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4期

社论        

强化党的观念 全面从严治党

 

要闻       

习近平强调党纪国法不能成“稻草人” 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
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 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

李克强强调放好权管住钱抓落实惩贪腐 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特稿        

王岐山强调巡视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张军:深入开展分类专项巡视 扎实推进全覆盖

省区市和部分中央单位巡视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专题

专项巡视为国企反腐加码

访中央巡视组组长张化为

访中央巡视组组长朱保成

巡视监督倒逼国企改革 

国企不能成为从严治党的例外

2014年中央第三轮专项巡视部分反馈问题

从巡视看国企存在哪些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强化党的观念

请牢记党员这个第一身份

访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黄一兵

 

时评

党内职务不是政治荣誉

国企领导别把自己当老板

亲自买菜丢脸吗

莫等问责再叫屈

 

理论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编者按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一:用纪律和规矩“量”好党员干部言行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二:共产党员必须遵规守矩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三: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守纪律讲规矩系列谈之四:守纪律讲规矩是党一以贯之的要求

 

实践

筑牢维护公平正义的防线

硬措施赢来新风气

让标准成为“硬杠杠”

种好责任田

去官气 接地气

 

风纪

公开曝光:持续震慑“四风”的利器

公开利于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通报曝光强化正风肃纪威慑力

公开曝光是对不良作风的“点刹车”

 

执纪

中央企业党纪处分权限和程序问题

 

警示

山西省运城市水工局原局长李正平案件剖析

短评:无视规制就得付出代价

福建省福鼎市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原主任易景曲案件剖析

 

环球

2014年国(境)外典型腐败案件盘点

 

新风

“人情”也是一道关

走错门

乡村的礼性

 

文苑

阎肃:听招呼,最重要!

回归本真的幸福生活

范钦和他的家规

 

请牢记党员这个第一身份
1

   不担当的“混事官”做不得

  面对劫持人质的危急关头,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林华挺身而出。事件化解后他说:“这件事我必须到场,虽然也害怕遭遇不测,但我必须上。”这朴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党员的担当精神。

  “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可以说,勇于担当是党员先进性的直接体现,是党员鲜明的政治品格。但是当前,随着正风肃纪力度加大,部分党员干部不能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吐槽“要求严了”、“规矩多了”,以“怕出事”等借口不作为、慢作为,不愿担当、“为官不为”现象有所抬头。

  从2014年4月到11月,4家企业先后50余次向河南省沁阳市住建局、市委市政府等讨要应退还的2000万元工程建设保证金,遭遇的大都是“领导不在家”、“这事儿不归我管”等“踢皮球式”处理,直至被媒体曝光才获解决。

  媒体等对于“为官不为”现象有不少总结。比如,要担责的能不做就不做,没油水的能推就推,群众的事能拖就拖;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没先例的事不肯干……这些无论是不想为、不会为,还是不敢为,归根到底是不作为、不担当。

  党员干部要担当什么?就是担当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表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主题和核心词就是责任。在出访俄罗斯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其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古人说:“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很重要,但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责任心,就不堪大用。担当责任,关键是增强责任感、责任心。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和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就包含着党员干部要担当的责任。

  既然入了党,就必须对照党章要求,担当起应有责任。“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的话语铿锵有力。说白了,当官就要担当、当官就要尽责,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着矛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后退,那就没有资格做党员干部,更没有资格做领导干部。

  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尸位素餐,必然导致政令无法顺畅落地、改革无法有力推进、群众的事情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如此,还要这样的党员干部做什么?一个单位乃至地方还能干成什么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作为无异于腐败;“混事官”也不会有真正的容身之地。从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为官不为”问题,到出台问责不作为不担当相关规章制度,2014年以来,全国多地向党员干部不担当行为亮剑。对于一些党员干部来说,顶着党员的称号,拿着纳税人支付的薪水,不担当责任,想着做“太平官”、“逍遥官”,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落实中央政令没有选择性

  2月1日,多家媒体曝光,在各地纷纷清理违建高尔夫球场的时候,湖南省张家界市天门山景区附近却建起了高尔夫球场,武陵源核心景区附近的球场建设也在火热进行。

  有评论指出,中央的10多道“高尔夫禁令”仍管不住张家界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反映出的是落实中央政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选择性作为的顽疾。评论进一步指出,10多道“禁令”起不到作用,其最大的伤害是对“政治规矩”造成的负面影响。

  所谓选择性作为,是指一些领导干部,不管中央要求,只选择对自己、对单位或地区有利的事情作为,自己能捞政绩、容易出成绩的事情就作为,而对于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那些得罪人的事情就不干或少干。

  近年来,这种问题并不少见。“一些权力部门责任担当意识不够,有的干部存在选择性作为等问题。”去年,中央巡视组的反馈就指出一些地方存在选择性作为的问题。而国办去年的督查也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对改革政策措施搞选择性执行。

  选择性作为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截留改革的红利,削减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据新华社报道,去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改革举措,但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怕触及自己的利益,对改革政策搞选择性执行,导致不少群众对政策的好处存在感受上的“温差”。

  专家指出,选择性作为不仅直接影响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效果,还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在深层次影响着中央的权威。

  人民日报在其评论文章中指出,这些自行其是、另搞一套的做法,只会削弱党的战斗力与凝聚力。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却不正视选择性作为的危害。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一些人并未意识到选择性作为是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破坏,甚至还冠之以“创造性”落实中央政令的名目,乐此不疲。

  廓清认识,才能消除影响。党中央早已把“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归为不守政治规矩的行为。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将“维护党中央权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五个必须”中的第一个,明确提出。

  如何改变?纵观中央近年的决策部署,答案不难找寻。

  强化党的观念,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早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全体党员要通过“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严格执纪,促使党员领导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则是各级纪检机关的职责所在。“决不允许”、“坚决纠正”、“严肃查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对监督检查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的部署,态度坚决。(本刊记者 张国栋 窦克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