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当淄博凭着“一串烧烤”快速成为“网红城市”,当媒体和研究机构纷纷感叹烧烤爆火的背后是温暖、是满满的人情味,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决心和强大执行力,是老百姓期盼的政通人和之时,人们也在惊叹何时政府服务理念和干部作风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水滴石穿,绵绵用力,这样的变化早已发生。在山东的采访调研中,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企业家,都在向我们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在国内经济回暖向好,各地区各战线都在争分夺秒抓经济、促发展的形势下,好作风就是生产力,就是一个地方的吸引力、竞争力,生产要素势必会向营商环境好、干部作风好的地方流动。就如济南市济阳区的一位领导说,我们区其他优势不明显,招商引资靠的就是“一张笑脸”、一份诚意;某工业园区一位负责招商的总经理说,“去外地招商引资带着一摞材料,都不如讲几个当地政府为企业解难题的故事”。诚意“笑脸”与暖心“故事”,实则为一个地方好风气的凝练表达,也是企业纷至沓来的强大吸引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营商环境中作风建设的内涵早已不仅是整治靠企吃企、吃拿卡要,而是有了更为深化的拓展和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既包括落实党中央的好政策是否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当地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对企业诉求是否推诿扯皮,执法监管是否简单粗暴“一刀切”,也包含能否积极主动、上前一步为企业争取政策、解决问题,等等。这就要求一个地方的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清正廉洁、规范用权,还要解放思想、务实勤奋,担当作为、敢试敢闯;不仅要了解影响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具体问题,还要透过千千万万个市场主体的感受去掌握共性问题,而这更加考验党员领导干部的站位、格局和能力。
市场主体对政府、对领导干部的期待在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纠治不正之风、涵养好的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手段方式也必须升级提效。山东省委省政府成立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省政府自2020年以来连续发布4个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省纪委监委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省市县分别设置企业、项目监测点近3000个,改革审批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双随机一公开”避免对企业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对待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已逐渐成为共识,以往捆在企业身上的“绳子”不断松开,企业生机活力不断释放,企业生产力由此得到不断提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风气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但坚持下去一定会惊觉变化和效果。就如很多人不知道,淄博已连续3年开展“中梗阻”专项整治,这与今天大家看到各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行动有力听指挥、凝心聚力护市场不无关系;沂蒙革命老区临沂成为北方直播带货大市,在这里每月都会开展“企业评部门”活动,企业的声音直接影响着职能部门的考核;山东连续3年入选全国工商联评选的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这些变化貌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实为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积跬步”“积小流”。当人们看到作风建设能换来一个地方真金白银的发展成果,能实实在在促进政通人和、赢得美誉连连,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坚定我们坚持抓作风、优环境的决心和信心。(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