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审查调查人员执纪执法能力,对办案质效提升至关重要。审查调查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既遇到一些难点和困惑,也在积极探索破解之道。近期,围绕如何提升审查调查人员本领能力这一话题,本刊记者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北戴河校区对授课教师和在班学员进行了采访。
问题1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形势和任务给审查调查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什么要求?
教师:审查调查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开展审查调查工作不光要考虑眼下的具体案件,还要推动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推动工作开展有序、有效,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其次,要把握依规依纪依法这个核心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职责纪定、职责法定,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而是严肃的政治要求和政治责任。案子要办,还要办得让人信服。实践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厘清责任范围、严守职责边界,严禁超越既定权限、逾越纪法底线,切实把依规依纪依法要求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全过程、各环节,夯实审查调查“基本盘”。再次,要更加注重制度的学习、强化制度的执行。比如全面落实新修改的监察法、新修订的监察法实施条例和相关配套制度,优化线索研判、初核与立案呈批、重要措施报批等流程,推动审查调查工作人员将制度规范烂熟于心,实际运用中真正能够执行起来、执行下去,从而有效提升办案工作质效。
学员张飞(辽宁省纪委监委干部):在我看来,一方面是思维转变,从“重查办、轻治理”向“查办+治理+教育”全流程思维转变,不仅关注案件查办本身,还要思考案件暴露的监管漏洞、制度缺陷,以及如何通过以案促改促治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比如在查办国企腐败案后,要分析企业党组织建设、内控机制、选人用人等环节问题,不能止步于对个人的纪法处理。另一方面是能力拓展,除掌握谈话突破、证据固定等传统审查调查技能外,还要能对案件进行深入剖析,从繁杂案件细节中提炼共性问题,转化为堵塞漏洞的具体建议。
学员罗兴勇(贵州省纪委监委干部):查办案件工作中,我感受到当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占比越来越高,存在发现难、定性难和取证难的问题,对审查调查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尤其是纪法理论知识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案件数量增加,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较为突出,亟须以更大力度严查这类腐败案件,严惩以商养官、以官护商、官商一体等问题,这对审查调查工作人员系统思维、协调能力、专业能力和政治判断力提出了全方位考验。
问题2 实践中,提升审查调查工作人员本领能力的主要思路有哪些?
教师:一方面,扎实做好培训。现实中个别地方存在办案人员没有充足时间参加培训的情况。事实上,除了集中组织培训班、集中授课等形式,审查调查工作开展期间,专案组就可以组织集中培训,强化对党纪法规的学习掌握,实现培训与办案工作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强化实战训练。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办案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新进入纪检监察系统的干部可以尽快放到办案一线去,多给年轻人机会,鼓励年轻干部敢闯敢干,业务骨干和领导干部坐镇后方,统筹把控工作全局。
学员何承泽(河南省焦作市纪委监委干部):我认为,要注重培养审查调查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任务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应当注重常态化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将法治意识贯穿工作各方面,让严格按照程序、权限办事成为审查调查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运用纪法“两把尺子”的能力,有效推进纪法贯通、法法衔接。
学员杨雨田(上海市崇明区纪委监委干部):从当前实践做法来看,一是引进专业人才,涵盖财会、审计等领域,充实人才队伍。二是针对新进人员,开展文书制作标准和程序方面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和规范。三是举办提升能力层次的培训,着重在谈话技巧、纪法衔接等方面下功夫。四是针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开展风险防控方面的培训,同时建立双向衔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畅高效推进。
问题3 审查调查工作中,从哪些方面发力能够有效提升案件质量?
教师:初核的精准程度与成案率高低有密切关联。根据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和延伸,将线索分析研判准了、查实了,后面再下功夫就不会走太多弯路,否则不仅办案时间长还浪费资源。要提升审查调查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帮助提高办案效率。要积极提升深挖拓展能力,注重分析案件有关情况是否具有拓展性,是否有其他涉案人员,深挖窝案串案;聚焦典型案件,开展行业类比分析,针对性挖掘同领域、同类型问题线索。
学员任丽达(河北省石家庄市纪委监委干部):今年以来,针对基层最常见的几类问题,如村干部贪污挪用集体资金、虚报冒领惠农补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吃喝送礼等,我们结合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推动部分县(市、区)纪委监委探索制定《取证指引清单》,把办理每类案件需要的证据列得清清楚楚,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证据是可用的,取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通过“预审”把问题解决在“出门”前,移送审理之前,主动请审理室同志“把脉”,对照清单和证据标准,提前挑毛病、堵漏洞。办案组按清单“照方抓药”,目标清、动作准,关键证据遗漏少了。证据质量提高后,补证情况减少,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有效提升了案件质量。
学员图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纪委监委干部):在我看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知识储备相对不足、专业功底较弱,培养过程中更要紧盯执行环节,将党纪法规、上级机关制定的规范性要求等归纳整理为基层审查调查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用来参考的操作流程,确保审查调查有遵循、有规范。近年来,我们制作了指导基层审查调查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手边书”,涵盖线索处置、立案、审查调查、措施使用等各个环节,比如不同措施使用要分别报什么层级领导审批、有哪些报批内容、有什么注意事项、使用何种文书格式等等。基层审查调查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后,能够准确了解审查调查工作的全部流程,照此实践可以做到新人易上手、工作不漏项、程序不出错,给案件质量上一层“托底”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