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为什么说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如何坚定必胜信心、打赢这场攻坚战?本期邀请专家学者从历史、理论、实践等角度谈认识和思考。
【探本溯源】用历史眼光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之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认识反腐败斗争,一定要有历史眼光、战略高度,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要用历史眼光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用历史眼光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腐败是人类社会一种共有现象,古今中外都有发生。廉洁则政兴,腐败则政息,是历史的铁律。正所谓“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纵观历史上大国兴衰、王朝更迭,其中的重要原因都是革不了自己的命,跳不出“历史周期率”。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
用历史眼光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就要同腐败作坚决斗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要完成这么崇高而神圣的使命任务,就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在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80年前,毛泽东在“窑洞对”中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给出了第二个答案。从“民主新路”到“自我革命”,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努力破解“历史周期率”问题,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用历史眼光坚定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的信心。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这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中央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要求“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彰显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如今,全党在自我革命这一重大问题上认识更加清醒、行动更加坚定,我们必须坚定打赢反腐败这场攻坚战的必胜信心,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姚金桃)
【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同腐败斗争到底的优势和底气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拥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初心使命是打赢反腐败这个“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的最大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是营造崇廉戒贪社会氛围的独特优势。
马克思主义为深入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揭示腐败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私有制及私有观念、政治根源是国家机器的存在及异化,指出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通过革命建立政权并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消灭腐败在内的各种剥削。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的关系,强调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从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到一体推进“三不腐”,再到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引领全党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科学部署全面从严治党重点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入,系统施治的思路举措更加精准。
党的初心使命为深入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不竭奋斗动力。1925年,毛泽东同志宣告:“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发出了反腐败斗争再加力、再冲锋的动员令。百年沧桑巨变,印证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不谋私利,决定了我们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有力回击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人民至上,决定了我们党能够将汇集民意民智和接受人民监督相结合,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与推动人民共同富裕相统一,做到反腐为了人民、反腐依靠人民、反腐造福人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入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丰厚文化滋养。“廉”自古就被视作“国之大维”“仕者之德”。刘禹锡因拒绝给节度使送礼而连遭排挤,仅容一桌一椅一床的“陋室”彰显其“德馨”,包拯秉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海瑞刚直如“笔架”、抬棺进谏,中国古代官员的清廉操守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严于律己、秉公用权提供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革故鼎新、勇于改过等基本元素,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紧扣党的性质宗旨、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我们党守正创新涵养自我革命精神、发挥廉洁文化“化育”功能的自信自觉。(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吕 曼)
【实践探索】从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历史性成就中坚定必胜信心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一以贯之的鲜明态度明确指出,反腐败“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反腐败斗争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消极腐败现象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打赢反腐败这场攻坚战的必胜信心。
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实现腐败治理的高度法治化和制度化。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制度和法律来约束公权力是腐败治理的题中之义。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尤为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逐步健全包括宪法、国家监察法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在内的反腐败国家法律体系。制定实施并修改完善监察法,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实现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仅《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就修订了3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纪法贯通、法法衔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法治化道路。
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腐败治理的现代化。腐败治理的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以来,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完善自身体制机制,聚焦主责主业,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切实提升腐败治理和权力监督的专业化水平。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目前数字化权力监督已经在中国的腐败治理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提高了权力运行透明度,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线索的能力,极大压缩了腐败分子利用公权力寻租的空间。
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正逐步走向腐败治理的系统化。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必须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加强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领导反腐败斗争的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持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广度,推动领域治理向全域治理拓展;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风腐同查同治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促进正风肃纪反腐各项思路举措更加科学严密有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 李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