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06期

社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要闻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李希在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上强调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锻造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铁军

两会专题

凝心聚力向前进——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论国是

李希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新时代  新指南

共绘伟大事业新图景——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上两会

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

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塑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专题采访

一步不停歇  半步不退让——代表委员建言正风反腐再加力

大力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代表委员谈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正风深一度

以优良作风攻坚克难

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门”

以优良作风助力高质量发展劈波斩浪

学术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自我革命精神的三个维度

一得之见

把基层监督做深做实

正风反腐在身边

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之间的泉州之变

一座万亿GDP城市的政企共生实践

中华好家风巡礼

爱莲江头  百年清风——寻访周敦颐爱莲文化中的家风家训

吏瘦民肥天下兴——从江苏泰兴黄桥何氏家范看为官者的为民情怀

知行话题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评论

以扎实行动持续擦亮“金色名片”


爱莲江头 百年清风 

——寻访周敦颐爱莲文化中的家风家训 

本刊记者  窦克林  通讯员  魏翠

1

  青砖灰瓦,檐角飞翘;流水潺潺,错落有致。坐落于广西桂林甘棠江上游护龙河西畔的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依山傍水、古朴清雅,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聚居地。自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历经650余载,这里始终传承弘扬周敦颐的爱莲文化,涵养出周氏后裔特有的家风家训。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周敦颐廉洁文化展馆。

  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乃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其名篇《爱莲说》以莲喻“廉”,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清廉为官的崇尚,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爱莲文化。周敦颐去世后,繁衍生息于湖南、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的周氏子孙皆尊崇爱莲文化,形成了表述虽有不同,但基本内容始终围绕爱莲文化的家规家训。如在周敦颐故里湖南道县,周氏后人围绕“出淤泥而不染”“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务民”“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等爱莲文化精髓,制定了以“诚”“俭”“忍”为要诀的家风家训,引导后世子孙为民者“积德、行善、慈爱”,为官者“兴农事、重教化、救良民”。

  迁居江头村的周氏后裔,经过跨越明清两朝、300余年的爱莲文化传承沉淀,并深刻汲取周敦颐的理学精髓,于清道光年间归纳总结出《周氏家训》。这部家训共80句320字,每句4字,言简意赅、便于诵读,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层面为后人确立了行为准则。在个人层面,家训教导子孙秉承祖训,弘扬家风,遵循六德六行(智、信、圣、仁、义、忠;孝、友、睦、姻、任、恤),以“真诚”立身待人。在家庭层面,强调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在社会层面,要求族人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对有困难者及时伸出援手。从国家层面,提出从政为官要报效国家,清廉务实,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先,舍小家为大家。

  为弘扬爱莲文化,传承家规家训,江头村周氏后裔于清光绪八年修建爱莲家祠,这不仅是展现家族对周敦颐爱莲文化精神追求的载体,更是培育子弟的学堂。家祠的楹联、窗棂扇格皆承载着对后代的训导和期许,如家祠内楹联“门开通德,家承赐书”,表达以德立家、文化兴家的理念;窗棂扇格设计成“循礼、遏制、慎言、亲贤”等字样,让立德训诫深入人心。家祠建筑色彩别具寓意,堂屋的梁柱涂成黑色,代表淤泥;壁板染为红色,象征莲花;梁柱与壁板相接处染为绿色,象征着荷叶,寓意“出淤泥而不染”。

  注重家规家训,传承爱莲家风,造就了江头村周氏家族人才辈出,且为官者皆清廉正直的佳话。乾隆四十四年考中举人的周履泰,历任昭平县、雒容县(今广西鹿寨县)训导,后升任浙江省常山县知县。任内,他爱民育士,恤狱慎刑,士无私谒,民不认欺,安居乐业。富者从不敢向其行贿,否则不仅讨不到好处,还将面临严惩。在周履泰的言传身教下,其子周启运亦成为修身齐家、崇勤尚廉的好官。周启运于清道光六年考中进士,钦点庶吉士,官至正二品。为官期间,他重教化、除水患,政绩卓著。任河南淇县县令时,引导百姓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使常年水患的淇县再无水害,林则徐赞其为“循良第一”。清朝廷诰封其为“通奉大夫”,道光帝更赐予宝剑以示褒奖。

  江西省九江市白鹿洞书院的周敦颐铜像。

  “耕读传家的理念和以德树人的准则,是江头村后人学而优则仕后,能做到清廉一生的根本。”研究江头村清廉文化10余年的灵川县委党校前副校长伍银生介绍,江头村明清以来出仕为官者163人,五品以上高官37人,无一贪官,政绩卓著者40余人,传世专著24部32卷,更有“父子进士”“父子庶吉士”“父子翰林”“一门两进士”“五代五知县”等美谈。

  用好“活态”家规家训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近年来,桂林市成立由市委政策研究室、桂林博物馆等资深史学专家和灵川县委党校、县委党史办、县志办以及周敦颐后裔等30多人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挖掘江头爱莲文化,重点发掘按察使第等明清建筑138座,收集整理《周冠损薪赈粟施药救百姓》《周履谦立毒誓自警》等勤廉家风故事32个。以此为依托,桂林市纪委监委在自治区纪委监委的支持下,区市县三级联动打造了广西家教家风基地(桂林),从江头村的家规家训资源讲起,结合先贤家风、红色家风、时代新风等,在深刻阐述家风故事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家规家训的作用,自觉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据统计,自2024年8月开馆以来,接待进馆总人数近1万人。此外,家教家风基地还将服务触角从党员干部向社会延伸,自2024年12月开展周末家庭开放日活动,超200个家庭进馆学习。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关系党风政风。”桂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主任王列强表示,要进一步推动江头村的爱莲文化和《周氏家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提炼蕴含其中的清廉、正直、仁爱等价值观,着力提升广西家教家风基地(桂林)影响力,全力打造廉洁文化资源高地和纪律教育目的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遵纪守法,以好家风引领全社会的好风气。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村,以其独特的爱莲文化和古建筑群而闻名。

1