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02期

社论

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

权威发布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时代  新指南

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
——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
重要讲话精神

全会传真

一步不停歇   半步不退让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与会同志学习领悟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

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与会同志热议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与会同志谈推动纪检监察铁军建设再上新台阶

公报看点

强有力政治监督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

在准确运用“四种形态”上巩固深化

正风反腐让群众可感可及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会场掠影

镜头里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

会场内外

从电视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感受——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步履坚实

践行论要

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

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

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

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正风深一度

党员领导干部的别样“年味”

东西南北暖心年

知行话题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一)

评论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党员领导干部的别样“年味”  

本刊记者  杨巨帅  侯逸宁  陈杨

1

  时近春节,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准备着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浓郁年味里,蕴含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党员领导干部过春节,应该怎样更有“年味”?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寄托。“年味”更是代表着团圆、欢庆和期盼。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这个阖家欢聚、放松身心的特殊日子里,不妨去群众家中多看看、与至亲家人多聚聚、到街头巷尾多走走、在墨香书屋多坐坐,用心品味别样的浓浓“年味”。

  在走访群众中体现党和政府暖心关怀的“人情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年终岁末,正是做好民生领域工作的关键期,党员领导干部要借此机会多到一线看,常到基层访,想想困难群众还缺什么、民生还需什么、发展还差什么,紧抓快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真正以党员干部的“放心不下”换取广大群众的“放心得下”,用主动作为、担当尽责守卫“围炉守岁、万家灯火”的美好图景。

  在部署安排时想想群众真正需要什么,不能走了过场。保障困难群众安心过年、温暖过冬,是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走访慰问最能体现关心关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走访前精心筹备、用心谋划,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核实,严格审定慰问对象,确保走访不缺一户、不漏一人;另一方面综合研判慰问对象的家庭情况、现实困难等,“量体裁衣”制定科学严谨的慰问方案,针对性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让每一份关怀都能精准触达。若只是毫无章法地进行“走过场式”慰问,不仅浪费宝贵资源,还偏离了慰问的本意。

  在亲力亲为中听听群众心里话,不能打了官腔。走访,是前去访问或拜访的意思,这意味着不应只是钱物上的关心,更多的是心与心的沟通、面对面的交流。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在走访时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不能以工作忙、顾不上为借口,让他人代走访、代慰问。走访,就要去真困难群众的家中,距离越远越要去,越不好去越要去,平时不易关注的更要去,不仅要“身至”,更要“心至”,切忌站在门外当“看客”、高高在上打哈哈,要进门转一转、坐一坐、聊一聊,摸一摸被褥、揭一揭锅盖、看一看米缸,设身处地了解慰问对象的喜与乐、苦与甜、愁与盼,用真心暖民心、聚人心。

  在持续跟踪下看看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没有真解决,不能搞了一阵风。走访慰问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性工程”,绝不能“一走了之”“空手而回”,必须聚焦问题、久久为功。要以“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的履责态度,将慰问对象的困难事、烦心事当成头等大事,尽最大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以务实有力的举措写好走访慰问的“后半篇文章”。要多搞“回头看”、多杀“回马枪”,动态查摆工作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摆拍秀”“一年到尾没变化”等情况发生,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打造多方联动的可持续帮扶平台,加强与慰问对象的日常沟通联络,真正让走访慰问成为解决群众难题的“直通车”、密切干群关系的“同心纽”。

  在亲人团聚时呈递至真至深的“亲情味”

  平平淡淡才是真,人间有味是清欢。春节的幸福喜乐,不是盛筵豪宴、钟鼓馔玉,而是与家人平安相伴、共叙天伦。就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平日里,党员领导干部常常忙碌在工作一线,与亲人相聚和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更应该用好春节这座温暖的“连心桥”,与亲人双向奔赴、欢聚一堂。

  为人子女,多听听父母唠叨,用陪伴表达孝心。“百善孝为先”。为人子女尽孝道,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也是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垂范的准则。在充满团圆氛围的春节里,不妨抛开平日里的烦思杂念,在父母膝下重新做个孩子,一起享受简单而纯粹的幸福,同时想一想自己的初心与起点,念一念父母的教诲与规劝,看一看自己走过的路。拿出儿时父母给自己置办过年新衣的劲头,搀着父母逛一逛、看一看,买套新衣、置办年货,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让拳拳孝心在徜徉同行中流淌升华。倘若父母身体有恙,正好趁着春节陪同就诊,听听大夫的意见,做好来年的照料安排,在跑前跑后、悉心照料中弥补亏欠、表达关心,让真挚关爱在奔波劳顿中呈现做实。趁着春节让自己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听听父母唠叨,聊聊家长里短,让款款亲情在交流沟通中愈发深厚。

  为人伴侣,多念爱人不易,用爱回应付出。党员领导干部平时工作强度高、时间不规律,伴侣常常独自承担家庭压力。春节里,更应该耐心听其诉苦,用心用情让伴侣感受重视和关爱。多陪着爱人做家务,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辛劳,在我洗菜你做饭的分担中增进感情。多给伴侣说点平时没机会开口的“情话”,一起回忆尘封往事,共情道出心中感激,用贴心话语温暖另一半的心。彼此静静守候、默默相视一笑,也是感情交流、心灵交汇,让陪伴成为最长情的告白,把相守变成最温暖的承诺。

  为人父母,多问问孩子成长,用关怀担起责任。爱子,教之以义方。春节是走亲访友、乐享团圆的时刻,也是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黄金时期。要主动询问子女的近况,问问工作是否顺心、学业是否顺利、生活是否顺遂,通过耐心倾听,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面对子女困惑,既给予充分鼓励支持,也结合经验提供切实建议。特别是对涉世未深的孩子,更应该分享自己对人生、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用积极观点给予引导、用真挚情感给予慰藉、用人生智慧给予启迪。同时,要以言传身教传递培塑家风家训,让孩子知晓体悟清白做人、廉洁持家等传统美德,让优良家风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赓续不绝。

  在走街串巷中品尝热热闹闹的“烟火味”

  人间烟火味,最是暖人心。“烟火味”源自最真实的生活,往往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只有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才能充分感受到。新春佳节,领导干部应当深入分外浓厚的“烟火味”里感受社情民意,在鼎沸的人气里贴近群众,在鲜活的语言中读懂群众,在火热的生活中融入群众。

  多些“烟火味”,需把味蕾与百姓拉近。四方食事,民间烟火,食物是百姓生活的独特语言。街巷里林立的苍蝇馆,集市上火热的路边摊,都蕴藏着厚重的烟火文化和百姓情感,释放着香味满溢的生活韵味与地域特色。党员领导干部口味不妨宽一些、杂一点,假日闲暇和家人一起多去小饭馆吃吃饭,“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感受百家味、吃惯百姓饭,走进群众先得味蕾贴近群众。

  多些“烟火味”,还需把生活方式与百姓靠近。庙会、集市是传统民俗文化和商业活动的有益结合,也是许多群众心目中的年味记忆。党员领导干部到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庙会、集市逛一逛,既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脉动,又能感受到礼乐悠扬的民俗,体味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还能听到七嘴八舌的民声,触摸街谈巷议中的社会情绪,这是实实在在体察民情的一种调查研究。

  多些“烟火味”,还需把情感与百姓拉近。“键对键”的关心终究传递不了“面对面”的温度,党员领导干部春节不妨到群众朋友家中拜拜年、叙叙旧,与群众朋友同坐一条板凳、一个沙发侃大山、拉家常,用真诚的态度嘘寒问暖,用朴实的“土话”倾心交谈,摸透群众的“酸甜苦辣咸”,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忧”,在同群众的共鸣中共振、在共识中共情,从心理上拉近跟百姓的距离,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筑牢为民情怀。

  民生所在,政之所行,感知“烟火味”绝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一种群众工作能力。领导干部要多些“烟火味”,就得常怀一颗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心,在春节走街串巷的民意闲谈中倾听群众诉求愿望,真听群众建议意见,共情群众疾苦,了解基层实情,既听得进去、又用得明确,为后续工作决策奠定坚实群众基础,用身上“烟火味”增添人民群众的“幸福味”。

  在开卷有益中滋养学识充盈的“书香味”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味”是学识涵养、理论功底的外显。学习不仅能增强思辨能力,廓清思想迷雾,还能陶冶心性和情操。春节假期有了空闲时间,领导干部可以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把原本想看但没时间看的好书拿出来,静下心来读一读、看一看。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很重要的是要先选好书。开卷有益在于优选读书内容,面对浩瀚书海,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履职尽责所需的书来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读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这些书对当好领导干部至关重要,顺境时它会赋予奋进的力量和清醒的思考,逆境时它能带来更多慷慨与辽阔。

  选了好书,还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读书是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领导干部好好读书,不妨学学古人“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的决心,拿出“攻书到底”的劲头,坚持不懈、悉心钻研。也可以学习先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书不离手、手不离笔,随时圈点、摘抄启迪人心的格言名句,记录自己有感而发的独到见解、精辟议论,做到手眼并用、入脑入心。还可以借鉴前人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的读书路径,既广泛涉猎同类书籍,又去粗取精、博观约取,不断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读书学习,贵在学懂弄通领悟透,真正把书本里的道理,变成自身日用而不觉的能力。读懂一本书,就要结合人生阅历深思,在回忆自身经历的潮起潮落中,与书中人物同悲欢、共离合,对书中论述加以印证检验;立足工作实际细悟,在反思对具体工作的应对处置中,推演书中举措的合理之处、独到之处,以及缺憾之处;针对眼前难题求解,在探寻解围脱困的方法路径中,学习临事的心态、谋事的策略、办事的要诀;等等。如此读深读透,则眼界、内涵自不同于过往,长期坚持便遇事有静气、行事有朝气、干事有灵气,还有利于熨平傲气、娇气、俗气,让自己成为心如止水、胸有丘壑之人。

  共欢新故岁,家国自此同。党员领导干部过一个别样“年味”的春节,就能更好心系百姓、置身群众,在阖家团圆中共谱家国同心、国泰民安的华美乐章,在缤纷烟花中共绘时和岁丰、繁荣昌盛的锦绣画卷,在万象更新中共创聚力改革、齐心追梦的新时代新征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