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这一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全党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感受,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实现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的历史性跃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022年11月4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在总结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最深层次、最高抽象的角度凝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和本质规定,即这一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概括的“六个必须坚持”。这“六个必须坚持”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创新发展,我们要掌握好、坚持好、运用好。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历史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内在要求及其在新时代的表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力量之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依靠力量,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从群众中汲取无穷智慧和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最重的位置,围绕人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以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落脚点。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力量,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同时也要引导人民群众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在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的基础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必须牢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根本基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的关系、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本质,处理好科学理论与人民实践的关系,既要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又要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科学理论指导人民、造福人民。从人民中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遵循和行动指南。
第二,坚持自信自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足点和独立自主精神,传承和弘扬了独立自主、走自己路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又依据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实现了突破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坚持自信自立,把立足中国实际的出发点、立足点与阔步走向世界的自强自信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了坚定的中国立场,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形象。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原则,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这是一条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鞋子只有合脚才会走得远,道路只有符合国情才能赢得成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走什么样的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探索出来并成功推进和拓展的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毫不动摇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和坚定意志,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绝不照搬照抄,绝不听命于人,昂首阔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路线和科学态度,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发展,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精神和历史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坚持的守正创新,就是要坚守真理、遵循规律,奋发有为、创新发展,既继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髓,又根据新时代的要求进行丰富创新,既体现实事求是的方法自觉,也体现变革创新的时代自信,把坚持基本原理与勇于开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是遵循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继承传统和革故鼎新的有机统一,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创造性发展。守正,就是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正、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正、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之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不动摇。创新,就是要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新、创新时代新征程新事业之新、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大胆开拓创新,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新事,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从世界的原理中为世界创造新的原理。坚持守正创新,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绝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中,形成符合客观规律的新认识、创造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更好地指导发展着的中国实践。
2022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众多首发首展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展品吸引关注的目光。
第四,坚持问题导向,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发展的源头活水,形成了关于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逻辑的新鲜表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坚持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和当今时代特征进行聚焦阐发和创新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的认识论的新时代表达。坚持问题意识,必须正确把握问题与主义的辩证法,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抓住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回答和解决问题中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抓住和解决本质性问题、大问题、真问题,而不被现象性问题、假问题所迷惑和遮蔽。坚持问题意识,就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主题,统筹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最新发展态势,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强调和解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时代课题。要立足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急剧发展变化的实际,聚焦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关乎人民幸福生活、关乎时代特征和世界格局变化的重大现实问题,着力破解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应对风险挑战和破解矛盾问题中作出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对实践中的新经验、新观点进行理论提升和思想凝练,形成原创性的重大发展理念、重大思想观点、重大战略思考,站在时代和实践、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第五,坚持系统观念,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要求和科学思想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在新时代的生动表达,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积极主动性和主体创造性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段重要论述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矛盾运动的基本观点,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并结合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实际作集中阐发。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善于把客观规律转化为积极的主体性认知,实现客观辩证法向主观辩证法的转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增强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积极主动性、主体创造性,以强大历史主动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健康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必须正确处理战略和策略的辩证法。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只有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才能推动我们伟大的事业不断破浪前行。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确保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第六,坚持胸怀天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博大人类情怀和宽阔全球视野,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理想,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坚持胸怀天下,就要始终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关注全人类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为世界谋大同,在实现中国人民幸福的同时也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坚持胸怀天下,就要拓展发展眼光,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努力推动形成世界发展的新格局、社会形态发展的新阶段、先进制度探索的新路径、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坚持胸怀天下,就要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发展趋势,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总的来说,“六个必须坚持”把世界观与历史观、真理追求与时代要求、根本立场与发展方法、民族自信自强与世界使命担当等高度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活的灵魂,同时又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增加了新的更加丰富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中国的最新表达,在历史厚度、哲学深度和实践高度上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和深层次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作者: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