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16期

社论

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要论述摘录

理论纵横

牢牢坚持“两个维护”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习体会

着力推进新时代巡视巡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学有所悟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自觉承担“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

专题 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亮点集萃

河南:“以案促改”助力“三不”机制一体推进

山西:监察向乡村延伸,打通全覆盖“最后一公里”

福建:探索建立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移送起诉工作机制

湖北:精准发力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杨宏斌

江西:动真碰硬 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河北:做好深化政治巡视大文章

云南:着力提升巡视巡察全覆盖质量

安徽:履行好第一职责 让监督“长牙带电”

贵州:提升“四种形态”运用精准度

甘肃:“八问八查八报备”让日常监督有的放矢

吉林:精准发力 重拳惩贪治腐

山东:严格监督执纪 护航脱贫攻坚

北京:强化监督管理,打造坚强 “纪律部队”

深圳:探索建立受贿行贿一起查工作机制

西安:重拳扫黑除恶 坚决打掉“保护伞”

燕阁观察

党历史上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需警惕这五类问题

练就“真功夫”,方能用好“传家宝”

从半年数据看反“四风”越往后执纪越严

清风时评

让人生这桶酒越陈越香

时刻把组织放在心中

莫让“工作留痕”沦为形式主义

责任面前莫当“老赖”

视点辑览

一组

纪法讲堂  “实证”监察法

● 解读 ●

监察机关强化自我监督的有力举措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 实务 ●

查办国企管理人员受贿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打好“攻心战” 瓦解“攻守同盟”

两个责任

用好问责这把利器

卫士风采

尽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一得之见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物见证

一份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讲话提纲

文史经纬

● 古语今悟 ●“人生之学”小议

● 说文解字 ●“士”:社会文化精英

● 读史偶得 ●把握好“审势、谋势、夺势”三部曲

悦读·书香

永远的楼兰

 
让人生这桶酒越陈越香
首页
1

  有这样一则故事,木匠砍了一棵树,做了三个木桶。一个装粪,是为粪桶,众人躲着;一个装水,是为水桶,众人用着;一个装酒,是为酒桶,众人品着。桶虽相似,但因装载内容不同,用途和结局迥异,令人感慨。

  细想起来,人生有时候也是这样。很多党员干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彼此之间并无多大差别,特别在如今知识膨胀的时代,跨入同一个单位大门的,大家所受的基础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乃至经过的人生过程相差无几。但若干年以后,有的人工作能力提升很快,能够担负更重要的工作,有的人却综合素质原地踏步,日复一日无所作为、虚度时光,更有甚者,有的人还触犯党纪国法,走上不归路。个中原因可能很多,但归根到底,个人因素至为关键。

  党员干部能否有所发展,或者取得多大的发展,关键在于自己肚里装着什么。这首先取决于自己的选择。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确立了“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的信念,并终生为之艰辛地学习、奋斗,最终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创始人,“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第一思想家”。如今,党员干部身处新时代,只有把个人的成长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并以此为指引,矢志改造自己,提升思想涵养,增强知识技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拥有绚烂的底色。

  今年“七一”前夕,已故东北师范大学党史专家郑德荣被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郑老始终以鲜明政治立场、卓越学术成就践行对党的忠诚与执着,把传承红色基因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学术研究全过程,成为广大师生和学界普遍敬仰的“红色理论家”。回溯郑老的一生,1948年还在读大学的他,就树立了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远大理想,毅然投奔解放区,把自己的人生定位于毕生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毕生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正是源于这样的正确选择和坚定信仰,让他67年如一日,治学不辍、修身不已,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人生道路千万条,是志存高远,还是甘心平淡,抑或投机取巧,关键的抉择不同,命运也就截然不同。

  选择明确以后,还得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对党员干部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创新发展的党的理论,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必须一刻不停地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理论,提升新素质,永葆思想理论的“源头活水”。同时,注意在实践中磨炼摔打,增长才干,使自己信念如磐、意志如铁,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让人生之“酒”永远浓郁醇厚。另一方面,还得经常检视自己,不断修身律己,“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防止“木桶”出现裂口缝隙,决不让“假酒”“劣酒”“毒酒”掺杂进来,防止装盛的“酒”变坏变质。

  一桶酒里有哲理。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木桶的故事中领悟到,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站得高、品性纯,眼界宽、能力强,人生才能如陈年佳酿,越久远越醇香。(江苏 完颜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