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贪蚁腐”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危害党的执政根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正风反腐,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市县党委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让老百姓可感可及。四次全会公报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放在2025年工作部署的重要位置并单列出来,对这项重要工作进行再加力、再动员、再部署。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历来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着力推动整治的重点。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部署“坚决整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三次全会工作报告要求“着力查处群众身边‘蝇贪蚁腐’”。2024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专门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超常规举措惩治“蝇贪蚁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2个全国性专项整治、协同有关部门抓紧抓实15件具体实事、因地制宜开展126个省级重点整治项目,统筹“查、改、治”一体推进,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难题、办好了一大批实事,极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集中整治要求,以实际成效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在此基础上,四次全会强调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持续深化”,指明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这一方向,明确“县以下”这一关键环节、薄弱环节,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实这项重要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对于触目惊心的“大老虎”,人民群众对眼前的“蝇贪蚁腐”感受更真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蝇贪蚁腐”态度鲜明:发力惩治,绝不姑息。从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来看,立案87.7万件,其中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就有10.4万人;处分88.9万人,其中乡科级干部11.2万人,一般干部12.8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61.3万人。这些“微腐败”就发生在群众身边。严肃查处这一群体违纪违法行为,充分彰显着一步不停、半步不让的决心力度,更说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四次全会公报已经明确,整治工作要聚焦县以下这一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持续抓下去,深化“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突出问题,接下来要在保持惩治高压态势的同时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将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次全会公报要求,着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正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原则的有力贯彻。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过程中,一些尚未打通的“中梗阻”导致政策执行变形走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也让好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不了地。正因如此,四次全会部署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而常态长效打通“中梗阻”、畅通“最后一公里”,促进改革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纪检监察工作是人心工作、群众工作,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四次全会部署今年整治工作的同时,还要求指导各地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做实事、求实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是做到因地制宜开展整治的先决条件。基层情况复杂,民生痛点难点表现形式、形成机理、解决方式必然存在差异,这决定了整治工作必须讲究政策和策略,决不能撒“胡椒面”,搞“一刀切”。了解民生痛在哪里、难在何处,制定适宜工作办法,需要打开门搞整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做虚功、不图虚名,一步一个脚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整治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真正可感可及。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关乎民生福祉,关乎人心向背。坚决贯彻落实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将持续深化整治的各项要求做实做细,保持坚决惩治“蝇贪蚁腐”的态度不变、力度不减、重心不偏,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