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
李希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第4次(扩大)会议上强调
认真负责 狠抓落实 推动教育整顿进一步走深走实
新时代 新指南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铁军风采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川:以系统思维打好反腐败斗争主动仗
调查研究
经验交流
一得之见
正风深一度
严声嘹亮
实证纪法
实招集萃
广角
知行话题
评论
社论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
李希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第4次(扩大)会议上强调
认真负责 狠抓落实 推动教育整顿进一步走深走实
新时代 新指南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铁军风采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川:以系统思维打好反腐败斗争主动仗
调查研究
经验交流
一得之见
正风深一度
严声嘹亮
实证纪法
实招集萃
广角
知行话题
评论
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本期邀请专家学者从理论维度、哲学维度、时间维度等角度谈学习体会。
【理论维度】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文化篇。
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对新时代诸多文化原创性理论的集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原创性理论,诸如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等。所谓“集成”,并非将各种思想罗列拼凑于一起就算大功告成,实际上还涉及彼此间层次地位的更迭与重置。比如,最明显的变化,是将文化自信提升到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中,即“坚定文化自信”。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阔目标,文化自信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即作为一种基本原则或方法论,始终作为提振和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与要求,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朝着实现文化转型和文明更新的道路迈进。
习近平文化思想达致了对新时代诸多文化部署系统性的整合。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体”指本体、本源,“用”指实践、方法,总体来看就是要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三个基本原则”与“七个着力”的要求恰是极为典型的体现。首先,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属于指导性理论或方法论意义上的原则。其次,“七个着力”侧重当前和未来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部署。大致而言,“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总体要求,“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上升为根本制度保障;“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党的内在理念价值与精神追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实现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针与方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如期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路径;“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提升国际话语权与进行良性文明对话的基本保证。七个方面各司其职,且内外相系、彼此贯通,恰是系统性整合的特质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王学斌)
【哲学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呈现新的文化生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由此相互成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那么,这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所开辟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表征。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是两个文化生命体之间的相遇。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具有生命力、最伟大的思想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就是因为其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生命品格。作为改造世界的理论体系,其所彰显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原则,正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生命的根本之所在。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其最鲜明的思想元素就是“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与时俱进”,这些价值诉求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种本质精神的契合,使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展开过程中,基本没有偏离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而是深深地与中国的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融为一体。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进行挖掘,努力激活其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创生出“新的文化生命体”,这对于我们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无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健康的文化生命体是需要建立在与他者文化相遇后的自省基础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呈现出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生成的,它既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向现代化的价值转换,因此它应该具有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精神特质。其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向世界生动表达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与人文理想,重新定义了人类现代化与现代性的价值内涵及其导向。尤其是面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实践,就是要以更加积极的主体心态去融入马克思所描述的人类世界历史进程中,并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进一步激活自身的文化传统,以蓬勃的生命力去勇敢面对各种时代挑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邹广文)
【时间维度】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脉络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也必将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脉络。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根基。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明确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2014年2月24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文化自信”,此后又多次阐述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这一论断,并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科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的高度。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提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新的遵循。2021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2023年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并对“第二个结合”进行了系统论述。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使命。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2023年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础上、并充分借鉴国外文明优秀成果的新式文明,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超越西方旧范式的文明新选择,并推动了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历史形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牛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