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01期

社论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挺膺担当

要闻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新时代  新指南

回眸2024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全党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方向

奋进新征程  逐梦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导党纪学习教育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回眸2024   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纪检监察
一切工作

以有力有效政治监督推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着力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动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

充分释放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在深化改革中完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体系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铁军

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

特稿

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党的二十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和腐败问题工作综述

特别关注

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学习解读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提供法制保障

建立监察再派出制度   增强监察监督全覆盖有效性

准确把握新增监察强制措施的内涵   依法审慎适用监察强制措施

依法准确适用留置时间再延长和重新计算制度

建立禁闭制度   强化对监察人员的监督

图说纪事

回眸2024   在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
担当作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剪影

正风深一度

回眸2024  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眼中的正风肃纪反腐

政治监督落细保障决策部署落地

正风肃纪反腐就在群众身边

监督者主动接受监督

书记说纪

回眸2024  推动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扛牢政治监督首责唱好“双城记”

紧盯重点领域深化腐败治理

靶向发力守护群众“洁净”空间

用纪律尺子划出“标准线”

激活监督“神经末梢”

破除风腐一体勾连的链条

中华好家风巡礼

传承千年   泽被后世
——寻访一代大儒张载关学思想中的家规家训

清心不欺事   襟怀照古今
——从范仲淹家风家训看为官者的忧乐观

评论

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党的二十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综述 

本刊记者  董菲晨

1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人民至上的实际行动,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长期性工作持续扎实推进,并于2024年部署集中整治,要求下大气力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以实际成效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格局完备、履职到位——
  拧紧责任链条同向发力整治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都对此作出专门部署,中央纪委常委会多次进行谋划安排。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整治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并持续推动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常态化机制化。2024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精心部署开展集中整治。

  为确保集中整治扎实开展,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多次听取汇报、提出要求,统筹谋划部署、持续深入推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亲自领导推动,深入基层调研有力指导。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主任刘金国直接指挥,全程调度推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责任;同时专门组建督导组,围绕责任落实、突出问题整治、案件查办、工作实效等方面开展持续督导。

  主体责任能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集中整治成效。集中整治部署时,就将强化主体责任放在重要位置。各省区市党委政府主动履责担责,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职责分工,具体部署分管领域整治工作,有力推动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行动、一贯到底。北京市委把集中整治作为月度点评会重要内容,在全市大会上通报问题、传导压力;浙江省委以上率下,督促市县党委书记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湖北将集中整治列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以此压实各方责任。

  主体责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障。各省区市纪委监委成立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靠前指挥、直接主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落实纪委常委包市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发力,将责任层层压实到县级“主战场”。在集中整治推进过程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及时向同级党委(党组)汇报最新部署要求、最新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督促职能部门增强主观能动性,以集中整治为契机深入解决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比如,广东省纪委监委全覆盖向相关省直部门发出工作建议,将推动办实事情况纳入委领导包市内容;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定期向党委报告典型案例,督促盟市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扛起责任,以务实举措推进集中整治。

  职能部门与民生需求关系密切,针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多面广现实情况,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同向发力、同题共答,通过问题排查整改、执法检查和行业治理,积极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线索,条线推动各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以“校园餐”管理问题专项整治为例,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工作专班组长,通过“四不两直”调研、举办线上培训班、部署国家督学入校督导等,强力推动“校园餐”管理问题整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力查处校园食品违法案件;财政部将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与“校园餐”管理问题专项整治一体推进,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补短板、强弱项、查问题。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整治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监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的联动体系,切实拧紧了各方责任链条,超常规纵深推进,保障集中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纪检监察干部在灵川镇桂山村水稻种植基地了解相关情况。  吴震/摄

  重点突出、举措有力——
  狠抓纠风治乱取得阶段实效

  始终保持严的基调,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惩治什么问题,是二十届中央纪委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以贯之的思路举措,也是本次集中整治的鲜明特点。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以专项整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重点纠治乡村振兴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涉农腐败案件,在反腐治乱中持续督促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等底线。医药领域问题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配合开展这一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统筹监督执纪执法力量,深入履行监督职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在整治群众深恶痛绝的“村霸”“街霸”“矿霸”等问题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一大批涉黑涉恶和“保护伞”问题,守护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次集中整治开展以来,锚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2个全国性专项整治、协同有关部门抓紧抓实15件具体实事、因地制宜开展126个省级重点整治项目,统筹“查、改、治”一体推进,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难题、办好了一大批实事。

  中小学“校园餐”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2个全国性整治项目,在集中整治中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抓,既注重以案开路,也做好建章立制。在整治“校园餐”管理问题方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的指导意见》,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问题大排查,首次摸清全国中小学食堂及供餐情况等底数。截至2024年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收受回扣等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在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方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推动完善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并会同农业农村部门督促整改低价合同、超期合同、“人情合同”等乱象。截至2024年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相关问题11万个,处分8.9万人。

  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是涉及面最广、群众急难愁盼最集中的领域。找准问题、办好实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公安、民政、人社、住建、卫健等相关部门,上下联动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推动一系列具体问题得到解决。比如群众呼声很高的重复医学检查检验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卫健部门做好“互认”,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1588家三甲医院,可对国内三甲医院出具的超过100项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坚持听取群众呼声,开门搞整治,是做好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方法,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具体举措。在整治过程中,各地找准难点痛点问题,精准发力推动解决。如上海市纪委监委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对接信访举报、审计移送以及12345热线工单等情况,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将“窗口”服务、困难群众救助等内容作为重点整治内容。广西紧盯部分地方糖料蔗良种良法补贴资金发放不到位问题,精准排查欠兑底数,制定一县(市、区)一方案,惠及涉农家庭(企业)115万户(个)。

  “规定动作”蹄疾步稳,“自选动作”因地制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导各省区市结合实际,选取本地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项目化方式纠治顽瘴痼疾,省级层面共确定126项重点整治项目,为人民至上添加了真实可感的注脚。立足实际,浙江针对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过多问题,推动出台“白名单”制度,让师生把更多精力放在课堂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针对惠农惠民补贴政策涉及人员广的特点,通过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推动临时救助、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等专项资金发放到位。

  实践是最好的练兵场,基层是练兵的“主战场”。为解决基层监督力量分散、空编严重、办案薄弱等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部署安排,于2024年印发《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纵深推进集中整治的过程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一方面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优化机构设置、有效提升监督办案人员占比,切实扭转基层监督办案薄弱局面;另一方面,采取片区协作机制规范化制度化、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深化运用大数据“智慧”监督等有力措施,并以教育培训提升监督质效,既通过集中整治工作为推动《意见》落实注入强大动力,又以改革实际效果为集中整治提供有力保障。

  成效提升、百姓满意——
  常态长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整治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站在党的二十大以来接续发力取得的成效基础上,集中整治开展至今,群众普遍反映闹心事少了、获得感多了,亲眼见证基层正风反腐在行动、有力度,也真切感受到风气正在变好。

  在江西九江,“到手难”的征地补偿款已经逐笔核清、逐笔发放;在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困扰群众多年的屠宰场噪音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安徽含山县铜闸镇,5300余户居民在集中整治后喝上了“放心水”;在青海囊谦,被侵占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59万余元已返还给了44名群众……一系列群众可感可及的变化充分证明,集中整治十分必要、深得民心。

  群众最怕“整治一阵风,查完就放松”,打心眼里期盼着整治工作能够长期抓、常态抓。从党的二十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专项整治的举措和成效来看,“标本兼治”是关键。比如《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就明确要求,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深化以案促改促治促建。

  实践表明,通过集中整治,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聚力查处一批浮在面上的问题,而针对那些久治不愈、死灰复燃的顽瘴痼疾,必须在整治基础上深刻剖析根源,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案件查办和突出问题整治两手抓、贯通抓的同时,着力做实以案促改促治,结合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推动完善制度和政策措施,促进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分类施策才能更好深化治理。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推动个性问题点对点解决,共性问题面上整改。湖南针对洞口县棚改项目涉假造假暴露出的共性问题,推动省住建厅等7部门联合出台棚户区改造相关的十六条措施;四川射洪发挥农田规模化优势探索产销联动机制,避免“非粮化”“建而不用”等问题。针对多发性、系统性、同质性问题,推动开展行业系统专项整治,放大以案促改促治的叠加效应。天津市河东区针对养老社保类资金管理问题梳理一批典型案例,形成“类案”查办指导说明,推动部门系统整治;河南针对学生营养餐领域暴露出的资金使用、食堂管理、企业配送、大宗食材采购不规范等问题,推动省教育厅等部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食材配送企业准入退出制度》等制度12项。集中整治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立足当下也放眼长远,持续推动形成维护群众利益常态长效机制。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巩固拓展集中整治成果,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