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化工园区里着火了吗?好大的烟雾啊!”今年1月初,蚌埠市淮上化工园区一处厂房涌起的阵阵烟雾引起了周围群众的注意。
很快,附近的安全“吹哨人”将情况报告给淮上区纪委监委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循着“雾迹”,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立即驱车赶到现场。只见工人们神色紧张,在一个十米多高的大铁罐周围挖隔离带。铁罐顶部冒出阵阵黄色浓烟,铁罐底部被腐蚀出一指多长的豁口,一些不明液体正在汩汩涌出。
原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化工企业擅自采购了一批未脱硝的硫酸溶液。由于罐体阀门密封不严,液体通过管道渗透到旁边的碳钢储罐中,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
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立即督促应急、消防、环保等部门开展现场救援,经过1天1夜连续奋战,终于妥善处理好泄漏化学品,避免了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随后,区纪委监委启动问责程序,约谈区应急管理局和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责令2家单位作出书面检查。
“幸亏附近的安全‘吹哨人’及时报告,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为鼓励、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相关从业人员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监督,淮上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应急管理局在全区聘请50名一线生产员工担任安全“吹哨人”,通过开展“我是安全‘吹哨人’”“查找身边的隐患”等活动,引导员工对企业瞒报、漏报安全问题和行业主管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举报,促进企业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转变。
为使安全“哨声”吹得更响更准,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会同驻在单位为安全“吹哨人”量身定制了“监测—研判—报送—化解—跟踪”闭环运作模式,指导其深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开展针对性摸排,通过定期监测、分析研判等方式,实现对安全生产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同时,区纪委监委建立“吹哨报到”机制,要求安全“吹哨人”哨声一响,纪检监察干部立即“到场”,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去年以来,在安全“吹哨人”的助力下,区纪委监委共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安全事故4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组织处理1人。(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