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5期

社论

疫情防控监督不放松 正风肃纪反腐不停步

要文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强化政治监督,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思想解读政治监督的内涵要义与实现路径

深度学习坚持以初心使命作为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 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

学知躬行聚焦“两个维护” 强化政治监督

专稿以实际行动落实全会部署

省委书记谈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落实全会部署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紧扣高质量发展 突出高素质锻造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审查调查全过程

加强对纪检监察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一体推进追逃防逃追赃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特别关注确保“战疫”“战贫”双战双捷

导语确保“战疫”“战贫”双战双捷

思考体会坚定不移强化新时代政治监督

一线报道攻坚克难,扛起时代重任

        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

“工防”统筹巴中:在“大仗”“大考”面前交上满意答卷

        中江:加强检查督导 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

        德格:严查“肠梗阻” 推动复工复产

        马边:党旗飘扬在小凉山

        雷波:“明目行动”让扶贫项目“阳光推进”

先锋战士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藏寨里来了个“牟扎西”

采访札记既要能“打仗”也得会“绣花”

专题战“疫”进行时

战“疫”,在坚持中向胜利挺进

各司其职,推进战“疫”与发展两手抓

书记说战“疫”以履职尽责书写忠诚担当

致敬武汉

战“疫”卫士最是危难显担当

同事眼中的杨荣

火神山医护人员向本刊读者表达心声

明德风苑

林雪儿:脱贫攻坚,让北京到马边不遥远

知行话题

斩断“围猎”和被“围猎”利益链

评论

战“疫”,须统筹防控监督和四次全会精神落实

提高个人能力是党员干部讲政治的表现

 
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
——四川省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下)
本刊记者 石艳红 通讯员 刘迪
首页
1

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中央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加大,项目资金管理部门多、使用链条长、涉及面广、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更加突显,对干部的作风、纪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同阶段就要有不同“打法”。在“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中,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监督第一职责,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9年6月4日在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白虎村举办的“百姓问廉”现场。

 

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问题

——把专项治理文章做深做透

政策性生猪保险是一项惠民惠农的好政策,也是助推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但是,2018年下半年,德阳市纪委在监督检查时却发现一件咄咄怪事:广汉市高坪镇农民张某一头猪都没有养,却获赔生猪保险93.6万余元!

调查发现,畜牧站、保险机构和一些农户利益捆绑,通过虚构、虚增的办法“空手套白猪”,把生猪保险业务链变成了生财链。为了赚取更多的补贴,有的人甚至把死猪冻起来在不同时间地点拍照,冬天“死三遍”,夏天“死两遍”。

由此,一场针对涉农保险补贴专项治理的“清险行动”在德阳推开。2019年,全省推广了德阳经验,共排查涉农保险保费补贴问题2339件,立案审查调查440件477人,处分385人,收缴违纪违法资金8637万元,有力斩断了靠“保”、吃“保”、骗“保”的腐败链条。

由点到面,对个案暴露出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是四川省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重要特点和有效经验。

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问题。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四川省纪委监委坚持一年一主题、步步深入,先后针对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弄虚作假、数字脱贫,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等开展专项治理,重点整治。

专项治理就要有专的思路和举措。“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中,不同层级有不同的治理重点、工作策略。省市两级重点解决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从制度层面把基层干部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县一级重点解决工程项目中的问题,严防“豆腐渣”工程;乡村重点解决惠民惠农资金到人到户中的问题,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群众身上。

专项治理还要有专的工作力量。泸州等地把专项治理工作单列,抽调专人组成专班,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将专项治理的工作措施、时限要求等分解细化,形成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完成清单,点对点印发职能部门,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督促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合力。

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就能事半功倍。2019年,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486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88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接受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24.7%。

一项专项治理,净化一个领域。在查处问题的同时,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案件“剖开来”看,督促有关部门针对问题症结深入整改,健全制度机制,净化政治生态。

从“一卡通”管理问题到生猪保险清理,从清理扶贫“豆腐渣”工程到梳理排查涉农权证、农机购置补贴……一项项专项治理,清除的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绊脚石”,赢得的是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

去年7月18日,在西昌市开元乡政府大院里,19.1万元草原禁牧补贴款现场清退给105户村民。拿着失而复得的补贴款,村民杨伍呷连声感叹:“没想到还有这笔钱,没想到被侵占的钱还能要回来,政府的政策好、管得更好!”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推动构建大数据监管平台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中有个案例让许多人印象深刻。雷波县溪洛米乡原乡长冯莹盈沉溺赌博,把67张特殊困难儿童生活补助存折据为己有,挪用资金88万余元。而该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边信息不通”,县民政局以为补助在正常发放,特困儿童家庭以为补助没申请下来。

这样的问题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少。去年7月,针对冯莹盈案暴露出的发放补贴“一卡通”乱象,四川在全省推动建立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数据平台。截至目前,中央和省市确定的587项惠民惠农补贴项目全部纳入新版社保卡,通过大数据平台“阳光发放”。

凉山州扶贫办干部李俊介绍说,在数据平台上,补贴资金发放形成了“乡镇报送-县级主管部门审核-财政核对资金总额-县分管领导审批-银行垫付资金发放-财政报账”的闭环运行系统,所有操作全程留痕并可溯、可查,为各部门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便利。

对此,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大立深以为是。他说,扶贫资金项目面广、数额大,仅泸州就涉及20多个部门、140多个乡镇、1500个社区、上百万群众,用看报表、审材料等传统手段根本“看不住”,而大数据平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去年以来,泸州市依托政务云建设,打通数据“藩篱”,组织、审计、财政、工商、民政等23个扶贫领域主责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目前全市监管平台内有建档立卡信息、党员信息、户籍身份信息、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基层干部廉政档案信息等数据信息2000余万条。

在大数据平台上,扶贫、民生领域数据和户籍身份信息等自动比对,一旦出现不合规申报或违规操作,就会发出警告提示。

一名公职人员为自己购买插秧机获得1万余元的财政补贴资金。带着数据平台上弹跳出来的这一“异常”信息,泸州市纪委监委同志顺藤摸瓜,牵出了经销商与农机站工作人员勾结,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利益链,涉案人受到严肃惩处。

泸州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邓修贵说,以前扶贫领域的巡访是漫无目的查找,现在是带着数据“台账”精准巡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19年,全市通过“大数据+精准巡访”共收集问题线索869件,成案率超过50%。

与数据平台配套建设的,是各相关部门进一步畅通信息公开渠道,完善村级金融服务网点、安装终端查询“一体机”、开通微信公众号和短信服务等,实现补贴发放公开查询。

“退耕还林补贴、高龄补贴、医疗补助……”虽然已是82岁高龄,但说起自己家的各项补贴资金的类别和数目,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村民吕华南一点也不含糊。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到一笔钱,手机上都会收到提醒短信,这是什么钱、谁发的,清清楚楚。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审批系统,在‘阳光发放’的基础上推进‘阳光审批’,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个扶贫项目都真正让群众受惠”。四川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表示。

无处不在的眼睛和耳朵

——把监督力量下沉到扶贫一线

“今年村里合作社的补贴款有多少钱、怎么花的,为啥没在公示栏里看见?”“你是第一书记,为什么我们一个月都没看到你?”……

尽管只是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白虎村“百姓问廉”大会的录像片,但从台上接受质询的领导干部紧张的表情、结巴的回答,仍能让人感觉到现场十足的“辣味”。

去年以来,像这样引导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已在四川各市(州)全面推开,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成为无处不在的眼睛和耳朵,推动基层干部廉洁公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达州市推行脱贫攻坚监督全覆盖廉心卡,卡上不仅有村里扶贫项目、资金发放情况,还有县乡党委政府、扶贫部门、纪检组织的联系方式。用手机轻扫卡下二维码,还可直接向纪委在线举报,既“廉洁干部”又“链接民心”。

广元市组建由市县乡纪委班子成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任组长,纪检监察干部、媒体记者、群众代表为成员的四级监督员队伍,实现了对739个贫困村和有脱贫任务的1788个非贫困村网格化监督全覆盖。

多年在纪检监察一线工作的朝天区纪委书记彭鸿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反腐败高压态势形成的强大震慑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难点已从案件查处转换到发现问题线索,把监督力量下沉延伸到扶贫一线,释放群众监督的正能量,才更容易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2019年以来,朝天区开展“百姓问廉”活动50余场次,参与“问廉”干部群众累计达9万余人次。其中,反映村社干部信访问题62件,立案审查12人。

村民张建友多次参加了“百姓问廉”大会。“问得最狠的那个就是我”,他笑着告诉记者,正因为他们盯得“梆梆紧”,“干部稍有差池就可能在大会上被问得下不来台,谁还敢在扶贫款上动手啊”。

摘掉贫困帽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还要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夯实基层监督力量是必然选择。为适应全省乡镇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从2019年起,泸州市探索建立了乡镇纪检组织清单制管理制度。

“召开四季度廉情分析会,针对改厨改厕、低保工作等,查找出8个廉政风险点……镇党委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0次……”在2019年12月古蔺县二郎镇纪委的任务完成清单中,不但记录了当月履行监督责任的项目,还详细列出了督促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的情况。

每月末乡镇(街道)纪委都需要向区县纪委上交这份清单,同时印发乡镇党委,督促其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有了这张清单,就有了工作抓手,也为压实主体责任提供了尚方宝剑”,二郎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余晓丽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