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9年第10期

社论

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绽放

新时代 新指南

核心述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学知躬行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 搞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

别掉进调研中的形式主义套路

特稿

惟其艰巨 方显伟大

封面故事聚焦“关键少数”

让权力不能游戏

以“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

坚决拔掉“烂树” 护好整片“森林”

燕阁观察

看,抓“关键少数”这些实招

专稿

直击广西柳州惩腐打“伞”第一案

提高政治站位 提升惩腐打“伞”实效

以案明纪 促改固本

学术研究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论析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七七草杂谈

不钓大小,只求其趣

学习体会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清风时评

勇当“爱觉不累”的奋斗者

做好自己,英雄梦并非遥不可及

乱抖的官威当狠灭

书记说纪

将党的领导体现到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上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规则》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部门提前介入的规定

如何理解《规则》规定的监督执纪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要求

留置一词的由来与发展

图卡迷宫

关于留置,你想了解的在这里

“四风”监督哨

下了两年多的鸡毛雪停了

擅自变路线,规避监督玩过头

基层正风反腐

新疆:标本兼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管不住嘴 迟早要付出代价

听音频 学党规

一组

警示剖析

贪欲不敛自毁前途

广角

一组

中国共产党人故事

汪裕先:为国舍家狱中坚持斗争

明德风苑

蒙曼:我们的初心,也是诗心

名家荐书

孟宪实:直面西学的五部近代国学著作

知行话题

实现精准有效问责的思辩与实践

四月观察

2019年4月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大事回顾 
延伸阅读
学习老一辈革命家 搞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
姜淑萍
首页
1

  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老一辈革命家大力提倡、身体力行调查研究,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调查研究的作用和要求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搞调查研究,对我们贯彻落实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大有裨益。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调查研究必须做在决策部署前

  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基础和前提。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非常善于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提出正确的理论,指明正确的方向。1930年5月,他花了10多天时间做寻乌调查,形成了《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并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著名论断。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重大理论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他说,“先作调查研究,然后才有发言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他奔波于广东、四川、东北三省等地,还频频出国访问,对国情世情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告诉我们,调查研究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把金钥匙。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正确科学地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坐在办公室,搞文山会海,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是不可能进行科学决策的。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从总结和传承党的宝贵历史经验提出来的,也是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党的重大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必须亲力亲为摸实情

  老一辈革命家搞调查研究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亲力亲为,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掌握真实材料。

  毛泽东同志提出,“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并为此独创了一套方法,在寻乌调查过程中成功运用。包括: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调查会到些什么人、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定调查纲目、亲身出马、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坚持这样做。八大前夕,为了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为开好八大做准备,他亲自搞了长达43天座谈讨论式的调查研究,总结概括出对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十大关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对八大制定正确路线产生了直接影响。

  年事已高的朱德同志,新中国成立后每年都要拿出两到三个月或者更多的时间,到全国各地深入厂矿、农村考察。他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倾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从1951年到1966年,他向党中央提交了108份反映各行各业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其中98份报告是他亲自主持搞的。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有争议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坚持亲自到实践中去调研,然后再作决断。在对经济特区的争议声中,邓小平深入到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了解实际情况,从而肯定“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有力推动了进一步搞好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

  习仲勋同志也是始终把亲身调查研究作为谋划工作,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改革开放之初他主政广东,1978年4月到广东,5月就到23个县了解熟悉情况。之后他经常深入到山区、农村、厂矿、边境搞调查研究,同各级干部座谈,也找群众谈话,足迹遍及南粤大地。通过大量调研,习仲勋同志对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和特点了然于胸,思考和谋划了广东未来发展的思路。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他向邓小平同志提出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的意见,得到邓小平同志的赞同。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广东由此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繁重,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愈加必要。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分析问题的症结,妥善化解矛盾,有效解决问题。

  “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

  ——调查研究必须联系群众接地气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是联系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搞调查研究如果“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老一辈革命家坚持走到人民群众中,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吸取人民群众的智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表现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应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4、5月间,周恩来同志来到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调研。看见群众家中吃的只有树叶、咸菜、野菜,他十分痛心和内疚。周恩来同志走访了几十户社员家庭,同农民拉家常,掌握了当地遭灾情况和公共食堂等存在的问题。刘少奇同志同期回到家乡湖南宁乡县以及长沙县,搞了44天蹲点调查,有时就睡在铺了稻草的木板床上。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乡亲们的真实看法,刘少奇同志弄清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调研,中央工作会议形成《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作出取消供给制,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等重大政策调整,受到极大欢迎。

  老一辈革命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只有用心用情向群众求教,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使决策部署体现群众意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做调查研究时“‘身入’更要‘心至’”,对群众动真情,把群众当亲人,和群众 “坐一条板凳”,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

  “交换、比较、反复”

  ——调查研究必须由表及里得真知

  调查研究是调查和研究二者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把事情调查清楚,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对调查的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和理论思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决策。

  老一辈革命家都是正确处理调查和研究二者关系的高手。陈云同志把独创的“交换、比较、反复”思想方法运用于调查研究中就比较典型。1961年6、7月间,陈云在家乡青浦进行了15天调查研究,还到杭州、苏州找了几个县的县委书记和部分大队支部书记了解情况,最后又同上海市委、浙江省委、江苏省委有关同志交换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结论,写了三个调查报告,提交中央工作会议,对调整农村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赞赏陈云同志这种调查研究方法,他强调领导干部搞调研要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老一辈革命家探索和打造的调查研究科学方法和基本功,是我们党十分珍贵的传家宝。今天我们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调查研究,应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本领和决策水平,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主任、编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