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16期

社论

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要论述摘录

理论纵横

牢牢坚持“两个维护”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习体会

着力推进新时代巡视巡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学有所悟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自觉承担“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

专题 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亮点集萃

河南:“以案促改”助力“三不”机制一体推进

山西:监察向乡村延伸,打通全覆盖“最后一公里”

福建:探索建立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移送起诉工作机制

湖北:精准发力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杨宏斌

江西:动真碰硬 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河北:做好深化政治巡视大文章

云南:着力提升巡视巡察全覆盖质量

安徽:履行好第一职责 让监督“长牙带电”

贵州:提升“四种形态”运用精准度

甘肃:“八问八查八报备”让日常监督有的放矢

吉林:精准发力 重拳惩贪治腐

山东:严格监督执纪 护航脱贫攻坚

北京:强化监督管理,打造坚强 “纪律部队”

深圳:探索建立受贿行贿一起查工作机制

西安:重拳扫黑除恶 坚决打掉“保护伞”

燕阁观察

党历史上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需警惕这五类问题

练就“真功夫”,方能用好“传家宝”

从半年数据看反“四风”越往后执纪越严

清风时评

让人生这桶酒越陈越香

时刻把组织放在心中

莫让“工作留痕”沦为形式主义

责任面前莫当“老赖”

视点辑览

一组

纪法讲堂  “实证”监察法

● 解读 ●

监察机关强化自我监督的有力举措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 实务 ●

查办国企管理人员受贿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打好“攻心战” 瓦解“攻守同盟”

两个责任

用好问责这把利器

卫士风采

尽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一得之见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物见证

一份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讲话提纲

文史经纬

● 古语今悟 ●“人生之学”小议

● 说文解字 ●“士”:社会文化精英

● 读史偶得 ●把握好“审势、谋势、夺势”三部曲

悦读·书香

永远的楼兰

 
把握好“审势、谋势、夺势”三部曲
陈名杰
首页
1

  《孙子兵法·势篇》强调:“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其意是说,水流能够漂动大石是因为掌握了有利的势态,猛禽能够捕捉鸟雀是因为抓住了重要的节奏,善于作战的指挥者更是如此。善于用势,不仅军事上需要,对我们的日常工作也多有裨益,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势者,时势、形势、情势也。它往往要从全局着眼,从长远处着力,是对事物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全面考量。审势,就是研究和把握这种趋势,作出正确的决策部署。去过成都武侯祠的朋友大都清晰记得其中的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选取诸葛亮用攻心战“七擒孟获”和后来治蜀严明法纪的两个故事,说明审时度势的重要意义。历史上,刘邦以宽仁治汉中,诸葛亮以峻切治蜀地,两者都获成功,其关键就在于“审势”。宽严之道,并非一成不变,难就难在见微知著,向势而转。顺治之时,疮痍初复,民志未定,故康熙继之以宽;康熙之末,失之于宽,故雍正救之以严。这种“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的传统治国智慧,其价值就在于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而这灵活性正是符合事物发展普遍规律的。我们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要综合分析这个岗位面临的形势,尽快确定合适的工作策略,顺势而为,以争取最有利的发展态势。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者,善于辨势、预势、造势、乘势、借势、蓄势,力之所至,势如破竹;而一些谋事者往往拘于琐事,缺乏战略思维和大局观,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得到的往往只是眼前的微利,却可能损失了将来的厚报。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勾勒出谋势的两大关键要素:一是顺应天时、顺势而为,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能调动的积极力量。在谋势过程中,我们要冷静看到,“势”是不停变化的,变化中有微妙的契机。《周易·系辞下》中说“几者,动之微。”善于谋势者,就要敏锐地把握这种微小变化,驾驭这种自隐而显、由渐而骤的矛盾转化规律,引导事物发展始终朝正确方向转化。有的人不懂顺势而为,往往把大好形势搞成一地鸡毛,不可收拾。因此,务必牢牢树立底线思维,严密防范各类风险。要清醒看到,蓄势不易,耗散却极其简单;还要避免在谋势过程中剑走偏锋、误入“圈子”“山头”的歧途。要始终坚持一片公心、执政为民,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的能力,谋正确之势、谋正派之事,使“势”始终在规矩的堤岸内运行。

  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势者昌,逆势者亡。谋事者善于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通过蓄势、谋势,汇聚起攻坚克难、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自然就进入“夺势”阶段。一旦进入这个阶段,我们不但能集思广益,干工作有办法,而且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从而路越走越宽、人越走越顺,“夺势”更加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就有一种大马拉小车的轻松状态,也能做出更多有利于党和人民需要的、亮点频出的优秀业绩。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如果脱离了群众,必将一事无成,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有可能实现各项任务目标,“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他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大至一国、小至一域,重要职位、平凡岗位,我们都要努力达到“夺势”这种良性发展状态。

  古人说:“下国争利,中国争胜,上国争势。”审势是基础,谋势是关键,夺势是目标,完整构成一组三部曲;审势、谋势、夺势的过程,又像奔流不息的江河,沿途不断吸纳大小支流,以排山倒海、百折不回的坚韧与执着,奔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北京市纪委监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