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16期

社论

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要论述摘录

理论纵横

牢牢坚持“两个维护”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习体会

着力推进新时代巡视巡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学有所悟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自觉承担“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

专题 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亮点集萃

河南:“以案促改”助力“三不”机制一体推进

山西:监察向乡村延伸,打通全覆盖“最后一公里”

福建:探索建立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移送起诉工作机制

湖北:精准发力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杨宏斌

江西:动真碰硬 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河北:做好深化政治巡视大文章

云南:着力提升巡视巡察全覆盖质量

安徽:履行好第一职责 让监督“长牙带电”

贵州:提升“四种形态”运用精准度

甘肃:“八问八查八报备”让日常监督有的放矢

吉林:精准发力 重拳惩贪治腐

山东:严格监督执纪 护航脱贫攻坚

北京:强化监督管理,打造坚强 “纪律部队”

深圳:探索建立受贿行贿一起查工作机制

西安:重拳扫黑除恶 坚决打掉“保护伞”

燕阁观察

党历史上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需警惕这五类问题

练就“真功夫”,方能用好“传家宝”

从半年数据看反“四风”越往后执纪越严

清风时评

让人生这桶酒越陈越香

时刻把组织放在心中

莫让“工作留痕”沦为形式主义

责任面前莫当“老赖”

视点辑览

一组

纪法讲堂  “实证”监察法

● 解读 ●

监察机关强化自我监督的有力举措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 实务 ●

查办国企管理人员受贿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打好“攻心战” 瓦解“攻守同盟”

两个责任

用好问责这把利器

卫士风采

尽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一得之见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物见证

一份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讲话提纲

文史经纬

● 古语今悟 ●“人生之学”小议

● 说文解字 ●“士”:社会文化精英

● 读史偶得 ●把握好“审势、谋势、夺势”三部曲

悦读·书香

永远的楼兰

 
调查研究需警惕这五类问题
梁小丽 田贵安
首页
1

  重视、善于调查研究,并以此为依据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科学决策、推进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各地调查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付了事——走秀式调研。身到心不到,把调研当戏码,热衷于形式,无问于结果。有的地方刻意打造精品路线,“专业演员”“酱油观众”各就各位,什么地方说什么话,早已排练妥当、驾轻就熟;有的搞验证式调研,先预设结论,哪儿符合取向就去哪儿找实例验证,面对真实情况,合结论的就高调认同,不合结论的就选择性失明;有的调研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只看“前庭花”不管“后院渣”,专注摆“pose”、注重抓镜头,甚至搞出悬浮照,表明“到此一游”。

  趁机揩油——功利性调研。对待调查研究十分积极、主动,但动机不纯,想的不是了解真实情况,而是琢磨着如何能够“为我所用”。有的热衷邀请式调研,请专家、媒体好吃好喝走一趟,说几句好话,再请“枪手”炮制重磅力作,鼓吹这是“xx实践”,哗众取宠造效应,捞取政治资本;有的热衷“站台”式调研,专程到某地为朋友吆喝,或为争取更多政策倾斜,或是彰显亲密关系,维护“朋友圈”;有的则惦记着旅游式调研,哪里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就去哪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工作反倒成了陪衬,如山东省东平县政协原副主席赵永恕带队赴安徽、江西考察精准扶贫工作,却多数时间到景点参观旅游,对扶贫工作仅在就餐期间与接待方进行简单交流。

  嘚瑟摆谱——居高临下式调研。高高在上,动辄发号施令,嘚瑟显摆,忘了自己是讨教者、问计人。有的下车伊始就秀观点、谈措施,夸夸其谈,显示自己是“专家型领导”;有的官腔重、派头足,前呼后拥,层层陪同,搞“彗星式”调研;有的挑三拣四,只去亮点多、曝光度高的点,不去发展差、矛盾多的地方,据报道,中部某县有个“被调研明星乡”一年接待500多批次,而问题成堆、群众意见大的地方鲜有问津;还有的就算到地方也沉不到一线,只在冬暖夏凉的会议室听听记记,不愿坐坐百姓家的小板凳,听听群众的心里话。

  不懂不会——稀里糊涂式调研。头脑不清晰,盲目无序,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有的问题不清,不知道为什么去、去了干什么,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阵糊弄;有的缺乏“深知深觉”敏感性,不能从寻常中看出不寻常、发现别人未发现问题,逛了一圈,看了一路,却一无所获;有的片面理解调研就是乘着飞机飞、坐着火车去,而对电话了解、调阅材料、读书学习等渠道不屑一顾,手段单一,效果不彰;有的探索创新不够,习惯于座谈、蹲点走访,习惯作定性分析,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分析不感冒,调研欠缺科学性;还有的不善于梳理归纳,笔记写几十页,但报告只堆砌素材,没有分析归纳,看得人云里雾里、不明就里。

  有始无终——烂尾式调研。有调查无研究、有研究无措施、有措施无实施、有实施无效果。有的问题不梳理、经验不推广、对策不论证、成果不转化,不写报告、不入讲话、不进制度,没有“后半篇”;有的缺乏思考,既提炼不出问题,也提不出针对性的措施,最后“万能对策”交差,调研了等于没调研;有的回避矛盾绕道走,看到问题却不深挖原因,不研究措施,仅在材料上画个圈、批个“已阅”,便杳无音信,如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就曾“深入嘉峪关、张掖两市,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进行明察暗访”,调研是做了,污染却是照旧;有的风风火火转一圈就拍脑袋做决策、推工作,政策措施的药不对“症”,甚至引发重大争议,如万庆良主政广州时就在山顶开挖大湖、山地建百米大道,任性铺摊子上项目,留下许多后遗症。

  调研中的这些问题,表面看来,原因在于对调查研究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调研方法掌握不够,但归根到底是党性不强、宗旨观念淡漠所致。有的党员干部自以为是,认为权力就是能力、资历就是水平,觉得自己闭着眼睛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不需要调查研究;有的内心看不起群众,不屑于向群众请教,不愿意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有的群众感情冷漠,不愿意了解群众所盼所思所求,没有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热情与动力。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不重视调查研究,理论脱节实践,工作就难以正确推进;党群干群融合不畅,丢掉联系和依靠群众的“衣钵”,就会失掉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调查研究的传家宝切记不能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