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我们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春江水暖鸭先知’,有没有变化,老百姓体会最深”。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优良作风体现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方方面面,通俗来讲,就体现在党员干部的吃穿住行、说话办事、应对急难险重任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一项项具体事务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踏实认真、埋头苦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都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应有的优良作风。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长征路上,村民徐解秀与三位女红军“半条被子”的故事映照鱼水情深;建设时期,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境界折射公仆情怀;战贫路上,黄文秀“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抉择诠释初心使命……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党的作风好,联系群众紧密,党的事业就能发展顺利;党的作风不够好,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党员干部作风是好是坏,群众感知最真切、体会最深刻。党的纪律规矩越严,党员干部的作风越好,就越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反之,如果党员干部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规党纪,搞特权、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接受群众监督,就不能取信于民。新时代新征程,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好作风不是凭空产生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纠治“四风”,以小切口带动作风大转变,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我们党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党员干部都应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自觉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自觉做到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以优良作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 刘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