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18期

社论

忠诚履职担当助力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重要论述摘录

理论纵横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学习体会

聚焦第一职责 提升监督效能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根本政治任务 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商务发展全过程

专题 节点正风永远在路上

抓节点 钉钉子 转作风

● 观察分析 ●

中秋国庆,反“四风”重点抓什么

节点正风,纪委“招数”主要有哪些

● 实践探索 ●

湖南:逐节坚守 严防“四风”反弹回潮

江苏扬州:布下查纠“四风”的天罗地网

江西全南:紧盯节点狠刹“四风” 钟秦

● 反“四风”见闻 ●

婚宴厅里清风浓

慢慢习惯了节假日纪律不松的节奏

从脸难看事难办到节日加班为民忙

公家不来买,我们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 “四风”监督哨 ●

过节收礼成习惯 被查之后才想改

不吃公款吃老板 政商不清被查处

专稿  聚焦民主生活会监督

天津:强化监督让民主生活会严起来实起来

变“督导”为“监督”

强化对民主生活会的监督之后……

监督越有力,治党越有效

以小切口做好“监督”大文章

特别关注  新条例解读

● 亮点释义 ●

编者按

新条例有关条文释义

● 以案说纪 ●

编者按

紧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表现

坚决铲除黑恶势力“保护伞”

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亮起红灯

忽视家风建设并非小问题

燕阁观察

履行好监督职责,纪委监委有这些创新举措

新建立的特约监察员制度新在哪里

一得之见

一组

清风时评

编者的话

践行“两个维护”实干了吗

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抓住了吗

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了吗

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形成了吗

实践探索

河北:强化政治担当 落实“两个维护”

重庆:以党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驻公安部纪检监察组:把严明纪律要求贯穿机构改革始终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地方简讯

关键词解

中国共产党人故事 

笑着走向刑场的地下党员

文史经纬

古语今悟 “做与说”小议

说文解字 “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慧之窗

液态金属:能否带来一场新的计算革命

 
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升级战术,更新打法——
节点正风,纪委“招数”主要有哪些
本刊记者 杨巨帅
首页
1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每逢重要节点,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会采取有力举措,推进正风肃纪。经过5年多来的实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升级战术、更新打法,在狠抓节点、纠正“四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招数”。

  立足职责定位,深化监督检查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要把监督检查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执行情况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任务和经常性工作”。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基本职责,也是发现“四风”问题的基本手段。有数据显示,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是发现“四风”问题线索最主要的渠道,也是保持高压态势,遏制“四风”滋生蔓延的重要手段。

  立足职责定位,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不是“包打天下”,而是对职能部门“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以福建省纪委监委的“1+x”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为例,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联席会议、信息移送、巡查督导、情况通报、年中考核”等工作机制,督促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工商、税务、公安交警等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检查,定期排查和发现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并跟进督办,形成整治“四风”合力。

  每逢节点,纪检监察机关也会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对“四风”问题开展集中深入检查,并形成了工作常态,可谓抓节点的“常规打法”。例如,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河南省纪委协调公安、工商、税务等机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隐匿在居民小区写字楼中的私人会所进行突击检查,深挖隐形变异“四风”问题。

  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浓厚“不敢”氛围

  2018年6月12日,端午假期将至,央视《新闻联播》公开曝光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是中央纪委浓厚节点反“四风”氛围的重要“撒手锏”。

  每逢重要节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会把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四风”典型问题贯穿于节前、节中、节后全过程,充分发挥震慑警示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3月首次通报曝光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以来,目前中央纪委已分30次对18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公开曝光。

  自2014年4月起,每逢重要节点,中央纪委网站都会开辟专区,推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每周通报,形成节点正风的强大声势。通过通报曝光典型问题,见人见事见细节,可以用“少数人”的错误教育警醒“大多数”,使人引以为戒、引以为惧,是狠抓节点反“四风”的最为有力的举措之一。

  值班报告、调研督导,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凡是发生在节点期间的‘四风’问题线索,或是在节点期间出现的涉及‘四风’问题的舆情热点,都要第一时间逐级上报。”2017年国庆、中秋节点和党的十九大期间,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探索实行节点值班、报告和督办制度。

  据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这项制度建立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中央直属机关纪工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中央企业和中管金融企业纪委党风政风监督机构迅速行动起来,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相关问题线索。

  除了值班报告制度,2018年春节前,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会同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对部分地区和单位纠正“四风”工作开展了督导、检查和调研,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紧紧盯住节点假期,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抓党风建设,是党委和纪委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无论是节点值班报告、督导、检查和调研,还是已持续运行59个月的月报制度等,都有利于将压力层层传导,强化党委、纪委的责任担当,提升抓好正风肃纪工作的政治自觉。

  大数据信息系统,打造“数据铁笼”

  分析比对卡口流量数据68097条,涉及公务用车8224台次,发现异常公车信息649条……这是今年清明、五一节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公务用车监督管理系统的筛查成果。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节点正风肃纪的监督效率,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的有益探索。据北京市纪委监委有关同志介绍,2017年国庆、中秋,他们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全市万余辆公务用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迅速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核实,节后第一天就通报了检查情况,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员,警示震慑作用显著。

  而在大力推进“大数据”建设的贵州省,该省龙里县全面推广公务消费网络监管平台,实现“三公消费”账单实时上传。“县里的每一笔公务消费,在监管平台上都有迹可查可追溯。”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张忠彦说,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纪检监察机关能够快速发现当前哪家单位公务消费过快,哪一块消费情况比较突出,从而能较早发现苗头性问题,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畅通举报渠道,放手发动群众

  “打开手机APP,动一动手指,就能随时举报身边的不正之风,十分方便!”近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纪委监委上线咸安廉政APP, APP还开通了“一键举报”功能,可通过电话举报和“随手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四风”问题即时举报,为干部群众搭建起便利、快捷、直接的监督平台。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必须依托新媒体、新技术,畅通监督渠道。“手机一照就上网,全国一搜就知道”,紧紧依靠群众,让群众监督无处不在,让“四风”无处藏身。

  早在2015年6月18日,中央纪委就已上线 “反‘四风’一键通”手机客户端举报专区,群众举报“四风”问题直通中央纪委。今年中秋、国庆前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湖南等省也开设网络举报专区,为群众打造高效、便捷、畅通的“四风”举报平台。

  另外,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把“四风”曝晒在阳光下,也是纪委监委纠正“四风”的一项“大招”。各级纪委监委开门正风,让媒体积极参与监督不正之风,有力地营造了向善向上的良好导向。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不断创新“打法”,坚守节点、寸土不让,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