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17期

社论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要闻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李希在山东调研时强调
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  进一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  新指南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华

鼓起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精气神

特别关注

铭记历史  致敬胜利——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掠影

坚持新思想引领迈向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数据监督助力公权力规范运行

用大数据照亮公权力运行每条轨迹

编织监督全时全程在线新网络

构建主动发现行权异常新渠道

探索大数据监督融入治理新路径

大数据监督之我见

主动顺应必然趋势  坚持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

一得之见

强化系统观念提升办案质效

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兰台论策

综合发力提升办案质效·之三
把审查调查“三化”建设推向纵深

查审协同助力案件查办提质增效

疏堵点破难点  推动“三化”建设走深走实

正风反腐在身边

全面从严治党·县乡行
坝上清风扑面来

让民宿留住脚步

卓玛泽仁的心愿

守护黄河入川的那片绿

在干事创业中磨砺奋斗人生  在为民造福中升华道德境界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走进展览

鉴史铸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探寻抗战胜利的精神密码

太行浩气传千古——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铁军忠魂铸丰碑——探访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零下四十度热血难凉——参谒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接受精神洗礼  激发前行动力

知行话题

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精准惩治“围猎”行为

评论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鼓起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精气神 

胡  敏

1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回响,总能穿越时空,在时代的关口发出撼动今人的钟鼓强音。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是这一天,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8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我们举行盛大阅兵仪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的是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铿锵有力的话语,不仅展示了一个伟大国家和伟大民族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以历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进一步鼓起全体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精气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

  沧桑巨变,告慰抗战历史的最高礼敬

  八十载光阴流转,八十载峥嵘岁月!

  忆往昔,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1931年,日本侵略者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7月7日,又悍然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军国主义一次次野蛮入侵,致使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生凋敝。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1931年至1945年,这是一段烽火连天极其艰难的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史上最为惨烈而又最为光荣的抗战岁月。华夏儿女饱含国破家亡的悲壮,书写着前赴后继、同仇敌忾的抗争,铭刻着气冲霄汉、舍身报国的英勇战斗,呈现了一个勇毅民族不甘屈辱、宁死不屈的强大意志,迸发出“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民族精神。

  忆往昔,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挺膺担当,秉持民族大义,高举抗日旗帜,发挥出中流砥柱作用,带领亿万同胞以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争取民族独立,匡扶人类正义,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看今朝,八十年沧桑巨变。昔日硝烟虽已远去,胜利号角音犹在耳,神州大地换了人间。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凝视今日神州大地万千气象,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更加坚定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到如今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积贫积弱、任人欺凌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发展发出中国声音;从国家基础薄弱、物资匮乏,人民生活缺衣少食、温饱不足到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历史性跨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发愤图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意气风发。

  看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中国经济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十四亿多中国人牢牢端稳了“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嫦娥”探月、“天问”探火、C919翱翔蓝天,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捷报频传,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一组组数据变化,一幕幕生活变迁,生动刻画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大地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这片土地,如今已成为和平安宁、充满生机与发展活力的热土。人们亲身感受到的每一项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都是对抗战先烈们为之奋斗牺牲的和平与发展愿景最生动的告慰和最高的致敬。八十载峥嵘岁月,演绎出一部从苦难到辉煌的民族史诗、一曲由沉沦迈向复兴的壮丽乐章。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合唱团成员挥舞旗帜。

  精神传承,熔铸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光复河山的雄壮诗篇,也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树起了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丰碑。

  伟大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精神丰碑,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更激发了新时代新征程民族精气神,熔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厚植爱国情怀,筑牢新时代新征程精气神的情感根基。在最深重的民族危机中,“爱国”二字重如泰山。无数中华儿女,不分党派、民族、阶层,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或投笔从戎、血洒疆场,或毁家纾难、支援前线,或潜心钻研、科技报国,都发出救亡图存、誓死不做亡国奴的铮铮誓言。从“山河破碎”到“国泰民安”,爱国情怀需要传承与升华。新时代的爱国情怀,建立在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实基础上,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自信上,融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建设强大国家、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厚植新时代爱国情怀,不再是危亡之际的悲壮呐喊,而是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把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将对祖国深沉的爱转化为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激扬民族气节,挺直新时代新征程精气神的精神脊梁。抗战岁月,面对强敌的武力侵凌和狂傲,中华民族展现了绝不屈服、绝不低头的民族气节。无论是正面战场的惨烈搏杀,还是敌后战场的艰苦周旋,无数将士彰显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铸就了维护民族尊严的精神长城。从“宁死不屈”到“自尊自信”,民族气节需要坚守与弘扬。新时代的中国,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以更加平等、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激扬新时代民族气节,就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国际交往中不卑不亢,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风险挑战面前坚韧不拔,继承那种“不为强权所屈”的骨气,将其转化为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毅力,转化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立场。

  砥砺英雄气概,勇担新时代新征程精气神的千钧重担。面对敌人的屠刀,英雄气概贯穿于无数抗日将士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壮举中。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以血肉之躯抵挡枪林弹雨,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从“浴血奋战”到“攻坚克难”,英雄气概需要赓续与展现。新时代的中国依然英雄辈出。和平年代的英雄气概或许不再仅仅表现为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而是更为广泛地体现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条战线上,体现为科研工作者埋头攻关、勇攀高峰的执着,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呕心沥血的奉献,抗疫逆行者白衣为甲、舍生忘死的无畏,解放军指战员捍卫疆土、不惧强敌的勇毅……新征程上,我们依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砥砺英雄气概,要学习先烈们那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顽强意志,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

  坚定必胜信念,照耀新时代新征程精气神的远大前程。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坚持抗战到底,靠的就是“最后胜利必属于我”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光辉著作,科学预见了抗战进程,昭示了正义必胜的强大信仰,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从“光明在前”到“民族复兴”,必胜信念需要坚定和夯实。当年先辈们期盼的“光明前途”,展现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新时代的必胜信念,要求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保持战略定力,认清我国发展的光明大势,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信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不可阻挡。

  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历史川流不息,精神光耀千秋。从昨天的苦难辉煌到今天的盛世气象,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始终是凝聚民族力量、支撑民族奋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开创未来,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沉甸甸的十六个字,凝聚着我们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召唤着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焕发出新时代新征程的精气神,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引以为戒,还原历史真相,从苦难辉煌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唯有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才能在存亡考验中屹立不倒。历史的智慧更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缅怀先烈,是为了在追思致敬中传承先烈们的民族气节,学习先烈们的崇高风范,继承他们的未竟事业。先烈们用生命诠释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绚丽的篇章。每一次缅怀,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次致敬,都是基因的传承。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民族气节生生不息,让红色血脉涓流不断,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珍爱和平,是为了在历史反思中坚守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华民族从战争的废墟中走来,最懂得和平发展的珍贵,始终秉持“以和为贵”的传统智慧,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倡导者践行者守护者。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变革世界中,中华民族以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这是中国人民对历史最好的回答,也是对未来最真切的承诺。

  开创未来,是为了在历史接力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将历史的启示转化为奋进的行动。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先烈们用牺牲换来了民族独立,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团结一心的奋斗姿态,把无数先辈矢志追求的复兴梦想变为现实。这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对未来最美的开创。

  新时代新征程,以史为镜、以史明志、面向未来,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再次书写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