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1年第20期

社论

聚焦“国之大者”加强政治监督

要闻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新时代 新指南

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立足职能职责 服务保障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坚持实事求是是党性问题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垂管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把党的领导和监督一贯到底

改革“绣花”促执纪效能“开花”

找准抓手推动监督下沉落地

把脉症结增强改革针对性

缩短链条加大监督“压强”

拢指成拳助力严守外防输入第一关

凝神聚魂换来监督胆气足

上下协同深化以案促治

坚持标准答好监督必答题

以深化改革推动监督效能提升

学习党史 跟着总书记学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抗美援朝精神

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特别关注

“三不”一体推进提升国资央企治理效能

吹尽狂沙始到金

深入整治“靠企吃企”问题

在凝聚监督力量上提质增效

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

经验交流

推动制度创新释放更大治理效能

图说纪事

看好百姓的“饭碗”

机关党建

提升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制度机制途径

一得之见

把握党内法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

把“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做细做实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学史力行的表率

广角

图片新闻

地方动态

一线镜头

书记说纪

突出政治监督 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抓住“关键少数” 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坚持“三不”一体推进 守住校园一方净土

名城话廉

景德镇:瓷韵悠悠 清风徐徐

明德风苑

汪朝光 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历史丰碑

知行话题

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评论

让行贿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封三 

沈阳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让行贿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陈杨
首页
1

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有关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为精准有效打击行贿行为提供了制度依据,对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行贿的本质是贿赂权力。行贿者以物质绑架公权力,目的是为自己谋取私利,把行贿视为“一本万利”“稳赚不赔”的投资,当作“赚快钱”“走捷径”的手段。有的在工程建设、金融信贷、资源开发等特定领域“下重注”,行贿金额动辄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有的针对干部身份特点精准“围猎”,对从事经济工作、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工作的人员,分门别类有组织、有策划地开展“团队运营”。有的放长线钓大鱼,用细水长流的人情往来经营长期稳定的关系,通过看似合法的商业运作,向领导干部的特定关系人支付好处,妄图以权钱分离式交易瞒天过海。有的打法律“擦边球”,将行贿“期权化”“长期化”。一些行贿者不满足于谋求经济利益,有的还试图捞取政治资本,或为谋求职务晋升频繁“跑买送”,或为捞取政治身份大肆拉票贿选。尽管当前行贿行为呈现隐蔽化、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但仍掩盖不了其权钱交易、投机钻营的本质。

受贿行贿一体两面,相伴相生。行贿者向受贿者输送财物、美色,受贿者则破坏权力运行规则向行贿者“回报”项目、利益。双方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打通权力和资本之间的变现暗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行贿为腐败病菌的发酵传播提供了温床,对受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党员领导干部被“拖下马、拉下水”,沦为不法分子的利益代言人,得人好处投桃报李,有的甚至发展到主动索贿,在违法乱纪的泥沼里越陷越深。行贿者与受贿者互相勾兑、各取所需,肥了自己,损了公家,侵吞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国家资源流失,而且扰乱市场规则、营商环境、法治环境,还破坏政治生态、社会稳定、公平正义。贿赂行为宛如双面透视镜,既照见了受贿者私欲膨胀的贪婪本性,也暴露了行贿者以小搏大的逐利天性。行贿诱导受贿,受贿刺激行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最终堕为“猎物”,固然主要取决于他们自身,但行贿者的腐蚀也是重要诱因。行贿不查,受贿不止。重拳打击贿赂犯罪,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就要一手严肃惩处受贿行为,一手严厉打击行贿行为,切实改变一段时期以来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受贿、轻行贿”的现象。

打击行贿行为要聚焦问题、突出重点。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形成联合惩戒行贿的工作合力,提高治理行贿的综合效能。对那些多次行贿、巨额行贿及向多人行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在国家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行贿的;在组织人事、执纪执法司法、财政金融、安全生产等领域行贿的;实施重大商业贿赂的行为,决不姑息迁就,依法予以严惩,让行贿者“竹篮打水一场空”“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探索推行行贿行为“一票否决”制度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研究对行贿人作出市场准入、资质资格限制等措施,对有行贿记录的企业和个人禁止参与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金扶持等政府项目,使行贿的后果成为“难以承受之重”。同时,加大查处行贿的宣传力度,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彰显对贿赂零容忍的坚定决心。只有让行贿行为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让受贿者在腐败面前望而却步,使受贿者“不敢收”、行贿者“不必送”成为常态,才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全社会培育起廉洁守法的理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