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5期

社论

疫情防控监督不放松 正风肃纪反腐不停步

要文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强化政治监督,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思想解读政治监督的内涵要义与实现路径

深度学习坚持以初心使命作为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 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

学知躬行聚焦“两个维护” 强化政治监督

专稿以实际行动落实全会部署

省委书记谈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落实全会部署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紧扣高质量发展 突出高素质锻造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审查调查全过程

加强对纪检监察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一体推进追逃防逃追赃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特别关注确保“战疫”“战贫”双战双捷

导语确保“战疫”“战贫”双战双捷

思考体会坚定不移强化新时代政治监督

一线报道攻坚克难,扛起时代重任

        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

“工防”统筹巴中:在“大仗”“大考”面前交上满意答卷

        中江:加强检查督导 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

        德格:严查“肠梗阻” 推动复工复产

        马边:党旗飘扬在小凉山

        雷波:“明目行动”让扶贫项目“阳光推进”

先锋战士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藏寨里来了个“牟扎西”

采访札记既要能“打仗”也得会“绣花”

专题战“疫”进行时

战“疫”,在坚持中向胜利挺进

各司其职,推进战“疫”与发展两手抓

书记说战“疫”以履职尽责书写忠诚担当

致敬武汉

战“疫”卫士最是危难显担当

同事眼中的杨荣

火神山医护人员向本刊读者表达心声

明德风苑

林雪儿:脱贫攻坚,让北京到马边不遥远

知行话题

斩断“围猎”和被“围猎”利益链

评论

战“疫”,须统筹防控监督和四次全会精神落实

提高个人能力是党员干部讲政治的表现

 
攻坚克难,扛起时代重任
——四川省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上)
本刊记者 石艳红 通讯员 刘迪
首页
1

新年伊始,四川省脱贫攻坚战再传捷报——

包括马边、雷波在内的30个国定贫困县和峨边1个省定贫困县,正式退出了贫困县序列。截至2019年底,全省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人减少至20.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至0.3%。

“减贫进度历史上最快”、“脱贫成效历史上最好”……在国家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四川省连续三年被列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

亮丽成绩单的背后,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尽锐出战、善作善成,也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体推进“三不”、深化标本兼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的坚强保障。

四川省甘洛县纪检干部将被村干部侵占截留的易地扶贫搬迁款现场集中清退给群众。图为瓦坪村村民正在签字领款。

 

“一竿子插到底”

——压实责任,推动保障年活动下深水见真章出实效

来到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小谷溪村时,已临近春节。放眼望去,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腊肉、香肠等年货,新修的到户柏油路边处处张灯结彩。尽管已是隆冬,但浓郁的喜庆气氛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感到格外温暖。

彝汉苗杂居的小谷溪村是省定贫困村,到2019年底,全村228户108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退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展肉羊养殖业、菌类种植业和苗族特色旅游业,好日子在后面呢!”谈起未来,中央纪委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柴杰信心满满。

信心来源于底气,来源于2019年四川省脱贫攻坚战打赢的一场硬仗。

包括马边在内的彝区藏区深度贫困县,是四川省脱贫攻坚战中任务最重、最难的区域。2019年初,为了确保脱贫大考“如期交卷”,四川吹响了攻城拔寨的冲锋号角——

除凉山州7县外,余下藏区32个、彝区4个深度贫困县都要摘帽!这一仗,不仅关系全省脱贫大局,更直接影响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

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纪律建设。四川省委将2019年确定为“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全省各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发挥政治动员力,牵头开展工作。38个未摘帽贫困县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县委书记亲自动员部署、推动落实。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历史赋予的时代重任。作为监督专责机关,省纪委监委坚持“一竿子插到底”,一手抓面上统筹协调、一手抓点上督促指导,把扶贫政治责任压紧压实,推动保障年活动下深水见真章出实效——

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实行提级查办。省纪委监委每月梳理选取一批扶贫领域典型问题,采取发函督办、当面交办、现场督办等方式,督促市(州)、县(市、区)纪委监委严查快处。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共督查督办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7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巡视巡察重点监督内容,2019年对全省88个贫困县(市、区)实现巡视全覆盖。省纪委监委领导带队,对有贫困县的12个市(州)开展蹲点督查,约谈提醒5个市(州)、34个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责任人。

开设信访举报专区和曝光台。在省纪委监委“廉洁四川”网站开设信访举报专区和曝光台,并引导群众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举报反映问题。省纪委监委先后3批次通报曝光典型案件17起。

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按照委机关统一要求,他们暗访了12个市(州),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线路,带着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直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现场,面对面了解情况、核实问题。

“暗访不仅有力督促领导干部尽职尽责,也发现了扶贫领域许多作风纪律方面的共性问题,为下一步专项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说。

紧盯县里的权、乡村的情、村这个点

——标本兼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一边是查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一边却是新增的腐败案件数量不断递增。如果把当年新发生的案件作为增量的话,2013年这一数据为20.5%,2016年则达到了69.1%。

泸州市纪委书记杨晓清楚地记得,这是2017年初他刚到任时,在扶贫领域发现的一个怪象。更令人深思的是,这些腐败案件的案情大多并不复杂。

叙永县天池镇甲寨子村村干部熊永冲,从2014年7月至2015年期间,先后两次借用9名村民名义,通过收集、编造资料的方式申请危房改造指标,并通过了验收,最终贪污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6万余元。

申报、验收资料都是假的,只要实地调查或者电话询问就能拆穿的作案手段,为什么就没人发现呢?

调查结果显示,该镇时任农村经济服务中心主任亢昌容与熊永冲“很熟”,许多时候对熊永冲所报资料看也不看就签字审批。而县住建局在下达和审批各乡镇危房改造指标时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给谁、给多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意味着熊永冲只要通过乡镇这关便可畅行无阻。

熊永冲案暴露的不仅是监管中存在的基层人情干扰,更是县级职能部门权力运行不规范问题。去年9月,在当事人被给予严肃处分的同时,叙永县纪委监委责成县住建局制定完善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规范了危房改造测算标准和审批程序,有效防止指标下达的随意性、倾向性。

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往往在上面。紧盯扶贫领域中县里的权、乡村的情、村这个点,四川坚持“从下往上把问题看清楚,从上往下把问题改到位”,惩建并举、标本兼治——

惩治这手绝不能松。对项目、资金分配安排、审核审批、验收发放等过程中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行为从严查处,2019年,仅凉山州就有金阳县原县长李德强、美姑县原县长蔡光阳、喜德县政协原副主席张拉则等一批扶贫工程项目中的“蛀虫”被清理。

实行乡镇分片协作办案制,破解基层人情干扰、监督力量薄弱难题。全省建立了“区县纪委副书记(常委)+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模式,将两级纪检力量“打捆使用”,有效防止县、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不彻底、揭短亮丑不坚决、出了问题“捂盖子”等情况。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规范权力运行。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如省扶贫开发局制定规范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操作指南,对扶贫工程项目进行全程动态化监管。

“标本兼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杨晓告诉记者,从2017年起,他们连续三年联动市县乡三级力量,对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从治标到标本兼治,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2017年通过严肃查办腐败案件形成震慑;2018年专项整治“一卡通”管理、涉农保险等突出问题;2019年督促主责部门做到“一项资金一制度”,仅资金管理方面制度就新出台18项,修订完善20项。

经过三年努力,标本兼治成效突显:全市2019年扶贫领域增量案件为104件,占比13.5%,与2016年底相比下降了55.6%,2850名党员干部主动到纪检监察机关说清问题。

推动工作成效向真和实聚焦

——减负松绑,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为顺利通过验收,挪用其他资金临时“填充”收入指标,通过虚假数字实现“脱贫”;某村刚刚脱贫摘帽,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们便不再露面,随着“人走”,之前投入的项目、举措便也“茶凉”……

四川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去年开展的一次调研发现,类似这样作秀式脱贫、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及一些干部在脱贫攻坚“后半程”出现的“疲劳综合征”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

“不重视往往是官僚主义、忒重视往往产生形式主义”,这一作风顽疾在扶贫领域的表现,既是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歪曲的结果,也反映了一些地方对扶贫工作成效存在不良考核与激励导向现象。

对此,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分水岭村支部书记向波深有体会。他说,以往镇政府要与他们签订28份责任书1个承诺书,其中防涝就包括塘堰和水库两项,而二者区别就在于一个大一个小。更可笑的是,有的村不靠河,压根就没有这两项设施,但责任状照样得签。

过于重视报表的结果,反而容易忽视对工作实绩的考核,把精准扶贫变成了纸上脱贫。向波说,时间一长,大家就找到了“窍门”,“工作干得好坏无所谓,只要把字写漂亮,把考核表做好就行。”

坚持问题导向,去年年初起,四川省集中6个月时间,专项整治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并着力加强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工作成效向真和实聚焦——

省级层面将市(州)“一票否决”事项由30项精简至2项,41项目标责任书全面取消;全省扶贫领域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74%,填表事项减少56%,留痕事项减少48%。

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落实。马边整合督查力量,除目标考核、干部考核等需单独开展的事项外,其余均纳入督查组的任务清单中,解决多头督查的问题。苍溪重点整治“过度留痕”,周报、月报数量与上年相比减少一半。

向波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2019年,28份考核表变成了一张履职清单,月初填报一次,月底考核并接受群众评议。他感慨地说,“扶贫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靠填表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只有跑地头、进村户,才能找准贫困症结,对症下药,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位”。

感受到变化的还有那些真干事、干实事的基层干部。旺苍县麻英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雷明银负责区域面积大,时常得骑摩托车下乡,每月仅油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为站上经费紧张,家里又不宽裕,他便与养殖户商量,用多报母猪数量的方式套取了2500元补贴款来支付油钱。去年,“总觉得不踏实”的他,主动向组织退回了这笔钱。

综合考量问题原因、认错态度以及其一贯表现等,县纪委监委决定按照容错纠错机制,对雷明银不予立案审查。

容错不等于给纪律松绑。对于那些在扶贫工作中存在歇脚、卸担思想以及松劲懈怠作风者,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则坚持“小题大做”。

去年9月,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一名村干部,忘了给村民代缴麦苗保费。没想到恰巧就遇上了连阴雨,致使村民无法得到赔偿。这名村干部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昭化区监委委员唐芳感慨地说:“保费总共就300多元,但是,这一忘却可能让贫困户雪上加霜、让摘帽户一夜返贫。严厉的处分,就是要警醒每名党员干部,扶贫工作无小事,越是吃劲的关键时期,工作作风越要从严从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