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0期

社论

让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利器发力生威

中央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通知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通知

中办就学习贯彻《准则》 和《条例》印发《通知》

中央纪委就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印发《通知》

坚持高标准 守住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就颁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
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答记者问

权威解读

把“德”和“规”在全党树立起来

修订《准则》《条例》的总体考虑

《准则》和《条例》修订的十大亮点

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

自律源于自觉 立根方能固本

为全体党员设置保持廉洁本色的道德标准

让“关键少数”发挥表率作用

实现纪法衔接 体现从严要求

六大纪律均新增相关处分条款

违反其他纪律说到底都是破坏政治纪律

剑指违反民主集中制行为

“移、改、增”筑牢廉洁底线

以“铁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紧盯管党治党失渎职行为特别是主体责任

把反“四风”实践成果制度化

为挺进纪律建设夯实制度根基

以法治思维扎紧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

本刊观察

迈向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

丰富实践为制度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理论创新指导党内法规建设与时俱进

学习贯彻 

领会精神学深悟透 推动落实做深做细

坚决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确保《准则》和《条例》执行到位

刻印在心 落实在行 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目标任务

学好用好两项法规 坚决维护党的纪律

以案说纪

政治纪律 与中央保持一致决不能含糊

组织纪律 不请示报告不是小事

廉洁纪律 对歪风邪气亮起红灯

群众纪律 对罔顾民意的政绩工程说“不”

工作纪律 不担当就要被问责

生活纪律 刚性约束八小时以外行为

法规全文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准则》和《条例》修订的十大亮点
两项法规修订工作小组
首页
1

  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总体来看,两部法规的修订主要有以下亮点。

  新《准则》的五个亮点

  新修订的《准则》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针对时弊”重要指示,鲜明提出“四个必须”、“八条规范”,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紧扣廉洁自律、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强调自律,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准则》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体现古今中外道德规范从高不从低的共性要求,是我们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党内廉洁自律规范,是向全党发出的道德宣示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是新修订的《准则》最突出的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紧扣“廉洁自律”。原《准则》“廉洁”主题不够突出,有一些内容与“廉洁”主题无直接关联。作为“道德宣示”和“庄严承诺”,新修订的《准则》聚焦“廉洁自律”主题,去除原《准则》中与“廉洁自律”无直接关系的内容,突出“廉洁”和“自律”这两个关键词,强调内在约束要求。

  二是坚持正面倡导。原《准则》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采用负面清单的形式,规定“8个禁止”“52个不准”,只明确不能做什么,而对应当做什么缺乏明确规定。新修订的《准则》变“不准”为“自觉”,把原有负面清单相关内容移入同步修订的《条例》,按照道德规范从高不从低的要求,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四个必须”、“八条规范”的正面倡导。

  三是面向全体党员。原《准则》的适用范围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未能涵盖8700多万全体党员。新修订的《准则》实现全覆盖,将适用对象从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要求全体党员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提出“四个坚持”的廉洁自律规范,充分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四是突出“关键少数”。新修订的《准则》在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的基础上,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四个方面,提出比普通党员要求更高的“四个自觉”的廉洁自律规范。

  五是删繁就简,使全体党员易懂易记。原《准则》共4部分、18条、3600余字,新修订的《准则》共8条、281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全体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理解掌握和遵照执行。

  新《条例》的五个亮点

  新修订的《条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现“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突出党纪特色”要求,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这是新修订的《条例》最突出的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将党章相关内容具体化,突出政党特色、党纪特色。新修订的《条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分则各章的内容。根据党章规定的党员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的要求,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中规定“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等纪律处分条款。

  二是将违反党的纪律行为整合修订为6类。新修订的《条例》将原来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修订为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行为等6类。在“分则”部分,分设“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等6章。

  三是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党的各类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不管违反哪方面的纪律,任其发展,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最终都会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必须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新修订的《条例》更加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中增设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组织或者参加迷信活动、搞无原则一团和气以及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违纪条款。

  四是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原《条例》存在纪法不分问题,把公民不能违反的法律底线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底线,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新修订的《条例》去除与国家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其一是纪法分开。凡国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的内容不再作重复规定,共删除79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条款。其二是纪严于法。新修订的《条例》对党员违纪行为作出比法律更严格的规定,一些尽管属于不违法的行为但要受到党纪约束。比如遇危不救行为,即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其三是纪在法前。新修订的《条例》在总则中明确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纪处分工作的原则,规定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同时,在删除与国法相重复的内容后,对于如何追究党员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党纪责任,新修订的《条例》区别五种不同情况,分别用专门条款分别作出规定,实现党纪与国法有效衔接。

  五是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年来的丰富实践为党内法规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修订的《条例》充分体现了这方面的实践成果。比如,总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对“四风”实践成果,增加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生活奢靡等违纪条款。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将“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 的行为列入违反工作纪律行为,明确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予以纪律处分。根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核实工作和集中清理裸官、档案造假等工作的需要,增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违规取得国(境)外居留权或者外国国籍,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等违纪条款。突出群众纪律,新增侵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诉求等违纪条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