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聚焦“国之大者”加强政治监督

要闻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新时代 新指南

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立足职能职责 服务保障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坚持实事求是是党性问题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垂管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把党的领导和监督一贯到底

改革“绣花”促执纪效能“开花”

找准抓手推动监督下沉落地

把脉症结增强改革针对性

缩短链条加大监督“压强”

拢指成拳助力严守外防输入第一关

凝神聚魂换来监督胆气足

上下协同深化以案促治

坚持标准答好监督必答题

以深化改革推动监督效能提升

学习党史 跟着总书记学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抗美援朝精神

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特别关注

“三不”一体推进提升国资央企治理效能

吹尽狂沙始到金

深入整治“靠企吃企”问题

在凝聚监督力量上提质增效

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

经验交流

推动制度创新释放更大治理效能

图说纪事

看好百姓的“饭碗”

机关党建

提升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制度机制途径

一得之见

把握党内法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

把“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做细做实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学史力行的表率

广角

图片新闻

地方动态

一线镜头

书记说纪

突出政治监督 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抓住“关键少数” 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坚持“三不”一体推进 守住校园一方净土

名城话廉

景德镇:瓷韵悠悠 清风徐徐

明德风苑

汪朝光 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历史丰碑

知行话题

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评论

让行贿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封三 

沈阳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在凝聚监督力量上提质增效——
中央企业监督力求见人见事见真章
本刊记者 郭妙兰 原晓红
首页
1

“驻在企业有重大事项特别是涉及‘三重一大’时,我随时参与监督。”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李文刚表示,这一做法较好解决了新业态企业的监督盲点问题。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央企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公司不断成立,其中很多都是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受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限制影响,以往落实“党委建立到哪里,纪委就跟进到哪里”要求时,往往由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存在“自己监督自己”等问题。对此,2019年以来中车在派驻监督改革中,探索对10家小微企业实行综合派驻。实践证明,派驻监督作为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的专职监督,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真派驻、真监督,帮助小微企业规避了不少麻烦事。比如,按规定服务类采购10万元以上必须招标,某企业却准备花11万询价采购,李文刚果断指出这一行为违规,最终该企业通过招标以9万元的价格完成了采购。在李文刚看来,小微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风险不小。像财务公司负责全集团财务往来,高峰期每天就有200多亿元流水。针对这些风险,在不到2年时间里,派驻组参加驻在企业重要会议387次,审阅议案1774份,从规避经营风险和廉洁风险等角度提出建议263条。“经常监督,效果就出来了。有些书记就给我讲,我们帮他们避免了风险。如果没有纪检部门,以后碰上审计等就会有大麻烦。”李文刚谈道。

“三不”一体推进,必须把监督挺在前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之前,中央企业不同程度存在重执纪轻监督和监督缺位错位等问题,导致监督后置。不少央企干部职工谈到,以往总是出了事才看到纪委的人,很难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更谈不上融入企业治理。以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中央企业以“嵌入式”监督推动完善风险防控,更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围绕重大领域和关键岗位开展专项监督已是中央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采访中不少企业都介绍了专项监督工作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各分公司名下有较多房产,因前期管理不重视等因素,一些地区存在房屋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有的把自家的房产以极低价格租出去,自己却花高价租办公场所;有的房屋资产长期无人管理,被拆迁后才发现楼没了;有的房屋资产管理混乱,没有登记在册,甚至无从查起……针对这些风险隐患,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及时开展了专项监督。

“监督要见人见事见真章才能有效果。”驻中国邮政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谈到,通过专项监督不仅发现问题更摸清底数,督促有关基层单位整改,同时推动全系统资产清查。集团共清查出账外房地资产467万平方米、房产租金较低合同75个,增加固定资产净值11.3亿元。“一个监督10多个亿就出来了,这就是监督促进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良性互动。”

企业经营发展的难点,就是监督的重点。“从去年年末到今年上半年,我们围绕亏损项目全面推进监督,深入开展了亏损项目违规违纪与履职不力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已有535名各层级的干部受到处分,收缴违纪所得940.41万元,已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35亿元。” 中国中铁纪委执纪监督部主任魏心柏介绍,以此为契机,立足监督成果,尤其是已查处的履职不力和廉洁问题,中国中铁纪委深入剖析了北京工程局和广州工程局的项目,形成整体报告报送党委,推动了全集团大排查、大整治。

力分则散,力合则聚。监督要落到实处,必须实现贯通协同。据中国中铁纪委副书记苑宝印介绍,公司纪委近年来更加注重对巡视、审查调查等渠道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查找合同签订、招投标管理、超拨超付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据此向主责部门下发纪律检查建议,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以此完善长效管控机制,“实践证明,监督贯通协同才能更加有力有效。”而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通过建立问题线索共享、处置会商机制,2020年以来全系统通过监督检查、巡视巡察等发现的问题占线索总量的近一半,监督的贯通协同让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实现贯通协同的另一个关键,是监督和监管的统筹衔接。实践中,一些中央企业的监督工作存在一些堵点,一方面大量问题沉淀在负有监管职责的职能部门手中,因缺乏渠道未及时移交给纪检监察机关;另一方面存在重复监督问题,有时纪检部门前脚刚监督完,职能部门不了解情况后脚就跟上来做同类监督,导致基层不堪其扰。

中国石油纪检监察组某专项监督工作组正在推演工作方案。

 

针对这些情况,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着力推动中央企业构建大监督格局,以此整合监督力量,实现监督贯通协同,解决信息孤岛和重复监督问题。落实这一要求,中央企业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2017年,中国石化成立监督委员会,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完善,目前由党组书记任监督委员会主任,纪检监察组组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包括纪检监察组和综合管理部(党组办公室)、党群工作部、集团财务部、企改和法律部、人力资源部(党组组织部)等部门。中国石化纪检监察组干部室主任唐义森介绍,“监督委员会在体制设计上,既进一步加强了党组对监督工作的领导,也有效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综合监督效能大大提高。”

在具体操作上,监督委员会建立了月度例会机制,及时交流和共享监督信息,研究部署重点监督工作,对单一监督力量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开展联合“会诊”,集成整合力量推动解决。中国石化纪检监察组监督检查室干部王晓阳介绍说,“在监督过程中,我们根据公司重点任务制定监督计划和清单,明确阶段性监督重点,做实精准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现在,各成员单位都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监督,整体工作有条不紊、协同推进,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在监督委员会统筹下,近期纪检监察组会同工程部、物资装备部联合开展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投标专项治理,从招标采购的关键步骤、重点环节入手深挖问题根源,推进标本兼治,打造廉洁采购生态。

“通过监督,我们深感仅靠‘打’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关键要通过制度来固化监督成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三室副主任陈建文介绍,近年来他们聚焦石油平台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先后开展了5次专项监督,但重压之下仍有人心存侥幸,不如实申报有关情况。

对此,中国石油纪检监察组一方面对查处的典型违纪问题下发专项通报,另一方面,着力推动党组和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推动修订《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办法》《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禁业范围》等制度并督促落实。“我们还通过监督督促修订了物资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招投标现场管理规范等,立改废并举促规范履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陈建文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