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4期

社论        

强化党的观念 全面从严治党

 

要闻       

习近平强调党纪国法不能成“稻草人” 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
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 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

李克强强调放好权管住钱抓落实惩贪腐 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特稿        

王岐山强调巡视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张军:深入开展分类专项巡视 扎实推进全覆盖

省区市和部分中央单位巡视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专题

专项巡视为国企反腐加码

访中央巡视组组长张化为

访中央巡视组组长朱保成

巡视监督倒逼国企改革 

国企不能成为从严治党的例外

2014年中央第三轮专项巡视部分反馈问题

从巡视看国企存在哪些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强化党的观念

请牢记党员这个第一身份

访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黄一兵

 

时评

党内职务不是政治荣誉

国企领导别把自己当老板

亲自买菜丢脸吗

莫等问责再叫屈

 

理论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编者按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一:用纪律和规矩“量”好党员干部言行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二:共产党员必须遵规守矩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三: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四:守纪律讲规矩是党一以贯之的要求

 

实践

筑牢维护公平正义的防线

硬措施赢来新风气

让标准成为“硬杠杠”

种好责任田

去官气 接地气

 

风纪

公开曝光:持续震慑“四风”的利器

公开利于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通报曝光强化正风肃纪威慑力

公开曝光是对不良作风的“点刹车”

 

执纪

中央企业党纪处分权限和程序问题

 

警示

山西省运城市水工局原局长李正平案件剖析

短评:无视规制就得付出代价

福建省福鼎市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原主任易景曲案件剖析

 

环球

2014年国(境)外典型腐败案件盘点

 

新风

“人情”也是一道关

走错门

乡村的礼性

 

文苑

阎肃:听招呼,最重要!

回归本真的幸福生活

范钦和他的家规

 

乡村的礼性
1

  老家的人好讲礼性。礼性是湘地流行的一个词,含义相当于礼貌、教养之类。

  小时候去外婆家,母亲总要千叮万嘱:路上见了认识的人要喊;到了外婆家要边敲门边喊“外婆”;外婆煮了什么好吃的,不可光顾一个人吃,得讲点客气,多叫外婆吃……

  在外面做客有规矩,在家里也规矩甚多。比如吃饭时声音不能太响,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过年那两天,每餐都必须父母先动筷,孩子才可以端碗;来了客人,首先要打招呼;客人进门,必须接住其手中的东西;客人告辞,应该起身,近的送出大门,远的至少要送到地坪,必须喊“路上好走”。

  世间事有果必有因,乡间好礼性与其特有的舆论场有关。乡人活得随意,讲话无拘无束。一个人不知礼性,大家会私下批评你,时间一长,别人批评的话就会传进你的耳朵,让你不觉间生出羞惭之心。为了避免非议,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跟大家一起讲礼性。

  城市是人群聚合体,用过去的话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你在一个地方得罪了人,大不了搬到另一个地方。乡村却是一个熟人社会,许多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因此,乡人比城里人更看重人缘。在乡人看来,一个人人缘好,遇了好事有人为你祝福,遇了不好的事有人替你分担,生活才有安全感。

  由此想到礼性与文化水平的问题。从道理上讲,有文化的人应该是最讲礼性的,因为他们懂得规则的重要性,然而,生活却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懂礼性,与他拥有的文化还真没有多大的关系。我曾经的邻居有两个儿子,学业非常优秀,同事经常在我们面前夸赞他俩多么的出色,但两个孩子有个最大的毛病:不理人,见了谁都不喊。同事夫妇似乎也没觉得有何不妥。我却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有文化却不讲礼性。

  而我湘中老家的那些农民,年轻的可能读了初中、高中,年长的许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他们有礼貌,能使与之接触的人产生好感。孔子说:“礼失求诸野”,意思是当一个时代礼乐崩坏的时候,可以去偏僻的乡野寻找最初的那些礼仪。他真是一个对乡村文化有深刻理解的人。

  我喜欢乡村的礼性,这样的礼性让我学会了善解人意,还有温暖他人。(游宇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