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22期

社论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在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意见
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刻把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意义

坚持运用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学报告  悟思想  开新局 

中央纪委委员谈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以“两个维护”统揽政治监督

将拥护“两个确立”落实到践行“两个维护”上

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以深刻领悟保障坚决拥护

做“两个确立” 的坚定捍卫者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以高质量监督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高标准高质量服务保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为不断夺取中国式现代化新胜利贡献力量

派驻监督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三农发展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在党的自我革命中忠诚履职尽责

坚定有力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坚持用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引领全面从严治党

找准纪检监察机关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职能定位

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一严到底抓作风

严字当头常态长效纠治“四风”

以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推进作风建设

促进卫生健康领域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

反腐败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保持惩治腐败的政治定力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

坚定不移把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推向纵深

新时代  新征程

在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燕阁观察  

从新党章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学术研究

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党的自我革命

小新说纪

领导干部退休后能到企业任职吗?

一得之见

把准政治监督定位  推动新时代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立足职责定位  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坚持综合施策  打造政治生态“绿水青山”

书记说纪

自觉担负“两个维护”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 

39天保障科技项目落地

亮剑“小圈子”

越是艰险越向前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广角

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一体推进“三不腐”

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泰州  古城蕴廉意  三水漾清风

实证纪法

如何把握党纪处分条例关于领导干部退休后到企业任职的相关规定

知行话题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评论

把握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泰州 古城蕴廉意 三水漾清风

沈峻峰

1

  泰州,古称海陵、海阳。“泰”取“人在三水中”之意,这里汇聚江淮海之风,兼融吴楚越之韵,千百年来“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被誉为祥泰之州。泰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赵朴初《踏莎行》称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千百年来,崇德尚廉的风尚涵养着古城的人文过往,似水流年里传唱至今的清风故事感人至深,城市精神在此厚植,城市品格于斯彰显,形成独特的城市成长基因和血脉灵魂。

泰州城市风貌   顾祥忠/摄

  向海而生 养清明之风

  泰州因海而生。7500年前,泰州从海中升起,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形成冲积平原。2100多年前,汉武帝在此设海陵县,东晋时设郡,曾用名海阳。公元937年,南唐开国之初,海陵县改为泰州,这里东面临海,南近长江,北面与淮河相接,一条运盐的大河从海陵直通广陵,成为重要的水上交通咽喉。三水汇聚的泰州有着海纳百川的广博胸怀,南北文化在这里和谐交融,泰州文化融汇多种地域特征,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泰州为官治学的历代贤吏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古代士大夫精神。

  泰州的城中有座小山,名泰山。山上建有岳武穆祠,纪念南宋初年任职泰州的名将岳飞。纵观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生,他的大忠、大孝、大仁、大廉,他“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何患天下不太平”的至理名言,他“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的崇高信念,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泰州凤城河畔望海楼下的文会堂,为北宋初年滕子京所建,范仲淹在《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中提出的“君子不独乐”观点,是他忧乐观思想的萌芽和起点。北宋天禧五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盐无所收,立即上书朝廷,建议修捍海堰。后历时四载,修成长71公里的捍海堰,泰州百姓为纪念范仲淹,将捍海堰改名为范公堤。除了范仲淹,“北宋三相”中的吕夷简、晏殊也曾任泰州西溪盐仓监。吕夷简任职期间,解决了泰州盐运中转缓慢的痼疾,使得盐税征收与日俱增。晏殊任职时,将盐场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爱戴。北宋教育家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讲求“明体达用”,他在泰州开办安定书院,被称为泰州这座教育名城坚实的根基、生生不息的源头。胡瑗后400年,安定书院迎来了又一位思想大师,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他师从王阳明,致力讲学,强调修身安身,深刻影响了泰州百姓优良家风的养成。

泰州望海楼   许晓峰/摄

  临江而兴 树清正之气

  泰州这片土地上的盐税文化、戏曲文化、移民文化、宗族文化、教育文化、吉祥文化、红色文化等,无不与长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江水,也潜移默化影响了泰州的廉官贤吏。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为泰州文化体系中最鲜明的基因之一。

  明朝泰州人储,曾任太仆卿、户部侍郎等职,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正德年间有8个作恶多端的太监,被人称为“八虎”。储不愿与他们同朝共事、同流合污,遂向朝廷申请“引疾乞休”,直到“八虎”被清除,他带病赴南京任户部左侍郎。当他看到钱谷支耗愈来愈严重,十分忧虑,日夜筹划。次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仍挂念户部任内之事,直到病重还在处理公务。正德八年,储病故。临终,他笔书“国恩未报,亲养未终”。明世宗赐他谥号“文懿”,追赠礼部尚书。

  泰兴仙鹤湾风光带内有一座遗带亭,该亭初建于明朝,为纪念泰兴县令舒曰敬而建。舒曰敬任泰兴县令期间,不顾地方豪强张耀后台,依法将其杖毙,百姓无不称快。不久,舒曰敬就因刚直为官场所不容被免职。由于舒曰敬所得俸禄都已用于兴办学舍和赈济贫困百姓,去官后身无分文,他只好将自己做官时的银腰带换成钱作盘缠。泰兴城中老百姓得知后,自发凑钱把这条腰带赎了回来,并筹资建起这座亭子。

  离遗带亭不远的黄桥何氏宗祠,牌匾上书“吏瘦民肥”四个大字,源自泰州黄桥何氏家族何镤。明万历年间,何镤在江西德兴任县令,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为了褒扬何镤的功绩,当地百姓为他建了生祠。明清两朝,黄桥何氏出了四进士、十举人、三十二贡生、三百多位秀才,以“吏瘦民肥”为代表的十条家范代代相传。有民谣唱道:为何代代出人才,家范十条把好舵。遗带亭、黄桥何氏宗祠等,无一不在泰州这座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城市中镌刻着永恒的清廉印记,成为泰州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

泰州兴化悬挂47块匾额、记载75位名人的四牌楼。

  因河而盛 立清廉之德

  千里长淮,大运河流到茱萸湾折而向东,通往古城泰州。这条流淌了2000多年的水道,因为运盐的缘故,被称为盐运河。江淮海三水交汇,给泰州带来了“吴盐如花皎白雪”的淮盐,古盐运河上舟行如梭、不舍昼夜,浓缩了泰州璀璨的历史。

  中国古代一直对食盐实行专卖,不少盐官前“腐”后继,然而,泰州很多官员却清正廉洁,名留青史。清雍正十二年,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出任泰州坝监掣官。次年,在盐运河畔建成泰坝衙署,要求盐官执法规范、公平正义、清廉自守。俗话说,“食邑万户,不抵盐官一年”,但高凤翰在泰州任职4年多,却没有积蓄,只能卖字画补贴家用。

  泰坝衙署见证了高凤翰在泰州恪尽职守的时光,税碑亭则记录了林则徐整顿盐税的历史。清道光十五年,江苏巡抚林则徐在泰州立碑永禁偷税漏税。他体恤百姓疾苦,关注百姓生活;当发生海潮侵犯,盐产量锐减时,他又挺身而出,上奏皇帝,请求减税免税。盐税碑,既是他嫉恶如仇的体现,又是他勤勉忧民的象征。

  竹以气节而名,板桥以清廉而著。乾隆七年春天,泰州兴化人郑板桥上任山东范县。上任之初,正逢灾荒,他一方面向朝廷请求赈济,一方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同时责令县中大户轮流煮粥供妇孺充饥,板桥亦捐出官俸。灾情越发严重,板桥毅然决定开官仓放粮,救济百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板桥精神写照。在泰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少廉洁忠贞之士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以“清风两袖朝天去”的豪迈风骨,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

泰州港   顾祥忠/摄

  三水交融 育清朗之心

  水是泰州城市的灵魂,滋养了这座城市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精神,万众一心、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梅兰芳祖籍泰州,1932年,随着“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形势危急,他从北京迁居上海。一年后,上海上演了他创编的新戏《抗金兵》。新中国成立后,他用全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戏曲事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梅兰芳回乡演出,泰州城内“万人空巷看梅郎”,也使大量的泰州人了解了京剧,兴起了梅兰芳热,京腔梅韵成为泰州人耳熟能详的曲调。

  泰州人杨延修被称为“和魔鬼打交道的人”。他从小接受进步思想熏陶,1938年加入党组织。杨延修以广大华行副总经理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3月,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香港广大华行与华润公司合并,杨延修将个人在广大华行的10万美元全部交了党费。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延修的身份由“秘密”转为“公开”,他在上海领导成立百货、土产、煤业、粮食、油脂、医药、交电和粮食零售等与民生相关的9大国营企业,充分调动了广大工商界人士恢复国民经济的积极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天的泰州城,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绽放清风廉韵的满城芳华。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已经乘风破浪前行。泰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知重负重、唯实唯勤、善作善成,切实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泰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廉洁是最根本的保障,文化是最深沉的力量。泰州将始终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贯穿廉洁泰州建设全过程常抓不懈,推动广大干部群众传承泰州先贤清廉的文化基因, 不断提振发展的精气神,奋力开创幸福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者:江苏省泰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链接】80字百年家训培养出泰州“一门三院士”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奋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这幅流传百年的80字李氏家训,体现了李氏祖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表达了李氏族人“诗礼传家”“德才报国”的家国情怀,为其后辈确立了为人处世的规范,树起了自我修养的标杆。正是在良好家风的滋养下,李氏家族走出了一大批以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兄弟三院士”为代表的国之栋梁。如今,李氏家风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家族,成为当地人追逐的智慧源泉,也是众多来访者心仪的精神高地。 (黄泽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