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3期

社论

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监督工作发出通知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全党不断探索全面从严治党科学规律

深度学习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延伸阅读深刻把握跳出历史周期率成功道路的丰富内涵

特稿

省委书记谈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评论

巩固压倒性胜利须提高治理腐败效能

专题 战“疫”进行时

阻击行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确保责任和权力紧紧围着防控疫情转

                做好自身防护也是履行责任

一线传真战“疫”,纪检监察的温度和力量

时评战“疫”,信心决心恒心缺一不可

战“疫”小课堂你不可不知的防控常识

专稿 新春走基层

河南信阳:走进总书记视察过的村

山东青州:小乡村的抗“疫”迎春

北京海淀:春节前的“四风”早检查

山东临沂:“三资”清理让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

江苏仪征:对一道裂缝较真到底

浙江舟山:岛城纪检干部的战“疫”一天

学术研究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

名城话廉

扬州:运河古城,千载清波漾

巡视巡察在行动

紧盯职责使命,压实责任促整改

书记说纪

廉洁从家出发

实证纪法

如何把握《规则》有关提出纪律检查建议和监察建议的规定

如何把握《问责条例》有关做好问责工作“后半篇文章”的规定

实招集萃

一组

正风深一度

江西省铅山县查处一起私车公养问题

明德风苑

濮存昕回忆于是之:他给予我们的是做人为艺的一口气

梁鸿鹰:有精神 有未来

刘莉沙:我身边的务实新风

知行话题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视点辑览

一组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
董振华
首页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篇章。

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方向问题上,必须增强制度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终极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发扬斗争精神,自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要敢于直面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敢于正视问题,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这是能力问题。发现问题,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拓宽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历史、看未来,从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可以说,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步向前发展的伟大实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正视我国现有制度安排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二是要科学分析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要有效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正确分析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们还将会遇到更多问题和风险。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准确把握问题实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能不能科学分析研究问题、善不善于“解剖麻雀”,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有效推进的一个前提性问题。例如,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助推经济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政府和市场各归其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有效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和成效差距,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实现人民各项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解剖,要挖得深、剥得细、辨得明,由浅到深、由点及面、由此及彼,指出问题实质和根源,充分剖析依附于问题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内在机理,找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症结,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三是要善于解决问题。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也是破解矛盾的着力点。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就是要敢于向问题动刀,啃硬骨头、过深水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迎难而上,站在高起点,进行整体性考虑和系统性设计,破难题、固基础、谋长远。一些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多年未有进展的改革得以强力推进,一些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正在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破解。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关键要有新谋划、新举措、新进展。七年多以来,从行政体制到经济体制,从社会管理体制到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从户籍制度改革到涉及医疗体制、就业制度改革,改革之全、改革之深前所未有,一个又一个矛盾得以有效化解,一个又一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正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和不断破解矛盾的过程中,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依然必须通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坚持科学思维和顶层设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当前我国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许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从大局出发,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坚持战略思维,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找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重点,才能牵住“牛鼻子”,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

坚持辩证思维,通过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前,利益多元、诉求各异,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也需要高超智慧和艺术。“牵得住牛鼻子,才找得准突破口。改革注重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两点和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才能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统筹兼顾、协调联动,不断发挥优势、破解瓶颈。

坚持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需要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研究。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全面深化改革,应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坚持底线思维,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体性把握,要求我们主动认识规律,自觉顺应规律,系统解决各种问题。底线思维,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就能守住底线,不断逼近更优,让改革“蹄疾而步稳”、发展更上一层楼。

坚持创新思维,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实践反复证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创新,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精神,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同样必须加大创新力度,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敢闯敢试。

保持战略定力和制度自信

所谓战略定力,是在把握大势前提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而应具备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和坚定沉着的行动能力,是基于全局性根本性和长久性的稳定优势和实力。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保持战略定力,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沉着冷静,在“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基础。

第一,在“要不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既不照抄照搬别国的固有模式,也不固守我国某一个历史阶段的具体体制,而是与时俱进,在不断自我革新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只有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认识和精神状态,才能够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的辩证法,富于批判性、革命性和创造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对把一切事物看作凝固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主张不能仅仅停留于解释世界,更要立足于改造世界。社会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下,一个社会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低级阶段为高级阶段不断积累基础和条件,高级阶段在新的层次上解决低级阶段所带来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取得辉煌成就,正是基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僵化保守和故步自封,通过不断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不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

第二,在“为谁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国实践和当代形态,是在当代中国造福人民、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运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第三,在“往哪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国家治理体系的性质和最终成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战略定力,确立底线思维,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纷争干扰所惑,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出现后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中国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因此,我们的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法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路径,也不是盲目迷信国外现代化的模式,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我们历史文化传统、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