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坝上,翠绿的莜麦苗长势喜人。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李森林村的田间小道上,张北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的同志和该村种粮大户崔大哥边走边聊,了解农作物种植、种粮补贴发放等情况。
“以前这儿是很大一片盐碱地,‘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长芨芨草,不能种菜粮。’这两年,我们引进了耐盐碱作物品种,亩产达到230公斤。农产品种类丰富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崔大哥指着眼前的莜麦地说。
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张家口市有盐碱地53万亩,部分具备开发利用潜力,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河北省纪委监委制定《关于监督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张家口市纪检监察机关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推动相关部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努力让盐碱地成为沃野良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深入市直部门和盐碱地利用试点一线,听取工作汇报,开展座谈交流,了解全市盐碱地实际分布、综合利用开展情况等。通过摸清发展现状和问题底数,有针对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盐碱地改造提升、耐盐碱种业培育、耐盐碱作物品种示范推广等监督重点,列出深度调研、定期调度、专项检查、联合办案等具体举措,让监督更精准有效。
坚决啃下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这块“硬骨头”,关键在责任落实。市纪委监委一方面督促县(区)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科技、水务等部门坚持“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在“育种”和“治地”两个关键上下功夫,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31个,相关情况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同步反馈给各县(区),另一方面建立专项台账,整合监督力量,坚持“室组地”联动,实现监督监管同向发力。
思路一变天地宽,盐碱地变身“金银滩”。张北县在公会镇公会村开展实施盐渍化草原修复治理试点建设,恢复和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尚义县依托省级林果花卉项目,建设经济林种植示范基地400亩;怀来县在中度盐碱地带“挖塘降水、以渔治碱”,构建水稻与鱼、虾、蟹等综合种养模式……截至2025年6月底,张家口市已改造盐碱地4.17万亩。“从项目立项开始,我们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监督,最大限度降低廉洁风险,确保政策落地落细落到实处。”张家口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李彦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