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16期

社论

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要论述摘录

理论纵横

牢牢坚持“两个维护”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习体会

着力推进新时代巡视巡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学有所悟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自觉承担“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

专题 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亮点集萃

河南:“以案促改”助力“三不”机制一体推进

山西:监察向乡村延伸,打通全覆盖“最后一公里”

福建:探索建立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移送起诉工作机制

湖北:精准发力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杨宏斌

江西:动真碰硬 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河北:做好深化政治巡视大文章

云南:着力提升巡视巡察全覆盖质量

安徽:履行好第一职责 让监督“长牙带电”

贵州:提升“四种形态”运用精准度

甘肃:“八问八查八报备”让日常监督有的放矢

吉林:精准发力 重拳惩贪治腐

山东:严格监督执纪 护航脱贫攻坚

北京:强化监督管理,打造坚强 “纪律部队”

深圳:探索建立受贿行贿一起查工作机制

西安:重拳扫黑除恶 坚决打掉“保护伞”

燕阁观察

党历史上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需警惕这五类问题

练就“真功夫”,方能用好“传家宝”

从半年数据看反“四风”越往后执纪越严

清风时评

让人生这桶酒越陈越香

时刻把组织放在心中

莫让“工作留痕”沦为形式主义

责任面前莫当“老赖”

视点辑览

一组

纪法讲堂  “实证”监察法

● 解读 ●

监察机关强化自我监督的有力举措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 实务 ●

查办国企管理人员受贿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打好“攻心战” 瓦解“攻守同盟”

两个责任

用好问责这把利器

卫士风采

尽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一得之见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物见证

一份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讲话提纲

文史经纬

● 古语今悟 ●“人生之学”小议

● 说文解字 ●“士”:社会文化精英

● 读史偶得 ●把握好“审势、谋势、夺势”三部曲

悦读·书香

永远的楼兰

 
安徽:履行好第一职责 让监督“长牙带电”
李雪原
首页
1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没有这次的教训,我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来就有可能继续违纪,甚至违法。”近日,安徽全椒县粮食局原副局长鲁兵因帮助在银行工作的女儿“拉存款”被县纪委给予诫勉谈话时,由衷道出了这番话。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安徽省各级纪委监委将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全省执纪监督人员占到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机关编制总数的约八成,依规依纪依法做好日常监督和经常性管理,切实把监督职责履行到位。

  聚焦政治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针对安徽省原副省长周春雨案件中暴露的突出问题,蚌埠市政治生态修复任务艰巨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调研深入剖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了‘灾后重建’,促进当地政治生态修复的对策建议。”日前,安徽省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室所联系的蚌埠市政治生态分析报告已初步形成。

  监督不能漫无目的,安徽聚焦政治监督,注重分析研判政治生态状况。派员全程参加所联系省直单位、省辖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参加重要会议,听取专项汇报和综合汇报;定期梳理省管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廉洁纪律情况,建立省管干部廉政档案,实现动态更新……通过多措并举,省纪委监委各纪检监察室对所联系地区、单位政治生态全面“画像把脉”。

  不仅是省纪委监委如此,安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以强化监督加强动态分析研判,努力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和“啄木鸟”。

  今年3月,合肥市委印发了《关于建立衡量政治生态状况指标体系及应对机制的意见(试行)》,构建评价、预警和处置“三位一体”机制,采取量化指标定期评价、巡察及监督执纪动态评价两种方式,分类确定评价结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各地各单位2017年度政治生态评价工作,”合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前期的探索实践来看,政治生态状况指标体系起到了查找思想作风积弊“扫描仪”、发现违反六项纪律问题“探测器”,以及防止污染政治生态病灶扩散“预防针”作用。

  芜湖市纪委监委加强对市本级和8个县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形成“1+8”政治生态分析报告,特别是深刻反思了原副省长陈树隆和省政府原秘书长杨敬农违纪违法行为,给芜湖经济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并从中找准监督的着力点,坚决肃清政治遗毒,努力重建芜湖良好的政治生态。

  此外,安徽始终加强对选人用人情况的监督,贯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要求,对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排除,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共回复党风廉政意见176人次。

  抓早抓小抓常,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这份检查本来是可以寄给你们的,但我想亲自送过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件事在我心头压了很多年,即使退休了也辗转不安。现在组织上给机会让我把问题说清楚,心安了。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在这时候我更想留给子孙的是清白。”不久前,已年届七十五岁、曾任市委书记的某省管干部,将写满4页纸的检查送到省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并说出肺腑之言。

  原来,该室对反映其在十七八年前收受钱物等问题进行了函询,这位省管干部很快进行回复,态度诚恳认错悔错,愿意接受组织对其任何处理,并将违纪款上缴组织。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建议不予追究其党纪责任,责令其作出深刻书面检查。”第四纪检监察室负责人表示,在处理这件事过程中,大家深深感到,谈话函询作为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重要抓手,既能让党员干部切实体会到组织的关心爱护和严格监督,也能使党员干部真正受到警示和教育,防止小过错演变成大问题。

  切实履行监督第一职责,就要把监督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安徽省纪委监委制定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操作指引》,对第一种形态的14种具体措施根据问题性质、情节轻重细化提出相对明晰的适用规则,明确政策尺度和工作要求。并且,着重在提高谈话函询质量上下功夫,使红脸出汗、咬耳扯袖触及思想、触动灵魂,杜绝“一谈了之”。

  为提高谈话函询的质量,该省积极探索了“谈话函询+外围核查”工作模式,即在掌握一定的证据基础上再进行谈话,函询过程中对否认的具体问题要求提供可信的证据材料支撑,对于拿不出证据材料和证据不翔实的不予采信,提高谈话函询的实际效果。比如,省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在和某省直单位原副巡视员胡某谈话前,既向巡视组了解情况,又调阅了部分书证,谈话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与其谈话。

  严管厚爱,惩防并举。今年1-6月,该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25221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 14862人次,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实现了抓早抓小抓常。

  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提高监督效能

  “在省属企业和高等院校纪委中组建执纪审查协作组,既强化执纪审查,又夯实日常监督”。去年以来,安徽针对企业、高校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日趋繁重的情况,创新监督体制机制组建执纪审查协作组,努力提高监督的效能。

  当前,安徽共有省属企业37家,省属本科高校29所,干部职工53.48万人。其中,纪检队伍“人手不够、能力不足”日益凸显,“裙带关系、同门师生”等熟人监督问题一定程度存在。

  为破解上述难题,省纪委监委于去年印发了《关于成立省属企业和高校执纪审查协作组的通知》,将省属企业、高校分片划区组建6个协作组,其中3个企业协作组、3个高校协作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随着监察对象翻倍剧增,再次挑选企业、高校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组织人事业务骨干,将6个协作组重新充实调整为8个协作组。协作组在省纪委监委领导下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每组8-10人,由省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或派驻纪检监察组同志担任组长或副组长。

  省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或派驻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根据企业、高校问题线索研判情况,直接指定协作组办理。协作组依规依纪依法实施初核,对需要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交相应党组织或派驻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按规定程序办理。

  “通过创新监督机制,不仅实现了企业、高校监督的全覆盖,也加强了上级纪委监委对企业、高校纪委的领导监督。”省纪委监委相应纪检监察室负责人表示,协作组的组建,使得企业、高校监督“抗干扰”能力增加,从“单枪出战一盘沙”转变为“抱团组合一股绳”。

  实现监察全覆盖,离不开创新机制将监督向基层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监督效果。阜阳市纪委监委采取组团监督、交叉监督等方式进行“军团作战”,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联合监督。马鞍山市组建9个巡察组,开展脱贫攻坚和医疗卫生领域两个重点领域专项巡察,分别发现问题288个和238个,形成问题线索33个和110个。

  

  点评:

  作为政治机关,把监督挺在前面,是纪委监委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安徽省纪委监委认真履行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在有力有效开展监督上展开积极实践探索,通过聚焦政治监督、着力抓早抓小抓常、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监督全覆盖,使监督“长牙带电”,为开展审查调查、问责处置打下坚实基础。

  监督有力,治党才能有效。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出明确要求。重整行装再出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按照党中央要求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加强调查研究,增强理论武装,不断提高精准发现问题能力,推动监察全覆盖向基层延伸,以强有力的监督助力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