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今年,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突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再次宣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强高校作风建设,实现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的良性互动,是改善高校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要求,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的作风建设特点决定了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必须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对于高校而言,党风政风是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身上展现出的精神风貌,是党性的外在表现。高校党委担负着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其优良作风是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有力保障。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和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教师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校风学风是一代代师生传承弘扬的文化特质,往往体现在团结进取的精神面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是师生学习工作、干事创业的条件和土壤。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三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党风正则师风正,师风正则校风清,校风清则学风淳。推动作风建设在高校走深走实,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常态长效加强高校作风建设,是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以来,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但从查处的案件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仍时有发生,科研、基建、招生等重点领域廉洁风险依然突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危害高校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只有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统筹推进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树新风,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一以贯之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始终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反腐,着力解决风腐交织问题,才能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打造干净的育人土壤,使清风正气在高校落地生根。
常态长效加强高校作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统筹推进党风政风、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建设,有助于营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的学术环境,引导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助于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明确工作职责和纪律要求,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任务落实到位;有助于规范科研管理制度,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为科研创新营造良好生态,充分激发师生科研兴趣和创新动力。
常态长效加强高校作风建设,是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切实举措。坚决整治“象牙塔”内的官僚主义以及各种加重基层院系和教学科研人员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是加强高校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通过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合理配置资源等方式,打通教学科研管理的难点堵点,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高校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各项工作健康高效运转。(北京大学纪委 王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