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9年第10期

社论

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绽放

新时代 新指南

核心述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学知躬行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 搞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

别掉进调研中的形式主义套路

特稿

惟其艰巨 方显伟大

封面故事聚焦“关键少数”

让权力不能游戏

以“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

坚决拔掉“烂树” 护好整片“森林”

燕阁观察

看,抓“关键少数”这些实招

专稿

直击广西柳州惩腐打“伞”第一案

提高政治站位 提升惩腐打“伞”实效

以案明纪 促改固本

学术研究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论析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七七草杂谈

不钓大小,只求其趣

学习体会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清风时评

勇当“爱觉不累”的奋斗者

做好自己,英雄梦并非遥不可及

乱抖的官威当狠灭

书记说纪

将党的领导体现到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上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规则》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部门提前介入的规定

如何理解《规则》规定的监督执纪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要求

留置一词的由来与发展

图卡迷宫

关于留置,你想了解的在这里

“四风”监督哨

下了两年多的鸡毛雪停了

擅自变路线,规避监督玩过头

基层正风反腐

新疆:标本兼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管不住嘴 迟早要付出代价

听音频 学党规

一组

警示剖析

贪欲不敛自毁前途

广角

一组

中国共产党人故事

汪裕先:为国舍家狱中坚持斗争

明德风苑

蒙曼:我们的初心,也是诗心

名家荐书

孟宪实:直面西学的五部近代国学著作

知行话题

实现精准有效问责的思辩与实践

四月观察

2019年4月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大事回顾 
惩治:吉林坚持惩治不放松——
坚决拔掉“烂树”护好整片“森林”
黄武 董亮
首页
1

  2018年6月21日,吉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宋利菲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就在同一天,宋利菲退休后的继任者,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张德友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同一天公布前后两任院长审查调查消息,是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少数”,坚持惩治不放松的有力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中央纪委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精准打击、严惩腐败,以扎实有效的举措不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坚持实事求是 立足形势精准施治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成果来之不易,振奋人心。与此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冷静清醒,反复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

  从吉林的实际看,2018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8200件,处分15368人,移送司法机关907人。这一方面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减存量、遏增量的决心信心,同时也印证了党中央科学判断。

  “要坚决有力惩治腐败,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在今年初召开的吉林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提出明确要求。

  “经过集中治理,我省政治生态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由于欠账较多,全面净化仍需久久为功”,全会上,不讳疾、不忌医,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陶治国对当前吉林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深刻分析。

  从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入手,省纪委全会深入剖析背后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将其总结为“三个共存”,对“严峻复杂”作出精确分析——

  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共存。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几乎都伴有政治信仰缺失、政治原则失守等问题。如张德友经常在人前吹嘘自己法学博士学位,标榜自己马克思主义素养和水平,但在背后热衷求神问卦;白山市委原书记李伟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表态,决不允许家人利用其职权谋利,背地里却纵容妻子参股投资。

  区域性腐败与领域性腐败共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不仅葬送自己,还带坏干部队伍,致使所在区域和领域违纪违法问题频发。省商务厅原党组书记、厅长丛红霞,涉嫌贪污受贿600多万元,在她的带动纵容下,商务外贸领域80多人存在贪污受贿和套取国家补贴资金问题,其中厅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16人。

  “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共存。部分领导干部与企业老板勾肩搭背、不分彼此,甚至大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任凤春对于向他行贿的,不管是谁,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王克成在四平任党政主要领导期间奉行“钱给到位好办事”原则,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和老板遇到事情都是“用钱说话、用钱开道”。

  现实一再表明,领导干部出问题,造成的危害更严重;扭转严峻复杂形势,必须聚焦“关键少数”。吉林省坚持实事求是,强化精准监督,把高压惩治重点放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上,不断增强震慑遏制效果。

  

  瞄准重点领域 全面强化“不敢”

  吉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刘喜杰怎么也没想到,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还是没有逃过组织的审查。

  2010年至2011年年底,时任四平市委书记的刘喜杰收受下属杨文(另案处理)的四根金条,随后用于个人消费。2013年9月,感觉风声不对的刘喜杰,为掩盖其违纪违法事实重新购买四根金条,交给办公室保管,要求其出具收条:“今收到刘喜杰书记交给办公室的四根金条”,并将时间倒签至2012年1月。

  在审查调查期间,省纪委省监委专案组决定将金条的出厂日期作为案件突破方向。办案人员辗转多地,最终找到金条生产厂家,通过编码查询,确定其中一根金条生产日期为2013年以后。由此,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

  刘喜杰被查处,从侧面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突出重点惩治腐败的力度和决心。近年来,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抓住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环节和岗位,以点带面、各个击破,一批“烂树”被精准“拔”出——

  有些领导干部,因其有影响人事安排、工程审批、资金拨付等权力,往往成为“围猎”的主要目标。刘保威在任通化市委书记的四年间,先后违规为其亲属承揽5个工程项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叶志刚,多次为房地产公司提供帮助并收受贿赂……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突出查办一批像刘保威这类的有质量、有分量、有影响的腐败案件,清除了政治生态“污染源”。

  在国企领域,违纪违法案件频发,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吉粮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曾是效益非常好的国有企业。但孟祥久出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后,将其当作“独立王国”,大搞“一言堂”,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职权内外勾结,转移套取国有资产,致使吉粮集团迅速衰落。除孟祥久外,省纪委省监委连续挖出了昊融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广平,吉林森工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柏广新等一批“蛀虫”,为国家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也有力推动国有企业由乱到治。

  而政法领域的一些领导干部执法犯法、监守自盗,严重冲击干部群众的认知底线。张德友利用职务便利,先后多次为10余家企业在经济纠纷案件诉讼、执行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大量钱物;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吴长智本应作遵规守纪的表率,但其法纪观念淡漠,利用权力为老板办事、为亲友谋利。这些干部的查处,受到舆论广泛关注,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通过深挖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对“关键少数”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全面强化了“不敢”的氛围。与此同时,“打虎”不忘“拍蝇”,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任凤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张德友在接受审查调查期间学习党章。

 

 

李伟在双开处分决定上签字。

 

王克成被法院公开宣判。

 

 

  惩治同步推进 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

  “我是真的后悔啊!追悔莫及,悔不当初!”“我不知道贪这么多钱干嘛,我也没用多少,真是傻子!”……2018年 7月9日,吉林省召开全省警示教育大会,19名严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的相关案情在现场公开。违纪违法者声泪俱下的自责、痛心入骨的忏悔,让现场的党员干部受到强烈震撼。

  通观此次大会公开的典型案例,有个显著特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岗位“发病率”高。吉林省充分发挥审查调查的震慑作用,利用查处的“关键少数”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做好做实后半篇文章,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在高压态势下,一些党员干部开始迷途知返。“怕上班路上被带走,怕在开会现场被带走,怕在办公室敲门进来的是纪委干部……”通化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刚振涛在忏悔书中,连用五个“怕”描述当时的心情。一股强大的压力,让他最终下定决心,投案自首。2018年以来,就有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恩会,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惠洲等领导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实践证明,坚持破立并举、深化标本兼治,是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工作的自然延伸,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案件频发高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深入查找廉洁风险点和制度漏洞,通过指导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提出监察建议、撰写专题报告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案件的治本功能。而转变,也在悄然发生。

  四平市位于辽吉蒙三省区交界,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曾经一个时期,四平发生系列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两任市委书记、三任市长相继被查处。政治生态不好,风气不正,必然人心涣散、弊病丛生。

  疏其源,涵其林,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剖析四平市各领域各层面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党员干部精气神发生了显著变化,政治生态初步呈现向上向好的势头。“之前党员干部对地方的发展漠不关心,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不白干、愿意干、干成事’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政治生态的改善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人民群众有了切身感受。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连续三年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调查显示,2018年干部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为94.2%,较前两年有大幅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