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泉州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2024年,泉州以6.5%的GDP增速领跑全国万亿城市,民营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泉州民营经济崛起以“晋江经验”的提出为标志,历经40余年持续保持活力,其动因虽是多维的,但也有一些值得总结的典型经验。
历史积淀与文化基因的赋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泉州深植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与“爱拼敢赢”的创业基因。这种文化传承使得泉州民营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泉州企业家群体以“输赢笑笑”的心态应对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等波动中形成抗风险共同体,近年来更借跨境电商等创新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政策创新与制度供给的突破。泉州通过持续的政策创新,不断释放市场活力。泉州推出“九奖八补七服务”政策包,通过技改贴息贷款、园区容积率提升等举措,2023年带动工业投资超千亿元。作为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设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及“技术改造专项贷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些政策供给的突破,为泉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协同效应。泉州培育纺织服装、鞋业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一镇一产业”格局。晋江陈埭镇运动鞋产业10公里半径内即可完成全链条配套,实现降本增效。政府主导的“万家企业手拉手”行动推动产业链协同,180家龙头企业与2000家中小企业形成协作网络,拉动产能600亿元。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协同的发展模式,为泉州民营经济持续壮大提供了强大动力。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驱动的双轮驱动。泉州企业家以“敢为天下先”精神撬动技术革新。2024年泉州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5%,高新技术企业达3084家,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接近2%。如,九牧打造黑灯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5%,信和新材料打破核电涂料外资垄断成为行业“单项冠军”。双轮驱动的成功经验,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路径。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跃迁。泉州以“数改智转”驱动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2024年建成数字化产线超百条,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德奥针织引入AI验布机实现质检效率提升10倍;九牧建成全球首个5G智能马桶工厂,带动全产业链生产效率提升。智能化改造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缩短产品迭代周期,为泉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单一市场到双循环格局的拓展。泉州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024年实现进出口额1764.2亿元,占全市总额的65%。百宏聚纤借力“一带一路”建成越南生产基地;华清电子核电涂料打破外资垄断进入欧洲市场;安踏等本土品牌通过并购国际品牌等方式提升全球影响力。“海外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新范式为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从代工生产到品牌化与生态化升级。泉州企业逐步摆脱代工依赖,打造自主品牌矩阵,通过探索“链主企业+小微园区”模式,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恒安主导制定了10项国家级标准,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九牧投资58亿元建设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和发展。
泉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个“低制度成本、高创新能力、强韧性”的民营经济生态系统,使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创造价值。在今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泉州市纪委监委瞄准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创新打造“亲清家园”智慧监督服务平台,以数字化监督深度融入治理体系,为营商环境优化保驾护航,这些都为泉州民营经济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作者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会员、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商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