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06期

社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要闻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李希在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上强调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锻造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铁军

两会专题

凝心聚力向前进——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论国是

李希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新时代  新指南

共绘伟大事业新图景——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上两会

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

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塑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专题采访

一步不停歇  半步不退让——代表委员建言正风反腐再加力

大力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代表委员谈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正风深一度

以优良作风攻坚克难

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门”

以优良作风助力高质量发展劈波斩浪

学术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自我革命精神的三个维度

一得之见

把基层监督做深做实

正风反腐在身边

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之间的泉州之变

一座万亿GDP城市的政企共生实践

中华好家风巡礼

爱莲江头  百年清风——寻访周敦颐爱莲文化中的家风家训

吏瘦民肥天下兴——从江苏泰兴黄桥何氏家范看为官者的为民情怀

知行话题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评论

以扎实行动持续擦亮“金色名片”


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门” 

本刊记者  陈杨

1

  天门,地处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过去广为人知的,几乎都不是加分项——辖区面积小、经济体量小、产业结构失衡等。在当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大环境下,这些难题环环相扣、相互交织,进一步束缚着发展脚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对天门而言,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已迫在眉睫。为此,天门市委立足实际提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以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吹响了“破局”发展的冲锋号。

  转型升级——夯实传统产业“底盘”

  走进天门纺机企业党建园,一张中国纺织行业多项“第一”清单,记录着企业的辉煌,也能看出传统产业升级的端倪。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天门素有百里棉乡之称,棉纺业的发达,诞生了这家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生产棉纺并条机的企业。如今,面对纺织产业的快速变革,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40%以上的天门纺机正在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天门纺机是当地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发展的一个缩影。2020年底,一千多家纺织服装企业,总产值不过百亿元,最大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刚过亿元。这组数据,让天门人坐不住了。到底是纺织服装产业不行了?还是天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路子不行了?“天门过去以线下生产、加工服装为主,处于价值链底端。”市发改委主任周启荣说,在服装行业,掌握销售渠道才能占领价值链高端。产业没有天花板,有天花板的是我们的思维。明晰思路后,天门探索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形态。搭建供应链,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服装电商为主攻方向,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聚焦面辅料等供应链企业重点招商,引进锦纶、涤纶、尼龙切片等多个项目,推动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栽起梧桐树,自有凤还巢。“这款连衣裙面料特别显瘦”,在天门衣尚直播间里,主播正在推荐新品女装,数千件样衣挂满货架。负责人肖文俊介绍,公司从广州搬迁回天门,从事服装电商直播,年销售额20亿元。和肖文俊一样,数以万计的天门籍在外从事服装产业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目前已有2000多家服装电商企业聚集天门。2024年,销售额超500亿元。

  和服装产业一样,天门其他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也愈发清晰。“以前什么都想做,一个乡镇都恨不得发展五六个主导产业。”周启荣坦言,一味求多求全,没有真正沉下心把一个产业吃深吃透,结果就是都做不好。聚焦主导产业,不“蛮拼”成本招商引资,有所为有所不为。天门确定另外三个优势传统产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通过“百企百亿”技改工程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构建支撑天门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耦合新兴产业“链条”

  “这个型号的产品,从国外进口需要500多元,我们生产的只要80元。”在铭磊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总经理张亦磊拿起一个刚刚组装完成的铝制气动气缸说道。气动气缸是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的重要配件,广泛运用于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医疗器械等自动化工业领域。2024年6月,铭磊铝业正式投产,半年多生产100万套气缸,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从签约到开工,仅用半个月;从建设到投产,最快的子项目仅用3个多月。”张亦磊介绍,市委、市政府将专题会开进产业园,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为项目建设提速加力。

  同处天门绿色循环产业园的立铭铝业车间机声轰鸣,一根根铝棒自动喂入挤压机,经过高压、冷却、拉直、氧化等工序后,被“瘦身”拉长,变身优质铝型材。作为铭磊铝业的上游企业,立铭铝业的铝型材直供气缸生产,去年完成销售收入2.3亿元。2023年,天门抢抓循环经济风口,以铝制品深加工为核心,聚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构建“回收—拆解—再生—制造”绿色循环利用体系,全力延链、补链、强链。在前端,回收废旧家电,拆出铜、铁、铝等再生材料;在中端,废塑料制成塑料颗粒和中空模板,废铝加工成铝锭、铝板锭、高端铝棒等;在末端,制造光伏边框、气动气缸、精密模具等产品。

  “最初签约时只有3个子项目,目前已增加到14个,绿色循环产业园越长越大。”园区已聚拢十多家配套企业,实现产值47亿元。“今年力争新增7家规上工业企业,打造天门第一个百亿产业园区。”市经信局局长陈明敏说。

  工程师在调试自动牵引车

  谋篇布局——接通未来产业“赛道”

  电子信息是天门“无中生有”的一个产业。“放眼未来,一定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陈明敏表示,布局新赛道,天门最大的优势是离武汉近。毗邻武汉,是机遇。武汉新兴产业朝气蓬勃,令人心动。毗邻武汉,更是挑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背靠大树不长草?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才能在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

  芯片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前景。厚度仅有150微米的一块玻璃上,密密麻麻地排布了近8万个玻璃通孔——这是通格微公司的“双层导通玻璃基线路板”的产品,是构建起集成电路的核心部件。负责人龚茂介绍,公司从事玻璃基芯片封装载板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预估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而这块“玻璃”,正是天门电子信息产业新中求优的缩影。而另一边,在宝昂新材料公司自动化率超70%的万级洁净车间内,一张张偏光片从检测设备里鱼贯而出,良品率达99%。龙头企业接连落户、不断壮大,为天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天门主动配套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紧盯封装测试、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及电子元器件等领域,蓄势新百亿级的产业集群。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5%,数字大幅跃升的背后,是天门产业格局之变、转型升级之变、发展模式之变的积厚成势。

  让市场主体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结束通格微公司采访时,记者问企业发展有什么困难,负责人龚茂毫不犹豫地回答,“有困难找政府”。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企业到天门后的安全感和底气。

  “我们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对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笔经费、一抓到底跟踪推进。对中小微企业,走千企访万户促发展,建立问题开单、交办、反馈的闭环机制。“实行全链条产业招商、全过程企业服务、全方位政策扶持。”除了专班服务,还有司法服务,法官驻企、保护产权,为企业营造安心发展环境;还有政务服务,政企“微”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企业的困难就是政府关注的焦点。生产成本核算是企业生存的核心问题,其中用地成本占大头,“目前公司租用的厂房有补贴,企业搬迁也有政策优惠,所以‘回家’并没有花费多少资金。”肖文俊说。服装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样不可忽视。由于以前没有规模效应,物流成本曾是天门服装电商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集聚生产企业,为物流公司快速收纳快递包裹和分发物料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对接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政策和设施便利。政府在与物流企业的谈判中下了很大功夫。市商务局局长钟儒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每单物流成本为2元多,经过一步步商谈,目前物流成本降低了二分之一。”

  既落“及时雨”,又上“暖心茶”。2023年天门出台《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倍增的七条意见》,助企业搭上“高速列车”——贷款有贴息、投资有补助、人才有激励……细细梳理七条意见,龚茂发现,每一条意见都切合企业发展需求。

  好政策要落实好,才能真正惠及企业。对此,天门市纪委监委深入企业进行走访,实地了解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情况,督促责任单位拿出有力措施帮助企业纾难解困。聚焦政策落实、项目推进、问题整改、工作作风等方面制定工作方案,将政治监督嵌入到一个个项目、一项项具体事情,逐一明确重点。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纪检监察工作,促进各类监督协同高效,以有力监督推动党员干部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天门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向着“破千亿”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天门的干部作风为之一新,发扬实干担当精神,“天门在行动”的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如今,天门连续三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省第一,发展速度从落于人后到高于全省平均、领跑同类城市,天门干部群众激流勇进、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运行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天门曲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