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
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 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
李克强强调放好权管住钱抓落实惩贪腐 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特稿
专题
时评
理论
实践
风纪
执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
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 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
李克强强调放好权管住钱抓落实惩贪腐 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特稿
专题
时评
理论
实践
风纪
执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大多数领导干部对这句话已经烂熟于心。做得怎么样?今年见真章。中央的态度很明确,不担责,就问责。
过去,虽然党委(党组)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但具体工作一般由副职或纪委书记分管。出了问题,一把手也通常能避开风口浪尖、置身事外。以致有人提出“我们是副职负责制吗”的质疑。一把手既然拥有统筹管理的权力,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在具体责任的追究上,就应承担更大的纪律责任甚至法律责任,而不是把副职当“替罪羊”,自己游离于问责制之外。这是权责一致的法理要求,也是党管干部原则能够得到广大党员心理认可的法理基础。所以,在那些管党不严、治党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相关责任人特别是一把手难辞其咎,难逃追责,就算是已经调离,也要被严肃追究。
过去,有些一把手老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事,党委(党组)只要发文要求一下、开会强调一番就是履责,一表态就停留在“支持工作”、“努力做好”,根本不当成自己分内之事;有些一把手在提拔任用干部时积极主导、当仁不让,而干部一出问题就推诿卸责,摆出“与我无关”的架势;有些党委(党组)书记对下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不管不问,甚至捂着盖着,导致问题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甚至成了区域性、系统性问题,导致塌方式腐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少有一把手因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力而承担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就必须以严肃的责任追究倒逼责任主体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第一责任人必须清醒,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与一把手的位置绑定在一起的,拿不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就逃不过“挨板子”甚至“摘帽子”的处罚。
问责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问责的目的不在于责任主体受到的惩罚,而在于让责任主体对权力心存敬畏,对责任全力担当。这就要求在建立科学而严格的考核评价和惩处机制的同时,实现问责的常态化,不能仅靠“风暴”运动。领导干部应当充分认识到,只要怠于履责就要受到惩罚,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候都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的重托,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积极有所作为,不要等问责问到自己头上还觉得委屈。 (曹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