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四风”,听党员干部吐心声——
从脸难看事难办到节日加班为民忙
郭士军
今年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刚到单位就看到低保科的一名同志在停车,另一名同志从车上下来,手里拿着厚厚一摞《申请低保家庭入户调查表》。我看着他俩灰头土脸的,开玩笑道:“你们俩这么早从土里钻出来了?瞅瞅这身上、车上的土。”“郭局长,您就别开玩笑了,我们俩刚去柳园村入户调查贫困户情况了。” “这么早?”“上班时间有的住户家里没人,俺俩就趁着一早去了。”一名同志说。看着满车身的尘土,我不禁想:这和从前工作人员总是以公家人自居完全不一样了。
那是几年前初秋的一个下午,我开完会回到单位,老远就听到呵斥的声音。寻声走到低保科,我看见一名工作人员正不耐烦地和前来申请低保的老人讲所需材料。见我进门,工作人员解释说,“我都跟大妈说了不下三遍了,她还是不明白。”“不明白就再解释,不困难,谁也不会来找咱们。我们是党员,不是老百姓的干部吗!”事后,我们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对该同志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做出深刻检查。那时,生硬、粗暴对待来办事的群众不是什么稀罕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民政局干部正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民政工作关系社会民生,承担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每一笔都是老百姓的“救命钱”。现如今,同志们不但平时在岗位上热心服务群众,还常常肩并肩入户走访,掌握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详细情况,精准帮扶推动扶贫低保兜底政策落实工作,逢年过节更是主动加班加点分发救济款物,走基层慰问困难群众。
去年12月初,我和同志们一起集中开展“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行动。那几天我们兵分多路,到乡村、桥梁、商场、广场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生活和露宿的区域一个不漏地进行排查,为他们送上棉衣棉裤、被子、方便面等物品。我们在柳园口乡南菜园村田地里发现一间破房屋,里面住着一位拾荒老人,便给老人拿去一些生活用品、棉衣、食物。大爷握住我的手,眼含热泪直道谢。这一刻,我们奋战一天的疲惫瞬间一扫而空。“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工作最大动力!”当年那位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感慨道。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秉持这一理念,当前我们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局楼前公示栏里全体人员详细分工,办事流程、办公室地址等一目了然,脸难看事难办的场面也销声匿迹。“想群众所想、愁群众所愁、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难”成为我们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强大影响力,推动我们实现从行动上的转变到灵魂的升华,共同营造一个干部清廉、百姓满意的社会环境。
作者: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