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方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采取有力措施抗击疫情。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请看,各地各部门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硬核”开展两手抓——
关键词: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也是复工复产的第一线,是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
上海:下沉下沉,到基层一线去防控
上海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实基层党组织力量,有力应对“企业有序复工、人员陆续返程、城市逐步常态运行”带来的新一轮疫情防控“大考”。
防疫千万线,基层第一线。社区、村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单元,全市街道社区及村党组织依托四级联动体系和党建网格,用好区域化党建联建机制平台,在党建引领下汇聚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强大力量。企业复工,集聚大量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商务楼宇,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对此全市楼宇党组织严阵以待。静安区恒隆广场联合党委等多家重点楼宇党组织,通过上海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市楼宇党组织和党员会同楼宇物业、入驻单位加强群防群控,构筑楼宇疫情防控工作闭环。
在守“沪”战“疫”的各个战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力以赴,市级机关党员干部纷纷响应号召,组成志愿者队伍,下沉到基层一线,“支援顶岗”。上海市纪委监委先后选派两批志愿者共77人,分成5个小组下沉到普陀区的14个居民区、3幢楼宇企业和1个园区,参与一线疫情防控。
关键词: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科学精准防疫、有序复工复产”。
浙江:“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准保障防疫、复工
浙江不断探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的措施,逐步构建起“一图一码一指数”机制,实施精准防控。
“一图”是指五色“疫情图”,浙江以县域为单元,对全省各县(市、区)疫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用红、橙、黄、蓝、绿五色反映疫情风险等级,作为全省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的底图和对复工复产分类施策的重要依据。“一码”指“健康码”,是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个人健康凭证,分绿码、黄码、红码三种,个人用手机申报后审核生成专属二维码,对人员出入通行进行动态管理。“一指数”指“管控指数和通畅指数”,督促党委政府“两手抓、两手硬”。
目前,浙江正运用该机制,把重点区域、重点人员更严密地管起来,把事关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社会秩序的人流物流商流搞得更畅通,努力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
关键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
国资央企系统:
“顶梁柱”关键时刻顶得住
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中国速度”拔地而起,到一座座“方舱医院”的改造运行;从一批批医药物资的生产运送,到米面粮油和电力、燃油的供应……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国资央企系统挺身而出、竭诚奋战。
为了保障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供应,国资委成立由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担任组长的医疗物资保障专项工作组,在中央企业均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紧急确定转产重点企业,全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同时,委派专门同志参加中央指导组有关工作,负责中央企业供应和捐赠医用物资的协调调度。
疫情就是命令。新兴际华集团和国机集团相关工厂紧急转产投入医用防护服等物资生产;国机集团和兵器工业集团相关工厂加快转产扩产一次性医用口罩,每天合计生产130万只;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每天加紧生产聚丙烯等口罩原辅材料;通用技术集团与国机集团所属企业每天合计生产无纺布面料64.6万米;兵器工业集团、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加快组织落实口罩机、压条机等紧缺设备生产……央企纷纷开足马力,保障战“疫”前线物资供应。
除了供应医疗物资,在保障复工复产的必要能源、资源供应上,中央企业也责无旁贷。截至2月24日,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的2万余户主要生产型子企业目前开工率已经超过91.3%,石油石化、通讯、电网、交通运输等基础行业开工率,目前已经超过95%,有的已经达到100%,有效保障了国家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和相关基础产品的稳定供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持续抓好重点医疗物资调配保障
疫情发生以来各类医疗物资需求激增,作为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工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抓好重点企业复工复产、转产扩产,建立重点医疗物资统一调配制度,将保障湖北特别是武汉的医疗物资需求作为重中之重。
截至2月24日,工信部门协调运到湖北的医用防护服257.9万件,医疗隔离眼罩、医用隔离面罩77.1万个,负压救护车507辆,呼吸机1.5万台,心电监护仪1.3万台,84消毒液(5%)11.3万箱。一线医护人员所需的重点医疗物资基本得到了保障。工信部还聚焦医疗器械等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的重点行业领域,派出驻企特派员督促生产、协调物资供应,推动保障复工复产。
关键词:交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国铁集团:
畅通“大动脉” 助力统筹推进战“疫”与发展
2月8日,G580次列车运送260名医护人员、150余箱医疗物资驰援武汉抗击疫情;2月16日,G4138次列车成为全国首趟复工人员定制免费专列一路从贵州直达杭州。两趟相隔仅8天的列车,显示了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中的重要作用。
为切实把好防控疫情输入第一道防线,国铁集团全面强化站车疫情防控措施,对全路2337个办理旅客乘降业务的车站均实施进出站测温,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组织对旅客进行体温抽测。同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利用实名制售票大数据,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划定为密切接触者的旅客信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物资和人员运输,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基础。国铁集团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争分夺秒组织运输,用最短时间把相关物资运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此外,国铁集团还有序展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变化,重点掌握农民工、学生流乘车情况,实行“一日一图”,动态调整客车开行数量,实现有效错峰。主动与各级地方政府、企业联系,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和企业复工复产安排,有效对接供需双方,“一企一策”精准制定运输方案,保证企业复工复产运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