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有3个校区、5个校园、10家附属医院、84个二级党组织,文理医工农艺学科门类齐全,学校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总额、人员队伍规模等不断增长。近年来,学校附属医院、非学历教育、后勤管理等重点领域存在的廉洁风险让我们认识到,从严管党治校必须牵牢“牛鼻子”,把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到实处。
一段时期以来,中管高校党组织普遍存在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只担一责,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层层递减。中管高校纪委开展监督思想有顾虑,腰杆不够硬、专业水平不够高,面对高校“熟人社会”,监督抹不开情面。
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中央纪委和地方纪委加强对中管高校纪委的领导和支持,在监督执纪问责业务上给予有力指导,增强了高校纪委书记履职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提升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站位和业务水平。改革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破除管党治校责任担当不够、压力传导不力难题,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学校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这样才能纲举目张,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纪委须与党委同向发力。高校纪委应当通过专题研究、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检查等,积极推动党委落实主体责任,这既是协助,又是监督。2020年以来,我与学校党委书记就学校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作进行了25次沟通、分析、研判。学校党委书记陈春声和党委副书记、校长罗俊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表示会自觉接受监督,鼓励我放开手脚、大胆监督。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学校建立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稿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定的工作机制。今年毕业季前夕,在学校纪委的积极建议下,学校党委着手制定《中山大学关于举办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若干规定》,将这一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除了“一把手”,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必须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管党治党工作。我们建立了纪委书记与其他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就贯彻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中需要协调的事宜、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重要情况等商讨工作计划和处理措施。把巡察作为监督的重要抓手,要求联系二级单位的校领导参加巡察反馈会,推动校领导抓好联系单位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今年3月,学校纪委查处了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有关问题后,我与分管校领导进行了会商,要求完善相关制度,并加强对制度、规则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真正起到维护教育公平的作用。会商之后,该分管领导立即督促学校教务部、体育部认真严肃开展整改工作,从制度建设、管理队伍、工作流程、闭环管理着手,规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工作,出台了《中山大学全日制本科生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
学校二级单位数量多,监督面临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协助学校党委加强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向下传导、层层落实。2019年以来,我们通过现场查阅资料、调研、会商、约谈等,分别督促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一把手”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一把手”抓好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督促招生办公室、基建处和总务处“一把手”加强对相关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针对监督执纪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我们共与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开展会商11次,向有关二级单位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18份,提出纪检监察建议39条,推动完善制度、机制和流程28项。
“参加工作几十年来,被纪委书记约谈是头一回。谈话前内心很忐忑,谈话后反而踏实了,知道自己履责中该注意什么、怎么改进工作了。”这是今年8月学校某职能部门“一把手”接受我约谈后告诉我的。面对面的谈心交心,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警示提醒,又是关心爱护。为规范谈话工作,我们出台了对领导人员进行谈话、函询和诫勉的工作规程,以及纪委书记谈话工作规范,抓早抓小,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尽管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两个责任”落实仍然存在不够到位问题。我们将以巡视整改为契机,认真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专责,推动学校党委书记和二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作者: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