟待修复,成为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隐患。
“丹江口水库库容有290多亿立方米,且具有较强自我修复调节能力,长期保持二类以上水质”,曾任淅川县移民局总工的侯炳耀介绍。这些风险点平时看起来对水库水质没有什么影响,但分布广、面积大、点量多,如果管控不慎,遇到百年一遇降水等突发情况仍有可能酿成问题。2018年夏季,曹湾村附近库湾区就因入库氮、磷较多,加上水体流速小、气温水温高等原因,造成零星水域蓝藻增多出现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侯炳耀讲道,“虽然出现问题的水域非常小,对整体水质没有产生影响,而且随着小流域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到位很快稳定到了一类水质标准,但也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各类隐患管控。”
为守好一库碧水,南阳各地各部门下了很大力气。邓州市自然资源局发现有人盗采库区附近山地石材后,立刻安排专人三班倒全线巡查,24小时无间隙严防死守。但6328平方公里的汇水区面积和185公里的干渠,靠人盯守肯定防不过来,关键还要靠治理。隐患点多面广,项目数量众多,怎样保证治理有序、质量可靠?南阳各地各部门在思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在思考。
“市里确定256项任务后,我们采取了‘清单+派单+台账’方式推动落实。”李欣介绍,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制定《南阳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展情况台账》后,按照分级分类、统分结合原则,把具体任务按地区、流域分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各地各部门据此分层次制定了政治监督清单,按照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汇总、一季度一对账的方式,督促被监督地方单位制订具体落实计划方案,由专人跟踪管理,每月更新政治监督检查情况。同时,市纪委监委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确保政治监督工作运转有序、推进有力、落地有效。2022年以来,仅市纪委监委层面已监督检查840个(次)点位、事项,着力保障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南阳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清单制推行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行动了起来,通过检查、巡察、回头看等方式,到重要业务一线开展嵌入式、跟踪式、贴近式的全周期监督,营造出监督就在身边的浓厚氛围。对于发现的问题,纪委监委不仅及时问责追责,还组织力量分析背后的工作难点和推进瓶颈,通过下发政治监督提示函、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整改,构建起“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的政治监督闭环。
监督到位,责任上肩,依次铺开的各项整治工作开展得更加有章有序。2021年12月,淅川县组织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对库区线下拦汊筑坝、网箱养殖及涉库涉岸建筑、涉库农业项目等进行全面清理。2022年4月10日,淅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杨文永到任第二天,就约谈了违建问题点位整改不力的3个乡镇党委书记,强力推动“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淅川县纪委副书记邹右铭介绍,这些点位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乡镇发展的特色产业,比如穆山村的茶树菇大棚,占地近2万平方米。面对问题点位整改要求,淅川县顶着产业受损等压力,坚决攻坚克难拆除设施,累计拆除违建16.8万平方米,恢复有效库容530万立方米、岸线16.2公里,连通水域5400亩,全方位加强水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清零。
为减少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每月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市委每月约谈排名末位县市区分管县长,连续两次被约谈直接移交市纪委监委问责处理。政府引导加强力问责下,农药化肥减量工作成效明显,淅川、西峡、内乡等3个水源地所在县的化肥用量比通水第一年减少近30%,农药用量减少近40%,大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依次铺开,在对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进行核查梳理的基础上,首批对内乡、西峡、淅川3个重点水源县的图斑开展生态修复,涉及面积11800余亩,已修复10400亩。水利工程修复工作全面展开,市纪委监委推动各地开展“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工作,督促各地各部门对总干渠沿线防汛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将36处隐患点列入先期治理规划,29处已整改完毕。
“一切向高标准看齐,是这次风险源治理工作的重要特征。”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南水北调水源区和干线工程水域岸线风险源清理整治工作已实现常态化运转,体现出明显高质量特征。比如淅川正在进行的污水处理提标工程,改造后处理标准将比国家要求提高三个等级。再如西峡县实施的城乡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扩大了污水收集范围和污水处理率。以当地太平镇为例,常住人口不足万人,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仅为45%左右,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但考虑到旅游旺季时人口高峰达到3.5万人,为此启动污水管网改扩建项目,确保旅游旺季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大大减少了生活污水对库区生态的污染。
锚定清水永续,由只盯保护向综合施治推进
2022年,西峡县境内4个国省控断面的水质都提升了一个类别,达到二类标准。上游水质变好,一库碧水更加清澈。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讲道,水质变好是系统工程的结果,既体现企业污染治理和城乡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也体现农村面源污染处理和生态修复水平的提升。
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需要多地方多部门共同配合,必须树牢系统思维。南阳市纪委监委坚持以监督促贯通,纵向上层层派单对账强化责任落实,横向上推动构建联席会商机制,生态环境、住建、水利等8个成员单位定期联席研判,既通报情况、共享信息又分析问题、督促整改,一年多来累计排查解决93个安全隐患。同时,纪委监委和派驻机构还通过参加会议、提醒建议等方式,督促县市区和驻在单位落实河湖长制,按照“党政同责、部门协作、行业网格、绩效评价”模式切实加强水系综合治理,遏制河湖“末梢”污染,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我们正和市生态环境局一起,联合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污染防治应急处置平台。”李欣介绍,这一平台建成后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分散、沟通不畅、监督滞后等问题,不仅打通了相关单位的监管信息,还将设置“纪检监察监督模块”,纪委监委可以从中直观迅速地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到位。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南阳落实“守护好一库碧水”工作的一大理念。“一方面保护农业生态,另一方面发展生态农业。”南阳市农村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坚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着力发展林果蔬菜等固碳减肥特色产业,2022年仅淅川县就新发展林果2.8万亩,西峡县的“菌果药”特色产业年综合产值达300亿元以上,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作为拥有10万南水北调移民的移民大市,南阳始终把推动移民增收致富作为严肃政治任务,近年来更是积极推进扶持方式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产业发展项目转变,由一般性发展项目向形成经营性资产项目转变,由分散使用资金向集中使用资金转变,全市92个库区移民村累计引进龙头企业87个,成立合作社227个,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89元,是搬迁前的4倍。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落实库区治理乱采、乱建、乱堆现象要求,做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地区特别是移民区增收致富等任务,都需要基层抓好落实。“全市从2021年起全面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2022年起进一步加强乡镇纪检监察阵地建设,目前243个乡镇均已完成软硬件建设,1245名纪检干部配备到位,现在正在开展提质增效。”李欣介绍,这些措施不仅初步实现了打造“群众身边纪委监委”的目标,也夯实了“守护好一库碧水”基层监督力量。
“守护好一库碧水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开展全域治理还涉及其他省市。”李欣介绍,他们在监督当地树立综合治理理念的同时,还在督促认真落实水源区三省五市和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的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共治共建共享水平,目前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已与洛阳、三门峡、商洛、十堰等地签署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协议。“现在再出现2021年那样的突发事件,就不会像当时那样手忙脚乱。而等到上游污染治理到位后,石门水库这些投药点也就不需要保留了。”
丹水汤汤,淯水泱泱。随着林草植被逐年增加,水源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入库水质不断提升,丹江口水库水质不仅一直稳定在二类以上,109项水质指标中更有106项达到了一类标准,出库一类水质也在逐年增加。南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英杰表示,“守护好一库碧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水库守护者,南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提升监督水平,保障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护航一渠清水永续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