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然而,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新征程上,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驰而不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狠抓学习教育,增强政治自觉。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要以学习教育为先导,增强党员干部思想自觉。督促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持续增强全党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创新学习教育形式,综合运用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准确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不同领域、行业特性,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内容,开展精准化学习教育,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狠抓责任落实,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抓牢责任落实,构建严密责任体系。各级党组织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党组织“一把手”要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以身作则、示范带动,推动作风建设深度融入业务工作,实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主动担起分管领域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职责。建立责任传导机制,以专题会议、专项督查为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延伸、层层压实。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专责,对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整改,对失职者严肃问责,形成有力震慑。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用第一种形态管住大多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批评、早纠正,防止从小错到大错、从量变到质变,避免干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狠抓问题整治,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互为表里,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必须深刻认识纠“四风”和反腐败一体推进、同向发力的必要性,以风腐同查同治的务实举措坚决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既“由风查腐”,防止“以风盖腐”,注重从“四风”表象中深挖背后的利益勾兑、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严查快结、及时通报,坚决斩断由风及腐的链条;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作风问题,在对腐败问题抽丝剥茧查处中精准把脉作风顽疾,深入分析本地区本领域不正之风“活情况”、新动向,深入查找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结合风腐交织案件呈现出来的规律特征,将风腐一体典型案例作为警示教育“活教材”,深化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让党员干部重视、警醒、知止,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心。
狠抓制度建设,增强治理效能。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经常抓、长期抓,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准确把握“四风”隐形变异的突出表现、产生原因,深入查找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把查处问题同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优化治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铲除滋生“四风”问题的土壤和条件。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标准,明确接待适用场景和规格层级;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定期开展作风建设相关制度“回头看”,动态优化调整、织密制度笼子,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与长效执行,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孙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