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9年第10期

社论

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绽放

新时代 新指南

核心述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学知躬行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 搞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

别掉进调研中的形式主义套路

特稿

惟其艰巨 方显伟大

封面故事聚焦“关键少数”

让权力不能游戏

以“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

坚决拔掉“烂树” 护好整片“森林”

燕阁观察

看,抓“关键少数”这些实招

专稿

直击广西柳州惩腐打“伞”第一案

提高政治站位 提升惩腐打“伞”实效

以案明纪 促改固本

学术研究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论析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七七草杂谈

不钓大小,只求其趣

学习体会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清风时评

勇当“爱觉不累”的奋斗者

做好自己,英雄梦并非遥不可及

乱抖的官威当狠灭

书记说纪

将党的领导体现到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上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规则》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部门提前介入的规定

如何理解《规则》规定的监督执纪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要求

留置一词的由来与发展

图卡迷宫

关于留置,你想了解的在这里

“四风”监督哨

下了两年多的鸡毛雪停了

擅自变路线,规避监督玩过头

基层正风反腐

新疆:标本兼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管不住嘴 迟早要付出代价

听音频 学党规

一组

警示剖析

贪欲不敛自毁前途

广角

一组

中国共产党人故事

汪裕先:为国舍家狱中坚持斗争

明德风苑

蒙曼:我们的初心,也是诗心

名家荐书

孟宪实:直面西学的五部近代国学著作

知行话题

实现精准有效问责的思辩与实践

四月观察

2019年4月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大事回顾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 王立山
首页
1

  【摘要】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主标题写入“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集中体现。本文尝试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标准等进行探讨,以理性思考助推纪检监察工作全面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标准;风险;稳中求进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48(2019) 10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治国理政重大方略。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自觉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从理念思路、工作举措、方式方法、能力作风等方面,全面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

  高质量发展是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好效果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对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的更高要求,其衡量和检验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充分彰显。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看纪检监察机关是不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是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执纪执法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执纪执法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影响广泛、社会关注,必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考虑,努力取得良好综合效果。只强调某一个效果,而忽视其他两个或者一个效果,就谈不上高质量。

  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精品案、文明案。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工作最关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关党员干部政治生命,事关纪检监察机关形象,事关党的威信,容不得任何差错。任何一个案件都要看是不是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规、行为文明、效果良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是彼此割裂的三个阶段,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必须打通三者内在联系,坚持惩和治两手抓、两手硬,做到惩中有治、治中有惩,惩治同向发力、同步推进,实现标本兼治,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工作干得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不能自我欣赏,而是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这就必须做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不欠群众感情账、纪法账、经济账,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纪检监察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高素质队伍既是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保证。要加强干部队伍革命化、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做到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廉洁过硬、学习过硬,成为一支全面过硬的铁军队伍。

  高质量发展,既是结果,更是过程,只有确保全过程的高质量,才能实现发展结果的高质量;高质量既是整体的,又是单项的,只有确保各项工作做到高质量,才能实现纪检监察整体工作的高质量;高质量既是长远的,又是当下的,只有确保每天每时工作做到高质量,才能实现全年工作直至长远的高质量;高质量既是团队的,又是个体的,只有确保每个个体工作是高质量的,才能实现整个团队、整个机关、整个系统乃至整个地区工作的高质量。

  以科学思维和正确方法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科学制定目标和标准,明确“过河”的任务,还要解决“船或桥”的问题,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这个“船或桥”,就是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法。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对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能事半功倍。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作为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者,首先政治意识要强、政治站位要高,否则工作就不可能高质量。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而不能陷入就业务谈业务、就办案而办案的狭隘思维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不动摇,才能始终坚定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确保纪检监察事业在正确轨道上不断前行。

  切实树牢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是影响工作质量和成效的根源性问题。如果自己图虚名,那就会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如果片面追求办案数量,或者为了快出办案成绩而违反法定程序和办案纪律,那就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客观查实问题是政绩,为受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是非也是政绩;坚决查处腐败案件是政绩,加强日常监督、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远离腐败也是政绩,坚决防止简单以办案数量论政绩,防止片面追求办案数量,而搞“数字水分”“应付性立案”“强行上马式办案”。

  切实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最大限度、力所能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越少、质量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提前防范、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各类风险。当前,尤其要注重防范办案中安全责任事故风险,防范刑讯逼供或者变相刑讯逼供导致的冤假错案风险,防范执纪执法水平不高出现重大瑕疵的“夹生案”风险,防范问责简单化、泛化出现“奇葩案”风险,防范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出现“丑闻案”或甘于被“围猎”造成恶劣影响的风险。这五个方面的风险就是五只“灰犀牛”,必须高度警惕、严密防范,绝不能掉以轻心。

  切实以系统思维谋划、推动工作。任何事物和工作都不是孤立的、简单的,而是由多个层面、多个因素、多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因此,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凡事注重整体谋划、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系统推进。坚持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追逃追赃和防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一体推进,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体推进。只有善于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

  切实依纪依法办事。牢固树立“不依纪依法就是违纪违法”的理念,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运用法治方式,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做到程序和实体并重、程序优先,决不能只要结果不讲过程。尤其是在审查调查工作中要有强烈的程序理念和证据意识,做到“四要四不要”,即:要重客观证据而不要轻信口供;要在初核过程中充分收集、固定证据,而不要轻易采取留置措施;要注重构成完整闭合的证据链条,而不要存在隐形缺口和易断环节;要确保证据合规合法,而不要出现非法证据或瑕疵证据,防止发生不应有的翻供、申诉等问题。

  切实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纪检监察工作的本质就是调查研究。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面对许多没有先例可循却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尤其要深入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和一线调查研究,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并在攻坚克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稳中求进引领高质量发展

  稳中求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方法论。纪检监察工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适应“时”与“势”的变化,把握“稳”的内涵、强化“进”的措施,在稳中求进中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稳”是一个立足全面从严治党大局的稳定的战略问题,以及保持这种战略稳定的恒心、定力和韧劲。保持“稳”,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三个永远在路上”不动摇,坚持“三个不能有”的想法不反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不断巩固和发展压倒性胜利。

  强调稳字当头,不是一味求稳而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而是为了更好地进。只求稳,不求进,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原地不动就会倒下来,只有让车子动起来,始终在前进中,才不会摔跤。当前,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应在八个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在政治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应自觉把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持之以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模范机关。要着力提升政治监督能力,善于从政治高度看待和把握问题,用火眼金睛辨别高级黑、低级红、甄别两面派、两面人,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用铁的纪律捍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全党团结一致向前进的大好局面。

  在日常监督上取得更大进展。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重办案轻监督的想法和做法,是片面和错误的,必须防止和克服,努力把日常监督做实做细做深。既要实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又要突出重点,紧盯“关键少数”,带动管好大多数。既要拔烂树,又要治病树、正歪树、护森林,抓早、抓小、抓苗头,用好“四种形态”。既要抓“点”,严谨细致地做好党员干部问题线索处置;又要管“面”,对地方或部门的政治生态进行分析研判,发现深层次问题,进行系统治理。

  在正风反腐上取得更大进展。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对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点也不能低估。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不动摇,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要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整治,突出重点削减存量,零容忍遏制增量,对十九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从快从严查处,尤其是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严重且在重要岗位的要重点查处。对虽已退休但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也要坚决查处,打消退休就进“保险箱”的想法,形成持久震慑。要巩固治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成果,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从坚持政治原则、严明政治纪律的高度,拿出铁腕反腐的决心、力度、韧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湖北力争通过集中整治三年行动,取得实效、大见成效。

  在服务保障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纪检监察机关应当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发展保驾护航。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我省制定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切实保障企业和企业家以及科技人员的人身及合法财产权益,严肃查处涉企管理服务不作为、乱作为尤其是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问题。认真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细化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营造党员干部奋发作为的良好氛围。

  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当前,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办法、提升效果。要加大“四个力度”,即加大信访交办、重点督办、提级查办、问责追责力度,努力推动基层“拍蝇”。实行检举控告办理结果“三反馈”制度,即纪检监察机关向实名举报人反馈、承办单位向信访举报部门反馈、下级纪委监委向上级纪委监委反馈,不让群众信访举报石沉大海,赢得群众信任和赞誉。

  在党风廉政教育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推进不敢腐走向不想腐的治本之举。要通过不懈地、细致地工作,讲好正风反腐的现实故事、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故事、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故事、纪检监察战线服务改革发展的功勋故事、纪检监察战线先进典型的动人故事,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氛围搞得浓浓的,让廉洁理念深入广大党员干部之心、深入人民群众之心,为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提供更多文化舆论滋养和强大正能量。

  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当前主要是搞好“四个延伸”和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四个延伸”就是推动监察职能向乡镇、街道延伸,向各级派驻机构延伸,向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延伸,向高校延伸,既实现监督“有形”全覆盖,又实现“有效”全覆盖,使群众身边的公职人员受到严密监督,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把执纪与执法相互贯通,把监察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等相互衔接,提高执纪执法效率和水平。

  在队伍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一方面要提高能力素质,持续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自上而下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文武兼备、攻防兼备、智勇兼备、纪法皆通的专家能手。另一方面要构建严密、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应坚持“五责分明”,即构建各级纪委监委一把手亲自挂帅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内设机构和派驻机构负责人一岗双责、干部监督机构和机关纪委专职专责、纪检监察干部人人担当尽责的监督管理责任体系,把监督管理责任压紧压实。坚持“五管一体”,即将管人、管权、管案、管事、管物结合起来,把监督贯穿执纪执法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五合联督”,即日常监督与专门(专项)监督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人工监督与信息化科技化监督结合、八小时内外监督结合、上下级监督结合,形成强有力的立体化监督管理工作格局,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