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16期

社论

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要论述摘录

理论纵横

牢牢坚持“两个维护”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习体会

着力推进新时代巡视巡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学有所悟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自觉承担“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

专题 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亮点集萃

河南:“以案促改”助力“三不”机制一体推进

山西:监察向乡村延伸,打通全覆盖“最后一公里”

福建:探索建立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移送起诉工作机制

湖北:精准发力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杨宏斌

江西:动真碰硬 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河北:做好深化政治巡视大文章

云南:着力提升巡视巡察全覆盖质量

安徽:履行好第一职责 让监督“长牙带电”

贵州:提升“四种形态”运用精准度

甘肃:“八问八查八报备”让日常监督有的放矢

吉林:精准发力 重拳惩贪治腐

山东:严格监督执纪 护航脱贫攻坚

北京:强化监督管理,打造坚强 “纪律部队”

深圳:探索建立受贿行贿一起查工作机制

西安:重拳扫黑除恶 坚决打掉“保护伞”

燕阁观察

党历史上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需警惕这五类问题

练就“真功夫”,方能用好“传家宝”

从半年数据看反“四风”越往后执纪越严

清风时评

让人生这桶酒越陈越香

时刻把组织放在心中

莫让“工作留痕”沦为形式主义

责任面前莫当“老赖”

视点辑览

一组

纪法讲堂  “实证”监察法

● 解读 ●

监察机关强化自我监督的有力举措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 实务 ●

查办国企管理人员受贿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打好“攻心战” 瓦解“攻守同盟”

两个责任

用好问责这把利器

卫士风采

尽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一得之见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物见证

一份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讲话提纲

文史经纬

● 古语今悟 ●“人生之学”小议

● 说文解字 ●“士”:社会文化精英

● 读史偶得 ●把握好“审势、谋势、夺势”三部曲

悦读·书香

永远的楼兰

 
“士”:社会文化精英
王志轩
首页
1

  中国象棋中有一枚棋子叫作“士”。俗话说:“士守将”,“士”的作用就好像“带刀侍卫”,是专门保护辅佐己方主将的。中国象棋中“士”的作用,体现了“士”字的本义。

  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士”的写法是,从字形看,它是斧钺的象形。“士”是一个会意字,造字法跟(王)类似,“王”是一个大的斧钺,而“士”是一个小的斧钺。

  在夏商周时期,斧钺是一种礼器,代表“征伐”的权力,是王权的象征之一。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有了剩余,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日益尖锐。这个时候,社会需要一个权威来“定纷止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于是“王”和“王权”出现了,社会也有了“王法”。

  要维护“王权”,并保证它正常发挥作用,就需要社会集体的力量,而“士”就是辅佐“王”进行统治和管理的一批人。在商周时期,王的助手叫作“天子卿士”。例如《尚书·多士》记载周成王对殷商旧臣的告诫,再如《论语·微子》记载周王有“八士”辅佐。

  在夏商和西周时期,有资格作“天子卿士”的都是贵族。这个时候,“士”的身份是由家庭出身决定的,他们有条件受到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制度大转型,“士”的内涵发生转变。“士”的身份不再由出身决定,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上“私学”、受教育来获得“士”的身份。这个时候出现了“百家争鸣”现象,也出现了“养士”之风。在春秋战国这个激烈的社会变革期,先有“诸侯争霸”,后有“七雄兼并”,世事变化如白云苍狗,人才因素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因此诸侯莫不“招贤纳士”以富国强兵,而士人也纷纷“游说诸侯”以博取功名富贵,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当平民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后,他自诩为“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刘邦当然不清楚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但是在礼贤下士方面,他确有过人之处。西汉建立之初,刘邦总结经验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组织生产、保证供给,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简单来讲,两千年中,“士”的身份是社会文化精英,是文官的预备队与人才储备库。从西汉创立“察举”“征召”制度开始,到隋唐发明科举制度,以科举取士,我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在全世界遥遥领先。而西方从近代开始学习我国的选官制度,发展完善了现代文官制度。

  古话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而中国士人的价值取向以名节相尚、以清流自居、“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彰显了文化精英的角色定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