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13期

社论

以奋发有为之姿迈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

新时代 新指南

精读原文 习近平总书记谈家庭家教家风

思想导读 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深度学习 正家风家教 树清风正气

以案为鉴 清廉传家惠久远 家风不正遗祸患

延伸阅读 传承红色家风 涵养初心使命

特别关注 ●《政务处分法》系列解读

导语 规范政务处分 完善监督制度

权威解读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政务处分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正确理解和适用政务处分与处分

        实现政务处分制度的纪法贯通、法法衔接

        政务处分的基本原则、方针和要求

        准确把握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规则

        增强政务处分的有效性

        实现监督全覆盖具体化、制度化

        规范开展政务处分工作依法保障公职人员合法权利

亮点释义 如何理解政务处分和处分并行体制以及本法适用范围的规定等

以案释法 从六个案例看《政务处分法》带来的变化

图卡迷宫 公职人员违法,“板子”怎么打

坚强保障 决战决胜新疆聚焦脱贫攻坚 深化监督保障

全景纵览 脱贫攻坚战正酣 不破楼兰誓不还

践行论要 做实巡视整改日常监督 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监督保障 清除“拦路虎” 搬开“绊脚石”

         给小微权力“上锁” 为脱贫攻坚护航

         协作区专班提升线索清零“加速度”

         以案促改助力脱贫高质量

实践故事 听“买代表”说说心里话

         让蜂农的日子甜起来

专题 ● 战“疫”进行时

用科学精准的流调抓住疫情传播源头

燕阁观察

从纪检监察工作视角看学习运用民法典

学术研究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名城话廉

红船映初心 正气满嘉兴

秀水悠悠 廉情脉脉

明德风苑

陈水林:在南湖红船边谈红船精神

讲好红色家风故事

名家荐书

王均伟:学习党的创建史的五部著作

警示剖析

官迷了心窍 财纵了欲望

知行话题

以“三个多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评论

共产党人的怕与不怕

 
讲好红色家风故事
周良书
首页
1

  传统意义上的家风是家族和家庭在培育后代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作风,对后人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红色家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并在革命家庭中传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红色家风”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有着传统家风所不具备的先进性和革命性。这种先进性和革命性对于党员家庭养成奉献、廉洁、勤俭的家风,引领社会形成崇尚奉献、廉洁、勤俭的风尚意义重大。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责任。

  要讲好“为国舍家”的故事。在红色家风中,为国舍家是一个优良传统,这在革命先驱的身上表现最为明显。正如李大钊的孙子李建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爷爷选择马克思主义,除去‘主义’本身的科学和真理的因素外,还取决于他从少年时代就树立改造中国的理想。为实现理想牺牲亦在所不惜,这深深地影响了自己。”赵一曼在牺牲前写下的遗书中,更是直接告诉儿子:“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为国舍家的优良传统被一代代共产党人保留至今并不断发扬光大。

  要讲好“廉洁齐家”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党执掌全国政权之后,不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那种做派,要求从严治家,做到廉洁齐家,这也是红色家风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毛泽东对子女严格要求,送子上战场,始终遵循“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回忆说:“我们家的家风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的机关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焦裕禄当年甚至因为妻子提了食堂里的一壶开水,把妻子说了一顿:“你是县委书记的老婆,你不能带头破坏了办公的秩序。”因为这一壶水,他还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住在县委大院的家属全部搬出去。这类故事在党的历史上是不胜枚举的。

  要讲好“勤俭持家”的故事。凭借着勤俭节约,党得以度过艰苦的岁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虽有很大改善,但我们现在还没有奢侈浪费的资本,还要继续发扬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这类故事在党的历史上也是数不胜数。比如,董必武就时常对家人说,一支笔,一片纸,一把牙刷,不值多少钱。可是,我们是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每个人浪费一点,几亿人加到一起绝不是个小数字。社会财富,大家爱惜呀!谷文昌大女儿谷哲慧回忆,父母一辈子勤俭,家里从没置办过什么贵重的家具。他们的行囊永远都只是两个木箱子,里面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和生活用品,去世时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传家宝。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党风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员“勤俭持家”家风的真实写照。

  要讲好“以学兴家”的故事。修身立德离不开学习,革命前辈们常常要求子女勤奋学习,学以致用。陈毅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好革命班。他曾写诗给子女,“生命世代续,知识无尽头。科学重实践,理论启新猷。”“接班望汝等,及早作划筹。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邓小平给几位孙辈写家书,以他青少年时代留学经历为例,勉励他们刻苦学习。他说:“我十六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重视学习、以学兴家是红色家风的重要内容。通过家庭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家庭成员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致用,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中立业兴家。(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