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扬州市新村社区组织就地过年的儿童参加“剪纸迎春”活动。
“平时忙打工,来扬州这么多年了,还没好好看看这个城市。”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的张宝军,沿着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徜徉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扬州是个好地方,我们就在这过年。”
2021年2月9日,腊月二十八,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扬州市仪征市新村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从小年至正月初六,新村社区开通社区到景点的往返免费班车,把大伙的假期生活安排得“妥妥的”。
让张宝军选择留下的不光是扬州的美景,还有一系列暖心留人“大礼包”。1月20日,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给就地过年的外地职工提供一系列福利。“我们为这些职工提供的关爱礼包囊括春联与年货,让他们在扬州也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同时,引导鼓励他们以网上拜年、电话问候、微信互动等方式向亲友传递祝福,让‘爱’回家。”扬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政府和企业拿出“真金白银”,社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同样重要。张宝军所在的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郭雪萍,心里头想的都是怎么让这些外地兄弟姐妹们过个开心年。回锅肉、东坡肉,最后再上一盘酸菜饺子……小年夜,新村社区“小食堂”香味四溢、笑声不断。在“舌尖上的年味——我的拿手菜”厨艺展示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8名外地务工人员拿出看家绝活,切肉、翻炒、焖煮,一道道家乡菜新鲜出炉,一盘盘佳肴被一扫而光。
“走访中我们发现,群众虽然主动选择了就地过年,但故乡永远是游子的牵挂,我们想用家乡味拉近他们和家乡的距离。”据郭雪萍介绍,一个月前,新村社区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启动辖区流动人员走访摸排行动,了解其亲属是否回来过年、家里的疫情防控情况、春节期间的保障以及其他需求服务等,为后续的服务保障工作提供精准信息。经过不懈努力,新村社区共摸排出70多户“就地过年”外地务工人员。“在落实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我们用真情实感营造过年氛围,开展了‘写春联送春联’、‘网上云拜年’等活动,期待异乡建设者们过个欢乐年。”
让社区工作人员牵挂的还有近20户留守、孤寡老人和10多名留守儿童。社区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具,并定期上门进行作业辅导;社区志愿者还为孩子们举办了“剪纸迎春”非遗体验活动,丰富了留守娃们相对单调的寒假生活。
“考虑到不少留守老人年事已高,社区不光送春联、快洁菜等过节必需品,还组织志愿者们提供打扫卫生、精神陪伴等服务”,郭雪萍介绍,社区援越抗美老兵赵子凯去年刚失去老伴,3个儿女今年都选择在异乡“就地过年”。小年这天,新村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上门为老人送去新春祝福和慰问,冷清的小屋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兴到浓时,老人打开手机视频通话,像孩子一般兴奋地向千里之外的女儿展示志愿者打扫一新的房间和社区为他带来的年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替无法回家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让年轻人放心,让老人和孩子们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