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22期

社论

乘势而上扎实抓好教育整顿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

习近平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

李希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第4次(扩大)会议上强调
认真负责  狠抓落实  推动教育整顿进一步走深走实

新时代  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创新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纪检监察机关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铁军风采

追记江西省纪委监委第十四审查调查室干部周俊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川:以系统思维打好反腐败斗争主动仗

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点面结合提升治理综合效能

同查同治斩断由风及腐利益链

以惩治“蝇贪”促进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把握好反腐败斗争主动权

追回拖欠的集资款

通堵点清淤点

调查研究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基层腐败和不正之风治理调研报道

基层腐败治理取得看得见的成绩

隐形变异呈现一定程度新形态

从上往下查找问题根源

解决问题得从根上入手

树立信心更要展示决心

经验交流

以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护航老油田转型发展

做实政治监督促进绿色发展

一得之见

靶向发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正风深一度

让预约真正方便群众——
疫情后民生服务呼唤优良作风

1608辆快递三轮车挂牌之路

为企业“一路生花”当好服务员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严声嘹亮

衢州:镇村企业的“乱”与“治”

以体系化监督治理农村基层乱象

强村公司就是要强村富民

一企一策抓整改 百分之百改到位

蹚出镇属企业整治新路子

实证纪法

如何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对涉案财物进行价格认定的规定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对积极退赃减少损失的细化规定

实招集萃

“廉情通报”打通民生堵点

闭环监督守护民生民利

一“扫”直达拉近群众距离

别样监督托举残疾学生“就业梦”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知行话题

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个维度

评论 

在推进巡视整改落实上狠下功夫


让预约真正方便群众—— 

疫情后民生服务呼唤优良作风 

本刊记者  雷戈  黄月  陈杨  赵哲

1

  现实生活中,预约随处可见、如影相随。新冠疫情期间,一些公共服务部门如行政服务大厅、博物馆、公园等积极采取对策,“预约”成为其中重要选项。不可否认,“预约制”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少了人员聚集,使资源得到更合理、更均衡的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便捷安全的服务。时移势变,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社会活动恢复正常,服务需求大幅增加,一些预约不但失去了方便生活的初衷,反而给群众带来麻烦和阻碍,“一刀切”式的预约更是饱受群众诟病。

  当外出游览景点遇上“提早”预约——票难抢

  “希望有关部门整改一下,老百姓千里迢迢过来却因为没有预约而遗憾离开”。当中秋遇上国庆,群众的出游意愿在今年这个超级黄金周得到集中释放,而景点预约带来的问题也因旅游市场的火爆更加凸显,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景点现场不卖票无“约”勿进,人到门口只能“望票兴叹”悻悻而归就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一些景点门口已经直接不设置售票窗口,除了线上预约游客别无他选。对直接奔赴现场的游客而言,更头疼的是这些景点还往往不能预约当日票,当日票早在数天前就已经预约殆尽,“来了也白来”。尤其是许多外地游客花费不菲,冲着知名景点远道而来却吃了个闭门羹,更是抱怨连连。还有的冷门景点如专业性的博物馆参观人数并不多,却也死板地遵循着预约制将游客挡在门外。“往里看明明参观人员没有几个,却因为没有提前预约而无法进入。”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没有智能手机等群体来说更是百般无奈,由于操作不便,线上预约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信息鸿沟”,让“景”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边。

  对于那些会使用智能手机线上预约的游客而言,在网上抢到一张票也并非那么容易,熬夜掐点、提前蹲守也往往只换来一句“对不起,票已售光”的恼人通知。预约提前时间长,预约时间各异、渠道各异、填写繁琐让人心烦不已。有的景区门票需要提前5天抢,有的需要提前1周甚至14天;有的放票时间在下午或傍晚,还有的甚至在夜里12点;有的需登录统一预约平台,有的需通过各自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小程序操作;很多还需要一一填写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买票成了费时费心的智力体力活,“没有点知识结构还真不会买”,有网友评论。而热门景点放出的票数有限,有的景点设定的入园人数甚至还停留在疫情防控期间,远未达到其真实承载量,让买票更是困难重重。即便按点蹲守,抢到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开票秒光。

  供给失衡催生高价票更是让游客再三诟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仅艰难还很昂贵。抢票难导致游客无奈从各种渠道找“黄牛”代买门票,“黄牛”售价为实际票面价格的两到三倍。各种抢票软件也“应运而生”,“代抢”团队使用的电脑技术、外挂技术远超普通游客的手速,进一步挤占了购票通道。特别是一些免费的热门场馆因为难以约上,竟然也成了“黄牛”倒票的重灾区,免费票被高价售卖。还有的游客因为买不到票,被迫花10倍、20倍价格报高价旅行团,“普通门票买不到,高价报团就能进。”有的旅行团也异变为高价售卖入场券的草台班子。预约制中存在的问题,让游客感叹“诗和远方”想说爱你不容易,“一张门票”正在成为旅游市场复苏的“绊脚石”。

  当入院看病就医遇上“蜂拥”预约——号难求

  看病就医既是民生之需,也是民生之重。当前积压的医疗需求大量释放,加之疫情后群众对于健康重视程度提高,治未病人数上升,导致医疗资源预约紧张。不少就诊者反映,看病就医出现了线上定闹钟、开夜车、排大队的现象,预约“挂号难”让人牵肠挂肚、头痛不已。

  号源供不应求,抢也抢不上。有的医院放号周期长,号放即秒没。调研发现,有的医院预约放号提前7日、15日不等,有的甚至长达28日、30日,整体时间较长,不少市民抱怨,“怎能提前这么多天知道哪得病”,预约排长队让人身心疲惫。而紧俏的专家号开抢即被“秒杀”,“每天熬夜等着抢,结果点开就没了”,一号难求让人苦不堪言。有的医院平价号少、高价号多,预约同一名医生,官网放出可走医保的平价号供不应求难以约到,而动辄300元、500元甚至1000元的特需号却信手拈来随时可约,两极分化备受诟病。还有的通过线上预约放出的号少,而留给医生的加号量多,记者通过APP操作挂号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专家号线上预约放号11个,而线下看病号源排到36个,看诊现场频频加号,有的加号甚至排到了预约患者之前,此种情形令医生劳烦、群众埋怨。

  一病挂多号流程繁琐,烧钱又麻烦。有的医院看病需重复挂号,“就诊挂、检查挂、开药再挂”,不仅要把令人心烦气躁、望而生畏的挂号流程再走一遍,还大大增加了看病成本,群众吐槽不断。有的疫情期间为分流而设置的看病流程,之后也迟迟没有优化,如不少医院查体预约,本可一次就完成的检查人为分步骤多次多天进行。记者在一家三甲医院了解到,预约胃肠镜检查,需要术前一个月预约抽血、检查心电图,提前两周再预约术前评估,不少患者谈到,“术前评估就是量个血压”,让人来回跑腿折腾个够。

  当然,跟以上情况相比也有例外。比如,社区医院就不用预约,但却实力不济,难以让人问津。采访中,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记者,“社区医疗机构的药品购买权限并不高,我们当地纳入基本药物采购平台的常用药品仅有300余种,同500种左右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群众需要的药买不到,慢慢来的人就少了”。除此之外,一些基础的查体想查也查不成,加之群众需求量大的中医门诊、康复科、儿科等又很少设置,这些都导致社区医疗首诊率低,虽然不用预约,依然走廊安静、门庭冷落。

  当乘坐交通工具遇上“掉链”预约——车难上

  当前,民众出行意愿明显提升,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行业正在有序恢复中。随着客运量稳步回升,火车运力紧张的问题显现,特别是一到节假日、旅游旺季,抢票难、车难上的话题便频频登上热搜;公交车停运、公交线路减少也成为政府网站群众留言的热点话题。

  全程余票充足,短程区间无票,只得高价“买长乘短”是群众出行期间反映强烈的问题。节假日期间、热门高铁线路该情况更为突出。以中秋国庆假期为例,车票预售期为15天,即使刚刚放票,短程票也会一秒售光,但途经这些站点的全程车票却显示余票充足。如有选择京广高铁出行的旅客反映,本应在广州南上车,郑州东下车,因无票最后不得已购买了广州南至北京西的全程车票,一张票就多花了两百多的冤枉钱。

  让乘客更为诟病的是铁路平台“难抢”的车票,在第三方平台高价购买却能“抢”到。第三方平台使用“脚本程序”频频刷票,不仅加重铁路购票平台服务器的负担,还挤占了老老实实在官方平台“排队”乘客的购票通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乘客在第三方平台买到票的代价就是支付服务费,钱到位了车票就到手了。更有甚者,有的平台还把购票服务分为三六九等,以抢票的不同速度收取不同额度的服务费,少则几十多则上百,钱花得越多买到的概率越大,把本是公共资源的火车票当作“变相竞拍”谋利的工具,扰乱了公平的购票秩序,表面是为群众解决出行难题,实际上给群众出行增添额外负担。

  有的交通工具虽然不用预约,但却出现了“断链”的情况,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都未得到必要保障,如部分地区的公交运行当前就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地方班线缩减,疫情期间停用的公交站点未能恢复,附近居民想乘车只能绕行前往其他站点,费时又费力。有的地方发车减少,间隔时间变长,出行居民的候车时间甚至比乘车时间还久,群众陷入“翘首以盼”的苦苦等待中。还有的地方通村班车甚至完全停运,群众再三反映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通村班车停运就等于把村民“困”在了村子里,进城看病务工都成了难题。

  当涉足公共场所遇上“人为”预约——门难进

  现如今生活逐步恢复常态,公共场所本应有序开放,可部分公共场所的管理还停留在疫情防控阶段,群众进出“层层受限”,办事“束手束脚”,这一问题在大学、小区和政务服务大厅群众反映尤为突出。

  部分大学依旧“人为”封闭。有的在门口设置闸机,只允许本校师生刷脸或者刷卡进入。有的硬性规定必须内部人员帮忙预约才能进门,甚至要求师生亲自到门口领人才能放行,不仅费时费力,更带来“校内有人”才能进的不良观感,这与高校应有的开放包容格格不入。有的体育场地疫情前对外开放,是附近居民健身的好去处,可现在想重回“老地方”却变成了难事。有群众反映,想进入某高校运动健身,工作人员称:“现在没开证明不能进入,运动场馆不对外开放。”公办大学资源具有公共属性,肩负着社会服务的职能,岂能图省事“全封闭”或“半封闭”,把公众资源变为部分人独享的“蛋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小区也人为设置“关卡,”给群众往来带来阻碍。有的小区疫情前亲友来访只需业主和保安打电话沟通,现在则需访客填写名字和电话,登记册就放在露天桌上,来往人员都能看到,个人信息无密可保、个人隐私暴露在外。有的小区则是对外卖小哥层层“设限”,登记时间比送餐时间还长,外卖小哥因担心超时被投诉常与保安发生口角。有的小区便民服务停止了,居民无法就近买到新鲜蔬菜,给群众的感觉是怎么麻烦怎么来,怎么费事怎么办。

  除了上述情况,一些政务服务大厅的服务方式还停留在疫情防控阶段,工作状态无法令人满意。有的地方死板僵硬,大事小情都要预约,比预约时间早不行,比预约时间晚不行。有的地方低效躲事,开放的窗口不少,工作人员空闲的也不少,没有预约的群众却被拒之门外。有的地方则是办事流程“因循守旧”,为了减少接触的办事流程图变成了“挡箭金牌”,群众搞不懂手续就让看图,两三句话能说明白的情况让群众自己折腾半天。还有的地方工作人员偷懒耍滑,把疫情期间的“特殊状态”当成了常态,办事懒散拖沓。如辽宁某银行工作人员以临近下班为由拒不办理业务,面对“还没到四点”的询问,反指责群众不讲道理,消极怠工的行为让群众添了堵、寒了心。

  当诸多民生痛点遇上优良作风——终可解

  出现以上种种现象,与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没感情、少情怀,慵懒散、缺乏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无关系,也有怕出事怕担责的心理在作祟。当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在解决预约难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下了不少功夫,但直击民生痛点、直面民生关切的事情,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靶向治疗”“精准滴灌”,以优良作风破难点、解痛点、通堵点。

  该取消的预约要坚决取消,以担当作为体现党的宗旨意识。对于参观人数少的要取消预约,把场所真正还给群众,不能“赶时髦”为了预约而预约。比如游客较少的文博馆、纪念馆、陈列馆等专业性强的参观场所要真正开放,取消预约参观机制,不再人为设置预约障碍。对于本身就是公共服务性质的场所则要取消出入限制,如小区在保障楼栋安全的同时实现公共区域的出入自由,高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前提下开放运动场馆,满足群众出行和便民服务需求。 这些事情看似具体,实则体现出各级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党的宗旨的践行。

  确需保留的预约要挖掘潜力,以实际行动展现为民服务情怀。科学核定预约最大承载量,充分释放接待能力。比如医院要整合号源池,根据各专家及科室的看诊情况,灵活设置总预约号源,提升预约上限人数。加大供给端支持,增加服务保障。比如对旅游场馆、服务大厅可在热门假期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对城际公交路线提升优化,增开热门路段列车,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聚焦薄弱环节,抓紧补齐短板。比如知名医院要把好专家、业务骨干派下去,让社区医院成为看病分流的前哨站点,让分级诊疗制度真正落实到位。这些工作需要协调多方不好干,但唯见其难方显各级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

  预约要不断检视,以动态调整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预约方式。比如,简化预约流程,提高预约操作的便捷性,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购票预约渠道和分配比例,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现场持证预约、设立快速预约和检票通道等手段,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动态管理。比如交通出行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预测,合理放出不同线路、区间段票源,再如医院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号源秩序管理,实施分时段实名制预约诊疗,通过智能预约推送减少候诊时间,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断努力的过程,老难点破解了、新问题接踵而至,决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停步喘气歇脚的想法。

  另外,还要对种种预约乱象坚决打击,以坚定态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相关景点、场所等责任单位要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智能验证、限制单人最大预约量等措施,提升预约系统的防范能力。上级主管部门要深入开展调研,深挖“号贩子”顽疾背后成因,严查行业腐败和作风问题,及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件、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强化系统行风建设。各部门还要协同作战,全链条加大对抢号、囤号、倒号违法行为的打击,开展各领域专项整治,引导群众通过正规途径预约,推动堵塞挂号系统漏洞,完善预约相关制度规范,及时保障群众民生需求。对侵害群众利益漠不关心、熟视无睹,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民生小事、国之大者,“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尽快转变工作状态,回应群众诉求、完善服务机制,把人民群众的“吐槽点”当作改进工作的“着力点”,把行业发展的“痛点”变成创新服务的“起点”,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办实、办细、办好,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此稿写作过程中,吉林省四平市,黑龙江省鸡西市,江苏省高邮市、仪征市,浙江省龙游县、开化县、杭州市余杭区,安徽省桐城市、六安市叶集区,福建省南安市、晋江市、石狮市、东山县、惠安县、泉州市洛江区、鲤城区,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枣庄市、青岛市城阳区,河南省郑州市、光山县,湖北省宜城市,四川省华蓥市等地纪检监察干部给予支持帮助,在此特别致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