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22期

社论

乘势而上扎实抓好教育整顿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

习近平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

李希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第4次(扩大)会议上强调
认真负责  狠抓落实  推动教育整顿进一步走深走实

新时代  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创新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纪检监察机关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铁军风采

追记江西省纪委监委第十四审查调查室干部周俊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川:以系统思维打好反腐败斗争主动仗

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点面结合提升治理综合效能

同查同治斩断由风及腐利益链

以惩治“蝇贪”促进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把握好反腐败斗争主动权

追回拖欠的集资款

通堵点清淤点

调查研究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基层腐败和不正之风治理调研报道

基层腐败治理取得看得见的成绩

隐形变异呈现一定程度新形态

从上往下查找问题根源

解决问题得从根上入手

树立信心更要展示决心

经验交流

以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护航老油田转型发展

做实政治监督促进绿色发展

一得之见

靶向发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正风深一度

让预约真正方便群众——
疫情后民生服务呼唤优良作风

1608辆快递三轮车挂牌之路

为企业“一路生花”当好服务员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严声嘹亮

衢州:镇村企业的“乱”与“治”

以体系化监督治理农村基层乱象

强村公司就是要强村富民

一企一策抓整改 百分之百改到位

蹚出镇属企业整治新路子

实证纪法

如何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对涉案财物进行价格认定的规定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对积极退赃减少损失的细化规定

实招集萃

“廉情通报”打通民生堵点

闭环监督守护民生民利

一“扫”直达拉近群众距离

别样监督托举残疾学生“就业梦”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知行话题

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个维度

评论 

在推进巡视整改落实上狠下功夫


从上往下查找问题根源
1

  一些顽瘴痼疾根深蒂固,一些新生现象潜滋暗长……谈及基层消极腐败问题的种种新旧形态,有纪检监察干部坦言,基层消极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既源于部分基层干部纪法意识淡薄、一些地方监督薄弱等原因,也有背后深层次原因。根治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从上往下查找根源。

  主体责任空浮虚转,基层风腐悄然滋长

  “纪委书记想的是‘零容忍’,党委书记想的是‘大盘子’。有时候还真‘吃不到一个桌上’”。调研中一些纪委书记谈到,基层消极腐败现象长期得不到根治,与主体责任压不实压不紧有一定关系。体现在执纪层面,部分党委书记往往对第一种形态特别支持,对其他形态则态度暧昧,怕处分重了、多了影响形象政绩;体现在定位层面,县级以上纪委大都能坚守主责主业,往下仍不同程度存在“耕别人田荒自己地”现象,有的乡镇给纪委书记安排包村任务,有的将征地搬迁等工作交给纪委干部,个别县级纪委甚至仍被安排招商引资任务。

  该支持纪委的地方支持不足,该自己负责的工作也抓得不紧。有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弹钢琴”、全面抓的意识和能力,单纯把促经济、保平安当作全部任务,在“管人就要管思想管纪律管作风”方面当“甩手掌柜”,在“咬耳扯袖”方面做“好好先生”。比如有的不注重谈心谈话,新进干部名字和脸对不上;有的不重视日常管理,落实人财物管理制度“大撒把”;有的嘴上喊除恶务尽,处分人却轻轻放下;还有的处理人“雷声大”,整改事“雨点小”,没出事都不管,一出事先考虑处分人。“宽松”环境下,一些基层干部本就薄弱的廉洁防线在利益冲击下不堪一击。面对诱惑心存侥幸,屡屡触碰纪法底线,想着“领导顾不上管、制度压不住人、处分下不了手”,开始“摆烂”甚至“比烂”,认为别人犯错都没受处分,自己也不会这么倒霉。破窗效应下,党性原则和宗旨意识愈发失守,基层风腐问题野蛮生长。

  考核检查过多过滥,基层消极“躺平”应付

  谈到基层消极腐败,许多干部表示“躺平”之风近年来愈演愈烈。基层干部“躲事”不作为固然有其自身因素,但也与上级考核泛滥、检查泛杂、问责泛化有一定关系。一位被处分干部讲道,“这几年大家都在骂‘躺平’,可是很少有人分析基层干部为什么‘躺平’。”

  调研发现,上级布置任务不切实际和考核检查过多过滥叠加,衍生出了一些“次生灾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任务倒逼基层“小马拉大车”,漏洞频出招致问责纷至沓来。一些地方往下派任务期限紧要求高,“半个月的活三天就得交结果”,基层干部干工作只得“萝卜快了不洗泥”。重压之下,一些基层干部忙中出错受到处分,大呼“年底出事一年白干,年初出事白干一年”。近年来,问责泛化得到了一定治理,但仍有地方在考核压力下,不去深挖深层次的腐败问题,而是把“三个区分开来”搁置一旁,应当免予问责的也要给个处分。这些情况综合起来,逼得基层只能想法“应付”上级,个别乡镇甚至安排年龄较大、进步空间有限的干部专门负责问题高发领域的工作,担任专门的“背锅侠”。

  平心而论,除了这种层层加码加出来的“紧”、“一拍脑袋”生出来的“急”,基层确实有不少既重要又急迫的工作,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担当精神和统筹能力。面对一团乱麻,大多数干部能安排得当,但也有个别干部要么思路混乱,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有政绩冲动,“领导重视哪个干哪个,不重视的再重要也得往后放”;要么图安逸享乐,只想喝茶看报,不想脚上沾泥。如此种种,都是因为这些干部身在基层心不在基层,搞不清楚投身基层为了什么、该怎么做,致使贻误工作时机、影响群众利益。

  执行落实简单机械,把好政策念成腐败“歪经”

  “城里人不清楚村里事,上面人不知道下面情”。有时候,一些本不该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出在了基层期盼已久的“好政策”上。一些干部反映,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制定政策“假大空”脱离实际,基层没受惠反“遭罪”。调研中有干部举例称,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省里有关部门出台了指导标准,要求必须有亭台楼阁、廊桥水榭,没有河流的乡镇只能“造景”。还有广受干部群众诟病的政策“翻烙饼”现象,制定政策缺乏稳定性,换领导就换思路,一任一变甚至一年一变。

  除了政策本身的纰漏,调研发现,政策落地过程中的“二传手”怪象也导致政策落实大打折扣。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收到上级政策后总有“谜之操作”,需要结合实际为下级拿出配套措施的只字未改、原文转发,力求“落实不过夜”;一些标准一致、简单直接的政策却反复推敲,给下级造出一些“细则”,让基层干部摸不到头脑。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来自于“村里人把控村里事,下面人拿捏下面情”。由于规定不明确、要求不具体、范围不清晰,一些基层干部随意曲解政策、放大权力,甚至优亲厚友、牟取私利,一些手握审批权、执法权的基层干部“靠山吃山”搞贪腐。政策落实过程中监督不到位,让不少好政策成为人人能咬一口的“肥肉”,好好的政策被念成了腐败“歪经”。

  选人用人风气不正,诱发基层消极腐败

  “干得千好万好,不如领导说好”“用人时理由一条足够,不用人则有千万条理由”。调研中,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任人唯亲依然存在,“萝卜选拔”仍在发生,对选人用人乱象颇有微词。有的地方选人用人导向长期得不到纠正,“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仍有市场。又跑又送的过程中,人身依附逐渐形成,吏治腐败滋生蔓延。一旦形成“小圈子”,则互相包庇“合作共赢”,造成许多“上面带出下面、下面牵出上面”的窝案串案。有些基层腐败问题之所以难发现,原因之一也正在于此。很多基层干部讲到,应充分重视选人用人风气对干部积极性的挫伤,个别地方“空降”干部多,土生土长的干部长年“原地踏步”,致使有的干部一蹶不振,“躺平”等退休,有的甚至打算辞职另谋他路。

  干部晋升预期难以实现原因有很多,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只是其中一种,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标准下,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总有基层干部不这样认为,进步总想“坐电梯”,慢了一步思想就产生退变:防线失守的有之,“不提拔就捞一把”;跑官要官的有之,将政治“掮客”奉为座上宾;拉票贿选的有之,形成“利益-职权-利益”的恶性循环,进一步污染政治生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