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4期

社论        

强化党的观念 全面从严治党

 

要闻       

习近平强调党纪国法不能成“稻草人” 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
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 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

李克强强调放好权管住钱抓落实惩贪腐 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特稿        

王岐山强调巡视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张军:深入开展分类专项巡视 扎实推进全覆盖

省区市和部分中央单位巡视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专题

专项巡视为国企反腐加码

访中央巡视组组长张化为

访中央巡视组组长朱保成

巡视监督倒逼国企改革 

国企不能成为从严治党的例外

2014年中央第三轮专项巡视部分反馈问题

从巡视看国企存在哪些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强化党的观念

请牢记党员这个第一身份

访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黄一兵

 

时评

党内职务不是政治荣誉

国企领导别把自己当老板

亲自买菜丢脸吗

莫等问责再叫屈

 

理论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编者按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一:用纪律和规矩“量”好党员干部言行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二:共产党员必须遵规守矩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三: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四:守纪律讲规矩是党一以贯之的要求

 

实践

筑牢维护公平正义的防线

硬措施赢来新风气

让标准成为“硬杠杠”

种好责任田

去官气 接地气

 

风纪

公开曝光:持续震慑“四风”的利器

公开利于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通报曝光强化正风肃纪威慑力

公开曝光是对不良作风的“点刹车”

 

执纪

中央企业党纪处分权限和程序问题

 

警示

山西省运城市水工局原局长李正平案件剖析

短评:无视规制就得付出代价

福建省福鼎市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原主任易景曲案件剖析

 

环球

2014年国(境)外典型腐败案件盘点

 

新风

“人情”也是一道关

走错门

乡村的礼性

 

文苑

阎肃:听招呼,最重要!

回归本真的幸福生活

范钦和他的家规

 

范钦和他的家规
1

  说起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不得不提它的主人范钦。这位曾官至兵部右侍郎的明代藏书家,生性耿直,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当时的皇亲国戚郭勋,遭到廷杖之罚,并含冤下狱。可出狱后范钦依然秉公执法、正义凛然。他辞官归隐后,在宁波月湖营建了这座私家藏书楼,并制定了严格的家规予以保护,使得“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天一阁可谓中国古代文化的奇迹。范钦是奇迹的缔造者,更是这座藏书楼能存续至今的绝对意志所在。

  范钦酷爱典籍,为官多年,每至一地,广搜图书,其他藏书家不屑的地方志、诗文集等都是他的心头好。所以当范钦辞世时,天一阁的藏书已达7万余册,数量和种类都堪称翘楚。

  范钦极其理性,洞察世事,善于管理。他将家族管理和藏书传承结合起来,立下“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等严格家规,采取环水筑楼、芸香避蠹、石英吸潮等防火防虫防潮保护措施,有效地保存了明代之后的大量珍贵刻本。

  登临过天一阁的黄宗羲在《天一阁藏书记》中写道,“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藏书之难,是以范钦强大的个人意志及坚决贯彻的“家族纪律”来克服掉的。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范钦在经营这份家族事业上头脑极为清晰,立足长远,法度严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首先将家族权力分解、“上锁”。为避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深知钱财和书籍不可平分各房,遂立下苛刻的遗产分割法,族人要么“守书楼”要么“得万金”,权利与义务完全分割,克服了家族传代的分裂与异化带来的消耗。范钦的家规还规定,外姓人不得登楼,各房未一致同意不得开阁门,阁门与书橱的钥匙由各房分别掌管,任何人都无法随意接触藏书,有效地防止了个人占有。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机制,使得各房同心协力护楼守书。

  其次,建章立制,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作刚性保障,订立诸如“忌烟酒后登楼”、“禁书下阁梯”等规矩及相关处罚规则,涉及借书规则、防火防潮等各个方面,避免禁止性规定落到“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命运。有“不准女性登楼”等不近人情的规则,更是有“子孙无故开门入阅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等严厉惩处措施。不予祭祀是家族惩罚中极为严厉的,是对被罚者血统的否定,远比罚站、鞭笞等体罚要严重得多。

  最后是“绝对”地执行,没有例外。相传,嘉靖年间宁波知府的内侄女钱绣芸是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一心想登上天一阁阅书,便托知府做媒借婚配来实现愿望,可嫁入范家之后,森严的家规没有给绣芸一丝通融的可能,最后郁郁而终。虽然故事略显残忍,但不得不钦佩范氏族人对于家规的敬畏和无条件的遵循。任何制度、纪律的确立,没有严格的执行都将形同虚设,其所要保全、维护之物更无从谈起,唯有不折不扣、令行禁止,才可久久为功。

  范钦定的家规也不是一成未变,在为实现藏书的终极意义上,改革在所难免。清代黄宗羲等数十位顶级大师获准登楼阅书,天一阁藏书传代普世的价值逐渐体现。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下诏修《四库全书》并向天下征书,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藏书638种,朝野震动。藏书楼最终是藏而不隐,束之高阁但不绝世独立。

  范氏家规看似冷漠、严峻,甚至不合人情,最终给了天一阁大放异彩、千古流芳的荣耀。范氏子孙近几百年矢志不渝的承袭,不仅在于当年范钦以上率下树立了绝对的权威,更在于家规的“严”和“守”,约束了纷乱芜杂的人心,规范了代代承继的法则,抵御了时间无痕的侵蚀,给了天一阁更是范氏家族一个绵延长存的保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旧时,一个家族的家规便有力量如此,今天,严明的党纪国法必然是我们国家民族昌盛繁荣的有力保障。(马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