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06期

社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要闻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李希在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上强调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锻造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铁军

两会专题

凝心聚力向前进——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论国是

李希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新时代  新指南

共绘伟大事业新图景——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上两会

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

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塑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专题采访

一步不停歇  半步不退让——代表委员建言正风反腐再加力

大力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代表委员谈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正风深一度

以优良作风攻坚克难

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门”

以优良作风助力高质量发展劈波斩浪

学术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自我革命精神的三个维度

一得之见

把基层监督做深做实

正风反腐在身边

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之间的泉州之变

一座万亿GDP城市的政企共生实践

中华好家风巡礼

爱莲江头  百年清风——寻访周敦颐爱莲文化中的家风家训

吏瘦民肥天下兴——从江苏泰兴黄桥何氏家范看为官者的为民情怀

知行话题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评论

以扎实行动持续擦亮“金色名片”


一步不停歇 半步不退让 

——代表委员建言正风反腐再加力 

本刊记者  沈叶  余哲西

1

  正风反腐,民心所向。在人民网公布的2025年全国两会调查中,“正风反腐”一词再次吸引网民瞩目,位居热词榜第2位。两会期间,围绕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护航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话题,代表委员谈体会、提建议、献良策,盼正风反腐再加力。

  严惩“蝇贪蚁腐” 让群众可感可及

  “蝇贪蚁腐”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危害党的执政根基。2024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超常规举措依法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与会同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通过亲身参与和见证,我看到集中整治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那些长期困扰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正在逐一被妥善解决。”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芒果试验站站长陆弟敏介绍,作为第二届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去年他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第五督导组一起,到桂林的两个县督导中小学“校园餐”、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突出问题的整治情况。“纪委监委既严肃细致查处‘微腐败’,也用心用力抓警示整改。”陆弟敏谈道,在他们督导的一所学校,后来食堂改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不允许承包或变相承包给他人经营,学校还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全程参与和监督“校园餐”食材采购等事宜。“现在学生们每顿饭比原来少交一块钱,但反而吃得更好了,家长们也更放心了,这就把钱花在刀刃上了。”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各地区各部门用情用力。“集中整治直面民生痛点,惩治‘蝇贪蚁腐’,以精准监督和系统施治回应群众关切,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副局长贾晓亮,也是一位来自基层的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在跟随督导组到黑龙江省绥化市督导调研的过程中,他看到,在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安达市的医院主动联系当事人退还超额收取的加床费用、代购床单费、病历档案袋费用等;肇东市住建部门督促物业企业以物业费抵扣的方式退还违规收取的抬杆费……“虽然涉及的金额都不多,但这些举措彰显了公平正义,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贾晓亮说。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苏呼撒村党支部书记马世功留意到,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在部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时明确强调“再狠抓两年,确保取得更大成效”。“我们期盼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通力合作,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尤其对群众身边的腐败一个也不放过,这样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更安心、更舒心。”马世功谈道。

  整治形式主义让干部真抓实干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更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对于过去一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成效,与会同志不吝点赞。

  “确实减到了基层干部的心坎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曹司街道党工委书记袁姝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以她所在的街道为例,2024年,党建成效考核指标从121个减少到36个,各类小程序和业务系统从43个减少到16个,收文比2023年下降近70%……一系列举措让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走出办公室,走出会场,走到群众家里,办实事、暖民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切实把面向基层的多头重复、指标细碎、方式繁琐的督查检查考核减下来,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事上”,这让袁姝倍感振奋:“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要充分把握‘应减之负’和‘应尽之责’的关系,更好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继续做好减负‘减法’和赋能‘加法’,同广大社区群众一同绘制幸福美好生活画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最怕的是“一阵风”“翻烧饼”。从现实情况看,基层“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要持续加大为基层减负力度,切实为基层松绑‘瘦身’,让基层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瑶山乡党委书记盘健的一席话说出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则期待,在目前三张“村级组织工作事项清单”划清村级组织主责事项、协办事项和不应承担的事项基础上,未来能严格落实村(社区)工作事务准入制,需村(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事项由党政群机构依法依规提出申请,经同级党委和政府批准后纳入清单管理,切实解决基层“责任超载”问题。

  减负的目的不是不作为,而是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长期在窗口一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党支部书记马丽一直有这样一个理念:窗口虽小,责任却大,你是什么样子,老百姓心中的税务局甚至政府就是什么样子。“要通过服务小窗口把国家的战略方针和惠企利民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纳税人缴费人遇到的每一件小事难事办实办好办明白。”马丽表示,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特别是一些个性化疑难问题的处理,需要基层干部提供灵活多样有温度的服务,让群众感受到“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便捷和实惠。

  “通”达民心民意,“道”出开放自信,2025年全国两会上,“委员通道”“代表通道”“部长通道”吸引众多中外媒体关注。图为3月5日“部长通道”现场。

  清淤排障疏堵让营商环境更优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话语引发不少代表委员共鸣。

  到东北工作近三年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感慨,今日东北大地、辽沈大地日新月异,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近年来,辽宁省纪委监委连续部署开展营商环境监督行动,‘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的亲清政商关系日渐深入人心,推动企业显性和隐性交易成本明显下降。过去一年,辽宁释放惠企红利近40亿,民企外贸占总外贸总额近50%,510万市场主体营商满意度达90%以上。”余淼杰认为,要继续以反腐惩恶清障碍,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各类交易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让“投资争过山海关”。

  “亲”和“清”既辩证统一,也并行不悖。亲而有度、无事不扰,清而有为、有呼必应,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针对一些地方入企检查频次过高、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为此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纠治违规异地执法”的提案。“规范执法行为可有效减少企业应对多头检查、重复处罚的非生产性支出,增强企业家信心,这对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尤为重要。”他建议,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特别是对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进行审查核实,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

  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关键在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真正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施乾平注意到,当前中小民营企业面临净利率持续下降、资金压力增大、运营困难及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企业纾困政策时则因“一刀切”、针对性不足等影响了实际效果。对此,他建议政府深入民企一线实地调研时要精准识别企业需求,差异化帮扶困难企业,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大力推进公平竞争与市场准入,破除行业隐性壁垒,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切实为民营企业减负。”施乾平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